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烈士陵园以庄严 存民族英雄之记忆

福州检察:强化公益诉讼共筑文物保护新格局

张仁平 王光忠 程慧

2020年03月31日11:11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清明祭英烈,传承爱国魂。

如今,当人们走进福建福州后屿烈士陵园、李纲墓园,从历经风雨又历久弥新的文物遗迹中缅怀英烈先辈,更在心中升腾起敬仰之情,积淀使命担当。

烈士陵园、英雄古墓等文物建筑作为传承华夏民族爱国主义的物质载体,具有不可替代性。“保护好文物,方能让文化记忆得以传承,历史认同得以延续,故土情结得以安放。”福州市检察院检察长张时贵表示,守住历史印记,运用公益诉讼职能保护文物要勇于探索、主动作为,合力共筑文物保护新格局。

检察建议还烈士陵园以庄严肃穆

后屿烈士陵园埋葬着1934年牺牲的中共福建省委特派员王则炎、1935年牺牲的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代理书记叶凯两位烈士的遗骸。为抵御日军侵略,他们牺牲时,年仅23岁和26岁。

铭记英烈功勋,1995年4月,陵园被确认为福州市晋安区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以后,由于陵园周边房屋拆迁,村民陆续搬迁,加上相关主管单位机构改革等客观原因,后屿烈士陵园的管护处于疏于管理状态。

2019年10月,晋安区检察院接群众举报实地走访发现,该烈士陵园护栏和围墙出现部分破损,垃圾散落得到处都是,杂草、灌木有半人多高。眼前荒弃的景象,让前来取证的该院第四检察部主任李日青感到痛心。

“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庄严肃穆、清净的环境和氛围无法保持,已经损害了英烈荣誉与尊严,使得社会公共利益处于受损状态。”11月,晋安区检察院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出检察建议书,明确要求及时对烈士陵园开展打扫、清理、修复工作,加强对辖区内烈士陵园及其他英烈保护设施的保护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修葺的是陵园,更是民族情感。检察建议发出之后,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行动。除草清扫过后,陵园基本恢复庄严肃穆的外观。此外,该局制定了每个月定期管理的制度,计划结合周边学校的需求,将陵园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投入专项资金整修古墓文物

岁月无语,唯石能言。在福州,还有许多承载着爱国主义精神的文物,南宋丞相李纲墓就是其中之一。民族英雄林则徐曾修葺李公墓祠,并撰书赞其“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1963年,福建省政府将李纲墓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闽侯县检察院在开展文物保护公益诉讼专项工作中发现,李纲墓坟周围及神道两侧均已杂草丛生,墓道边还建有一间活动板房,被油漆刷写小广告,与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和环境风貌不相协调。不仅如此,车辆随意穿行墓道导致两侧石雕面临损毁灭失风险。

“为收集固定证据,我们两次启用无人机,对1000 余平方米遗址和以遗址为中心外延20米范围进行航拍,对保护范围内违法构筑物、石雕受损等情况进行拍摄留存。”该院第四检察部主任赵福璋说。

10月11日,闽侯县检察院向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发出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的检察建议。该局收到检察建议后,立即协调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督促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次日,相关单位即设立石墩禁止车辆进入,清除整改道路旁活动板房和杂草。随后,又多次组织人员进行路道修整、卫生清理,实行专人管护,投入5万元专项整修资金。

“从维护方案到具体实施,都有检察官们的身影,大家很感谢他们。” 李纲的后裔李震涛看到,县检察院正在李纲墓附近设立宣传栏,通过具体案例加强普法宣传,并对整改情况积极跟进回访,为悉心守护这项文物做出了努力。

守护文脉之路,让文物说话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张时贵告诉记者,福州市检察机关立足职能,用制度化、常态化方式将崇尚英雄的传统固定下来,为榕城的历史文化沉淀和厚重的人文底蕴贡献法治力量。

英雄烈士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和灵魂,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化身。2019年11月18日,福州市检察院与福州警备区联合出台了《关于协同开展涉军英雄烈士保护公益诉讼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涉军英雄烈士司法保护的对象、情形和措施,双方建立线索移转、调查核实、专业知识、日常互动四项协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工作合力。

2019年10月11日,福州市检察院制定《关于开展“福州古厝”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公益诉讼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全面摸排本地古厝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现状,及时发现破坏文物违法行为及其背后监管不到位问题,主动研究分析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有效措施,加强与主管部门沟通协作,共同推进文物保护综合治理。

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福州市检察机关已发出涉文物保护诉前检察建议17份。该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陈享顺说,围绕文物保护开展公益诉讼专项工作,充分挖掘文物和古迹的人文价值,提高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守护民族记忆和民族根脉,真正做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责编:林东晓、吴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