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2024年4月28日10时,召开福建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届时人民网将全程直播,敬请关注!
本次图文直播将于10时准时开始。
今天是福建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邀请到福建省台办副主任陈志勇,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先义, 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明正,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庄荣良,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何杰民,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文直播正式开始。福建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柯宜达担任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福建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很高兴邀请到省台办副主任陈志勇先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先义先生,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明正先生,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庄荣良先生,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何杰民先生,他们将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陈志勇先生介绍近期我省贯彻落实中央《意见》情况并发布第二批政策措施。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中央《意见》出台后,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持续出台政策性文件,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目前已有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中国气象局、团中央、中国农业银行等16个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银行,出台13份含金量高的政策文件。福建省迅速落实,全面承接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一揽子支持政策措施,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去年11月27日,我省召开贯彻落实中央《意见》首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了15条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切实办好一批台胞可感可及的实事,帮助台胞更好融入福建。12月29日,召开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我省《实施意见》,进一步宣传和解读《实施意见》的重大意义、主要考虑及特色亮点,积极回应各方关切。2024年3月19日,中央台办、国家发改委在平潭举办福建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座谈会,进一步指导我省贯彻好中央《意见》。
近期,我省有关部门着眼广大台胞需求,立足增进台胞福祉,按照中央《意见》提出的要求,继续研究制定了一批政策措施,共有三个方面13条。在此,我受权发布如下:
(一)便利台胞来闽交流和工作生活方面(4条)
1.在闽政通APP设立“台胞专区”。首批推出28项政务服务事项,为台胞台企提供办事服务、政策解读、台海资讯等一站式服务。
2.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工作的台湾同胞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免申即享”。台胞登录闽政通APP,通过“台湾居民个税补贴‘免申即享’授权”模块办理,经核准后补贴将直接发放到台胞个人账户。
3.健全完善“台胞医保健保福建线上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可实现以下功能:一是为在大陆的台胞代办台湾健保医疗费用核退报销;二是为在闽从业以及在闽居住的非从业台胞,便捷办理大陆基本医保参保登记、异地就医、关系转接等业务。
4.面向马祖同胞推出“福马同城通”卡。马祖同胞可持卡享受福州全市范围公共交通及指定酒店住宿优惠、入住台胞免租房、子女入学等便利,推动打造“福马同城生活圈”。目前可在福州琅岐、黄岐对台客运码头,以及政务服务中心、市民卡各直属营业点等申领。
(二)扶持台资企业发展方面(6条)
1.设立台商海峡两岸产业投资基金。基金由全国台企联发起设立,设在厦门,由大陆台商自发募集,首期已募集7.86亿元,重点投资科技与消费行业,关注优质台资企业的投资项目,推动两岸产业发展。
2.依托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进一步服务台资企业。提供“陆台汇”产品服务,由原有的商事注册、培训咨询、政策对接等24项服务,扩展为包括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资源对接、资质认证、绿色金融服务等48项综合服务。依托省基金云平台,设立两岸台企融资对接专区,组织50家股权基金为入选台企提供资本市场赋能方面的路演服务和投融资对接。依托省政府批准的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孵化基地,设立台企服务中心,支持台企股改上市融资。
3.在福州、厦门、泉州实施对台跨境贸易便利政策。优质企业单笔等值5万美元以上的对台服务贸易项目外汇支出,可事后核验税务备案表。优质企业对台服务贸易项下特定代垫或分摊业务,直接由省内18家银行办理,无需到当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
4.加大对台资农业企业金融服务支持。省农行面向台湾农民创业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内的台企台农,开办农村土地经营权、海域使用权抵押和农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扩大林权抵押林木种类范围,园区内种植的水果、茶树、绿化园林苗木以及台湾牛樟、油茶等主要林木均纳入可抵押树种范围。放大押品抵押率,房地产押品的流动资金贷款等抵押率最高可放大至100%,流转取得的土地经营权抵押率最高可达60%,盛产期经济林抵押率最高可达60%。加大减费让利力度,园区内台企贷款利率最低可优惠至同期限LPR减100BP。
5.支持闽台航运船舶和企业发展。登记在台湾地区的船舶靠泊我省港口的,给予引航费全额补助(与需强制引航的大陆船舶类型相同的台湾船舶除外)。对当年度在我省港口产生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的闽台集装箱航线运输企业给予分档奖励,吞吐量在7万标箱(含)以上8万标箱以下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吞吐量在8万标箱(含)以上9万标箱以下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20万元;吞吐量在9万标箱(含)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50万元。
6.推动闽台共同开展标准共通合作。以闽台合作形式在电子信息技术、农产品、服务业、新能源等4个重点行业领域推进两岸标准共通。面向台湾同胞开展标准化专家征集工作,支持相关领域专家加入已在福建落户的电子商务、五金制品、食用菌等67个国家专业标委会和茶产业、会展业、太阳能光伏等30个省级专业标委会。
(三)鼓励台湾同胞来闽就业创业和培训实习方面(3条)
1.组织实施海峡两岸互联网营销师培训就业创业扶持计划。举办“电商主播大赛·两岸赛区”活动,为来闽参赛的台湾青年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培训考试合格即可取得由人社部认定的互联网营销师资格证书(包括直播销售员、选品员、视频创推员、平台管理员等4个工种),纳入福建广电台湾青年直播电商人才库。2024年将面向参赛的台湾青年提供1000个培训名额,并计划为100家台湾企业提供“直播带货”帮扶服务。
2.拓展台胞参与福建气象工作渠道。2024年提供10个岗位支持台湾气象人才到福建省气象部门实习。鼓励台湾气象专家担任福建省气象学会理事、会员,聘请台湾气象专家和台湾高校在读优秀博士担任省部级气象科技重点实验室特聘专家和团队成员。
3.为台胞在闽参加多种类船员培训、申办大陆船员证书提供便利。在厦门、平潭等地向台胞提供常态化的海船高级船员、游艇驾驶员、邮轮乘务员培训服务,对已在台湾参加过相关培训的台胞认可其培训资历。面向台湾同胞、联合台湾企业在集美大学开设“双燃料”船舶船员培训班,2024年计划开班6期、培训240人。满足发证条件的台胞可就近向海事部门申办相关的大陆船员证书。
以上政策措施涉及的部门都已做好工作准备,我们也将同时公布各政策措施的办事窗口、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近段时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也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对台政策措施,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欢迎各位及时关注。下一步,我省将紧紧围绕中央《意见》落实,继续以台湾同胞福祉为念,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和成果,让台湾同胞在共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利益更多、福祉更实、未来更好。
感谢陈志勇先生的介绍与发布。
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举手示意,应邀提问时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场答问现在开始。
中央《意见》提到平潭“加快构建全方位对台开放格局”“探索建设两岸共同市场先行区域”,请问平潭在两岸经贸合作上从哪些方面推动?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自中央《意见》和福建省《实施意见》发布以来,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紧扣中央赋予的战略定位,结合贯彻落实《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23-2035)》,以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目标,狠抓落实落地,着力探索打造台湾商品登陆便捷高效的先行区。
去年以来,我们先后制定了游艇旅游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优化提升等近20项政策措施,研究形成“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等重大政策并上报相关国家部委。我们推动停航3年多的“海峡号”货运直航复航,并做好海上客运复航相关准备工作,对台小贸市场进口额累计增长38%,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出区货值累计增长66.7%。我们推出台湾居民个税补贴“免申即享”、台企注册“全程网办”、台胞台企便捷移动支付等便利措施,服务101名台胞便捷领取补贴约34.48万元,助力233人次台胞快速申请企业注册。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贸易自由便利。重点提升平潭对台小额贸易商品交易市场吸引力,实施更加便利化的通关监管举措。继续做大做强跨境电商业态,平潭作为两岸跨境电商产业的重要中转枢纽,相关业态保持了快速增长,我们将持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创新优化监管模式,丰富跨境电商产业业态,也欢迎广大台胞台企共同参与平潭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我们还将同步打造对台中药材贸易中心、两岸快件中心、海西动植物隔检中心等重要产业合作平台。
二是推动投资自由便利。主要是进一步放宽台资企业市场准入,结合职业资格采信扩围,推动在文体、旅游、健康、通信、规划等领域引入台湾优质服务,鼓励台商台胞来平潭投资兴业。继续简化台商台胞投资审批程序,提供以电子证照为主的变更、注销制度,推动事前审批向过程监管转变,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持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三是推动人员往来便利。进一步降低台胞在平潭的生活就业成本,支持两岸电信运营商逐步降低平潭和台湾之间的手机长途和跨境漫游费。对在平潭投资、就业的台湾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专家和技术人员,在项目申报、出入境等方面给予更多便利。
四是推动航运往来便利。继续完善邮轮通关口岸联检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国际邮轮航线常态化运营,争取岚台海上客运直航航线复航,适时加密平潭对台北、高雄的货运直航航班。
五是推动要素流动便利。进一步研究实施两岸贸易结算便利化、优化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流程、持续深化QFLP试点、探索建立新的外债管理机制及提供专业化供应链金融服务等跨境资金流动便利政策。
总之,平潭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福建对平潭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把落实中央《意见》和福建省《实施意见》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敢于先行先试,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作出平潭贡献。谢谢!
感谢何杰民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福州与马祖近在咫尺,交流交往密切。中央《意见》明确提出“福州与马祖深化融合发展”,要求打造福马“同城生活圈”。请问福州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自中央《意见》发布后,福州市高度重视,市委全会进行专题部署,建立了“一周一协调、一月一推进、一策一落实”的“三个一”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意见》落细落实,持续推出的台胞公租房、过渡房、“福马同城通”卡等便利政策措施,得到了两岸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提到的福马“同城生活圈”建设,是中央《意见》中赋予福州的神圣使命,也是福州市积极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
我们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发力,一是建好福马“同城生活圈”的硬件设施。同城生活圈的打造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努力畅通立体式综合性对台通道,推动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客货运码头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提升福马、榕台交通基础设施联通水平。福马“小四通”项目大陆侧工程也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二是提升福马“同城生活圈”的软件配套。我们努力在建设第一家园上发挥省会先行城市作用,让马祖居民和企业在榕享受同等待遇,拓展马祖居民在共享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应用场景,落实好台胞在榕居住、求学、就业、养老等各领域待遇政策。除此之外,我们还计划提升台胞在榕的法务便捷度、基层治理参与度及在榕生活的获得感。
三是做好福马“同城生活圈”的产业融合。产业发展离不开优质的营商环境,针对涉台高频办事项目,我们提升线下服务效率,提升线上办事比率,双管齐下,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产业融合主要聚焦于“福马产业园”,目前规划正在进一步细化中,主要包括两岸优势互补的先进制造业,中小企业聚集的产业链,以及关系两岸发展的现代服务业。相信福马产业园规划正式公布的时候,将吸引一批两岸有实力的企业共享发展红利,推动两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福州与马祖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历史渊源深厚。随着新政策、新举措、新项目持续推进,福马“同城生活圈”建设将迈向更广领域、更高程度、更深层次,助推两岸融合发展。谢谢。
感谢赵明正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中央《意见》和福建省委《实施意见》都提到要支持“扩大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直接采认”,成为有意来闽就业创业的台胞,特别是台湾青年关注的焦点。我们留意到,厦门在2023年12月26日通过了《厦门经济特区鼓励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若干规定》,在对台职业技能资格采认方面也进行了探索。请给我们介绍一下相关情况,谢谢。
感谢您的提问。中央《意见》出台后,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牢牢把握中央赋予的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承接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使命,积极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局,迅速组织实施,着力加强领导、制定方案、完善机制、狠抓落实,在人员、经费等方面加强保障。目前,中央《意见》涉及厦门的工作事项均已启动推进,部分事项取得阶段性成果和积极成效。
福建是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也是台胞台青创业就业的一方热土,长期以来受到岛内各界,特别是台湾青年朋友们的广泛关注,《意见》发布后,我们也出台相应的法规,保障来闽就业创业的台胞权益。2023年12月26日,厦门市人大表决通过了《厦门经济特区鼓励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若干规定》,并于2024年3月1日起实施。
作为大陆首部鼓励台青就业创业的地方性法规,《若干规定》积极回应台青需求,明确进一步扩大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范围。属于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的,按照“非禁即享”原则予以直接采认,可以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属于准入类职业资格的,按照国家和本省、市有关规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台湾青年可以按照大陆企业登记设立企业,可以按照规定从事无固定经营场所的经营行为。
在服务保障方面,《若干规定》要求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台湾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岗位对接、证照办理、贷款融资、品牌宣传、人才申报、子女就学等“一站式”辅导、服务;发挥12345等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作用,为台湾青年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服务。
此外,《若干规定》明确台湾青年可以按照规定购买保障性住房。持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台湾青年可以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可以选择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基本医疗保险。
下一步,我们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围绕中央、省委文件精神,出台更多的鼓励台胞来闽就业创业的配套性法规,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让更多的台胞来福建、来厦门生活学习、就业创业。谢谢!
感谢庄荣良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中央《意见》提出“鼓励两岸产学研企共同制定行业共通标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出台了支持福建建设示范区的七条措施。请问目前福建推进两岸标准共通在哪些行业领域取得突破和进展?
感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两岸标准共通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两岸融合互通的桥梁,是破除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中技术壁垒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吸引台湾产业和人才登陆,有利于两岸形成共同市场、打造共同家园,让台湾地区经济社会更加紧密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央《意见》出台后,福建省市场监管局主动协调、积极争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并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7条“干货”,破除了多个两岸行业标准共通体制障碍。为了将“7条措施”的利好充分落到实处,省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成立工作推进专班,综合发挥标准、计量、认证等市场监管“工具箱”作用,按照立即见效、积极推动和延伸拓展三个类别,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分工,形成2024年细化任务清单21项,加快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针对两岸标准共通领域窄、数量少、实施难等问题,省市场监管局应用改革思维和方法,研究问题、破解难题,创新性开展两岸标准共通试点,通过试点“探新路”方式,有效破解了共通标准研制和应用等难题。我局在机械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农林渔业等31个领域开展了38项两岸标准共通试点,构建相关标准体系18个,累计研制发布181项两岸共通标准,其中119项为新增标准,在多个行业领域取得了突破。如厦门大学承担的蓝碳交易试点在台湾地区安装了326套装置,交易碳汇量1900多吨,标准在台湾18个公共区域应用,引领带动了台湾地区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的提升;国家燃香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担的燃香检测试点建立了两岸标准专家库,《香艺表演》和《制香技艺》2项团体标准被作为两岸赛事评判依据,促进了两岸香文化交流与标准共通;平潭综合实验区气象局承担的气象旅游服务试点与台湾专家共同成立工作组,收集平潭和马祖“蓝眼泪”信息,共同制定了“蓝眼泪”观赏标准,为两岸同胞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旅游服务。漳州龙海九湖食用菌研究所选择在大陆和台湾地区都大面积栽培的食用菌作为共通标准制定对象,并同台湾菇类发展协会等单位签订《两岸食用菌菇栽培技术标准互认共通协议》,实现大陆先进标准和产品的对台输出,拓展了销售渠道,三种菇类产量增加了12%-13%,保质期延长了15天,销售价格增长了10%。谢谢。
感谢刘先义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福州市涉台宗祠宫庙、人物故居、文物史迹多,是台胞的重要祖籍地。近期,福州市正在开展“台胞寻根工程”有关工作,可否简要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那么由我来简要介绍一下。
“台胞寻根工程”是福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意见》提出的“扩大社会人文交流合作”“实施闽台历史展示溯源工程”要求开展的一项创新工作举措。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闽都文化在闽台人文交流中的情感纽带作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福州开展的“台胞寻根工程”主要包括建立台胞寻根档案库、构建台胞寻根载体、开展台胞寻根系列活动、开展台胞寻根宣传4项内容,将系统梳理我市涉台文物史迹文史档案资料,深挖其中蕴含的两岸融合故事,展现榕台两地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把寻根活动转化为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成效。目前福州已评选授牌首批十家“台胞寻根示范点”,其中血缘类4家、文缘类5家,法缘类1家,包括涉台人物故居、两岸宫庙与信俗场所、涉台文物古迹等。
下一步,福州市将进一步挖掘全市范围内的寻根资源,加强涉台文物的保护修复,发挥寻根示范点作用,探索建立统一的线上寻根平台及数字化族谱信息系统,打造一批台胞寻根活动品牌,为台胞来榕寻祖认宗提供便利,增进台胞根、祖、脉的认同。谢谢。
感谢赵明正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刚才发布会发布了“推动闽台共同开展标准共通合作”有关内容,能否简要介绍一下面向台湾同胞开展标准化专家征集工作的相关情况?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来简要介绍一下。
台湾同胞加入相应的标准化技术组织,同等参与各类标准制定工作,甚至能够担任一定的职务,可以使他们更加熟悉了解大陆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提升归属感,促进两岸社会融合。为此,省市场监管局于今年启动了台湾地区标准化专家征集工作,首批开放已在福建落户的电子商务、五金制品、食用菌等67个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和茶产业、会展业、太阳能光伏等30个省级专业标委会,目前已有5位台湾专家加入了省级专业标委会。同时,我局还着手组建两岸标准共通专家智库和两岸标准共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泛吸纳大陆及台湾地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行业学会、协会、公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共同开展两岸共通标准的技术审查、实施评估、解读宣传等工作。
下一步,我局将协助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台商较集中省份开展标准化需求摸底调研,主要针对台企台胞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等各类标准制修订;加入各领域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参与两岸标准共通工作;承担各类标准化试点工作这四大类需求,在梳理形成需求报告基础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授权我省,按照相应工作流程,积极稳妥地吸纳台湾专家共同参与标准化活动。谢谢。
感谢刘先义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中央《意见》对深化两岸社会人文交流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平潭是开展对台综合实验的重要区域,请问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深化对台社会人文交流、基层交流、青年交流等各方面融合?谢谢。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一直以来,平潭综合实验区秉持“因台而设”的初心,始终致力于两岸各层次、各领域交流。去年至今,实验区共举办180多场涉台交流活动,累计邀请台湾嘉宾超4000人次。我们将继续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用好实验区对台交流平台多元、交流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创新内容和形式,持续增进两岸同胞交流互动、往来合作。
一是擦亮交流活动品牌,进一步创新举办共同家园论坛、IM两岸青年影展、两岸职工自行车赛、岚台夜话等品牌交流活动,丰富活动内涵,提升活动质效。
二是密切民间基层交流,一方面,依托城隍庙、妈祖等特色资源,推动两岸民间信仰、姓氏宗亲、乡亲姻亲等交流交往,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活动,欢迎台胞来平潭寻根谒祖、朝拜祈福、探亲访友。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两岸基层村里对接活动,推动落地合作项目,搭建常态化交流桥梁。
三是深化文化交流交往,发挥海峡两岸南岛语族考古教学实习基地、海坛海防博物馆、海峡两岸(平潭)交流中心等平台作用,鼓励岚台社团协会共同组织开展涉台活动,围绕南岛语族文化、非遗文化、海防文化,开展小巧化、精致型、共情式的交流活动。特别是在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重要节庆节点,举办两岸同胞交流联谊活动,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是加大青年交流力度,以体育赛事和音乐艺术交流活动为载体,注重策划沉浸式、体验式交流项目,结合棒垒球、赛车、跆拳道、音乐会、电影节等主题,开展游学相长、文旅融合的交流活动,推动两岸青年交流互访。谢谢。
感谢何杰民先生的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中央《意见》提到“推动设立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基金”。该项政策受到台胞台企的广泛关注。刚才发布的政策提到在厦门“设立台商海峡两岸产业投资基金”,请问这方面工作开展情况如何?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谢谢。
感谢您的提问。为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产业融合发展,在全国台企联的支持下,台商海峡两岸产业私募基金管理(厦门)有限公司于2023年4月完成中基协登记备案,注册落地在厦门自贸区,并发起设立首只大陆台商共同参与的台商海峡两岸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7.86亿元。目前,台商基金已投资厦门海辰储能、上海迪赛诺医药、宜宾锂宝新材料等5个项目,总金额1.2亿元。
该基金将充分发挥“以台引台,以台助台”优势,发挥两岸金融合作“先锋军”作用。
一是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该基金主要投向信息科技、高端制造、消费等领域,投资阶段偏重于成长期及Pre-IPO阶段,扶植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致力培育更多海峡两岸“独角兽”企业。
二是关注帮扶台商投创业。该基金重点关注台商企业的投资机会,提高台资企业信用融资水平,帮助台企共享大陆高质量发展机遇,为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和服务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支持,助力更多台商台企投资创业。
三是打造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发展新高地。该基金以助力厦门打造服务两岸的区域性金融高地为目标,突出金融创新,加强政银企合作,引入厦门白鹭积分等政府大数据,采取区块链、AI等数字信息技术,实现快速募资、精准授信、安全可靠,助力两岸金融呈现“资源加速集聚、业态不断丰富、效益日益凸显”的良好态势,进一步推动两岸商业互动和经济发展。
除了前面提到的台商海峡两岸产业投资基金外,近期还有华犇智造基金、金景合晟创投基金等台商基金在厦门落地。下一步,台商基金将聚焦优化大陆台企金融服务,着力提高台企直接融资水平,帮助更多台企共享大陆高质量发展机遇。谢谢!
感谢庄荣良先生的回答。
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各位领导的解答。记者朋友们如果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现场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再进行深入采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