• “乡愁故里”永春:让游子获得思乡慰藉 让乡愁拥有栖身之所
         多年前,余光中的诗文先于他从台湾回到大陆母亲的怀抱。半个世纪后,当余光中站在东北天池掬水,回闽南永春捧土,家乡于这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不再是模糊的惆怅。
         2003年9月18日,余光中先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回乡。他在永春县洋上村祭拜列祖列宗。临行,他特意地要了两个供桌上带着绿叶的永春芦柑,说是要把从故乡泥土上长出来的,家乡的特产作为纪念。
         1972年,余光中先生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用20分钟浓缩20年的记忆,写成脍炙人口的《乡愁》诗。他被冠以“乡愁诗人”或“望乡的牧神”的称号。

  • 永春:五里长街尽乡思
         闽南特色的骑楼商铺、深浅不一的弯曲小巷、难再行船的溪边码头……走进永春县五里街镇的五里旧街,就宛若走进一段悠远的岁月。虽然,老街繁华不再,但仍有一些老字号、杂货店、传统小吃仍钟情于老街,坚守在老街。
         “五里长街呈丁字型,当年,骑楼商铺,鳞次栉比,南北杂货,应有尽有,俨然一幅永春版的《清明上河图》。”今年74岁、曾参与编著《魅力五里街》的林志恩说,自元末明初以来,五里街就成为闽南的商贸重镇,这与这里有条桃溪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地利,五里街镇的西安村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码头,即许港。”林志恩说,人们通过桃溪航运特有的“溪舟船”载到世界各地。

  • 剪不断悠悠乡愁 我们心中的呼唤
         “婴啊,回家吃晚了。”慈母的深情呼唤是儿子永远的甜蜜记忆。“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浑厚低沉的男中音从画外响起。——这是余光中的《乡愁》,这不是余光中的乡愁。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最温馨最美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声音。
         穿上母亲纳的鞋底,带上母亲的嘱托走南闯北,却遭遇战火纷飞的日子,“所有生离死别都发生在某个码头、某个车站”。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经历分别的人谁不曾这般遥望“那头”,遥望新娘,遥望故土,遥望悠悠往昔。

  • 闽南建筑的惊叹 历史记忆的驻留
         坐落于岵山镇南部的塘溪村,村落形成于元代以前,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村落整体风貌特征为传统闽南古街、闽南古厝、闽南古宗祠、自然森林公园、稻田风光相间形成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并茂的千年古村落。村庄许多角落分散着许多闽南传统古厝,其中百年以上历史的古厝达62座。这些古厝造型以硬山及卷棚屋顶、燕尾型屋脊、穿斗式木为主要结构,古厝内雕梁画栋,装饰有透雕、浮雕、线刻或圆雕而成的精美雕刻,雕刻材质有木雕、砖雕、石雕、泥灰雕,雕饰题材广泛、技艺精湛、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既沿袭中原河流文化部分,同时吸收南阳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蕴含的文化内涵独特丰富,堪称闽南文化活化石。

  • 永春:一曲南音古 十里稻花香
        永春,永远的春天。它是泉州的“后花园”,是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古厝、古树与稻田相互交错,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千年古镇田园山水画卷。
        行走在塘溪古街上,历史的韵味弥漫其中。在步行肩挑的年代,永春通境外之古道必从塘溪街经过,由此入南安至泉州府,古街曾是当时永春通外地、下南洋的必经要道,古街两侧店面至今还保留着一些传统商业作坊,如武器店、乐器店、纺织厂、食杂店等,这些老作坊都是岵山商贸发展的印记。

  • 旅游,让永春乡村更美乡愁更浓
        旅游发展了,狮峰岩的知名度提高了,永春佛手禅茶的附加值也提高了。小山村开始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许多农产品在家门口就可以畅销。“2014年,单纯养土鸭和兔子,家里纯收入就有2.5万元,比以前翻了一番。”我姨丈笑着对我说,家里现在还养着100多只兔子,10几只鸭子。下一步,还想再多养一些,因为销路不愁。
         “乡愁”是忧伤的,也是温暖的。听着姨丈爽朗的笑声,真心感受到旅游给这个小山村带来的变化;“乡愁”是怀旧的,也是美丽的。看着自己家乡越变越美丽,旅游文化体验越来越多,我从心底里也感到高兴和兴奋。

  • 永春获"中国最美的乡村小镇暨中国最美乡愁旅游目的地"候选提名
         千年的自然滋养,岵山镇现今拥有着百年大树2000多株,以古荔枝树最为突出,这里百年以上荔枝树1811棵,200百年以上380多棵,将岵山点缀出一片天然的园林景致。这些古树或一枝独秀,或成片绵延,在稻田中,在古厝边,在水岸旁,默默静立在各个角落,让岵山这个隐于园林的千年古镇名副其实。此外,这里还有一年不断变化颜色的七彩稻田,稻田成片连绵,分布在岵山各个村落,呈现出古朴清新的田园风貌。整个镇古厝、古寨、古寺、古街、古树、闽南古民居、与稻田相互交错、交相辉映、绵延成片,天然勾勒了一幅自然与人和谐的千年古镇田园山水画卷,是都市人释放压力、寻找“乡愁”的最佳选择。

  • 文化永春正蝶变 “十大工程”唱响文都大戏
         “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如是说。母亲从江苏到泉州永春,与余光中的父亲结缘。幼年时余光中曾回到永春洋上村的老家小住半年。
         时光流转,在余光中阔别大陆母亲第66年,他的家乡永春余光中文学馆完工。该馆今后将展示永春民俗,排演交响诗剧《乡愁》,打造成集“闻香品茶、游园看戏、赏花练拳”为一体的“乡愁文化”观光和体验园。作为“无永不开市”的庞大的永春侨眷群体,还有奔走异国他乡的游子们,乡愁不再“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而有了栖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