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口罩背后的“税务力量”

2020年02月27日18:06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工人两班倒、设备24小时连轴转、生产线不断线。弓立医疗、奕安防护用品有限公司……这样的生产场景,从大年初一开始是厦门的8家医疗防护生产企业的常态,在口罩厂火力全开满产满能的背后,税务部门也全力以赴为其提供好服务。

精准“把脉”,出口企业顺利转内销

弓立(厦门)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作为福建省内最大口罩生产企业,建有近10000平米的洁净生产车间、八十余台生产设备。疫情当下,在接到国家和省市医疗物资保障组的通知后,于大年初一正式恢复生产,目前每天可以生产口罩100多万个,防护服1000多件。

事实上,该公司平日主要生产普通民用口罩,90%产品都出口日本,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医用口罩紧缺,公司临时转出口为内销,并在获得医用外科口罩生产资质后,逐步增加医用口罩产能,全力驰援抗击疫情。

“目前公司全部暂停出口,并正与日本客户进行协商取消或推迟订单。虽然对国内销售政策不太熟悉,税务部门除了给我们送来刚出台的六税两费的优惠政策外,还辅导我们填写出口业务转内销证明,解答了关于纳税申报、发票填写等许多日常的涉税服务。”该公司董事长黄学仪表示,“国家的帮扶,让我们能够更安心的投入工作。”

2月份,在税务部门的辅导下,公司顺利享受出口退税120万元,购进设备一次性扣除,并申请了6000万的发票供应量等多项税务服务,为企业全力生产保驾护航。

快速“响应”,开设绿色通道供应发票

从产业链来看,口罩属小众产品,产品附加值低。厦门8家口罩企业之前产能都较小,在税务方面存在减免项目少、发票供应量小等方面的现实状况。

厦门市奕安防护用品有限公司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号召,迅速召回员工,恢复生产。总经理李成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如果多生产一个口罩,可能就会多保障一个人的健康。公司之前口罩日产量比较低,后来我们通过添置设备、招聘临时工、24小时不间断生产,日产量逐步实现从5万到15万,再到30万,最后达到了60万。”

疫情当下,疫情防控重点物资企业产量和订单量激增,而企业当前的发票份数远远不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税务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对生产和销售医疗救助设备、防护用品、检测仪器等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企业,申请增值税发票“增版”“增量”的,暂按需调整其发票领用数量和最高开票限额。

“为了保障特殊时期企业的正常开票需求,支持企业复产复工,我们都会在企业申请当天就及时为企业提供发票增版和上门送发票服务。”厦门市同安区税务局干部王绍武介绍。

“我们企业之前申请的是万元版的发票,税务部门帮我们把发票升级到十万元版,再到百万元版,这样我们可以迅速的把票开给购买商。” 李成祖说。

据了解, 厦门市税务部门已经顺利为厦门市奕安防护用品有限公司、中科贝思达(厦门)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弓立(厦门)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等多家疫情防控重点物资企业提供增值税发票“增版”和“增量”服务。

政策“提醒”,确保及时足额享受优惠

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厦门市税务局还出台了十八条优惠措施,并通过远程坐席辅导、运用大数据提供专线电话辅导、税企邮箱等多种方式开展税收优惠政策解读和辅导,切实保证支持抗击疫情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中科贝思达(厦门)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各类口罩的民营企业,为了满足生产,公司近期新增了500多万的生产设备,生产线由原来的4条增加到了8条,一线生产工人也由30人快速增长到130人。“税务部门出台的18条税收措施非常及时,有效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该公司负责人陈澍表示,根据18条税收措施,在支持扩大产能方面,自2020年1月1日起,对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购置设备,可按月申请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预计该项能为企业退还20万左右的增值税留抵税额。同时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为扩大产能新购置的相关设备,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这将使该企业当期少缴纳企业所得税税款达到400万。

“我们税务部门将持续关注这类企业,及时足额的为企业提供服务,助力生产。”厦门市同安区税务局干部吴良江表示。(林钻玲 林丽萍)

(责编:陈蓝燕、张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