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卫星应用产业初具规模 小卫星有大作为

2020年09月19日18:58  来源:东南网
 

  经过多年发展,福建省卫星应用产业初具规模,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小卫星有大作为

  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在轨运行应用卫星超过200颗,目前已形成了气象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导航卫星星座等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

  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有关专家认为,福建要发挥好自身优势,加快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推动数字福建建设从陆上向海上、海外拓展,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卫星产业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发展,福建省卫星应用产业初步形成地面设备与用户终端制造、卫星应用系统集成及空间信息综合服务产业链。产业链涵盖基础研究、基础建设、核心器件、终端产品与运营服务五大类。

  在基础研究领域,福建省多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的研究课题,在雷达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海洋水色遥感和红外遥感、海岸带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和分析无人机获取的数据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数据和经验。

  基础建设上,福建省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在全省范围内初步建立起高精度的、动态的、连续的地理空间信息基准框架,可根据用户要求,提供厘米级、分米级、亚米级、米级精确定位服务。

  在终端产品领域,相关科技公司的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部分企业信息安全产品、办公系统以及精图信息的天地图等,在全国卫星应用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运营服务方面,相关企业开展福建省车(船)联网项目的运营业务,开发兼容GPS、北斗的车(船)网位置综合服务;有的企业开发航海应用领域的北斗船用产品、北斗航海个人产品业务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平台)运营服务。

  福建卫星应用产业界也积极布局,相关民营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并购、合作运营等,建立全球卫星通信地面基础设施,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特点的卫星应用产业,能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此,福建省加快发展卫星应用产业。

  省卫星海洋遥感与通讯工程研究中心,是当前福建省唯一一个综合卫星海洋遥感、海洋观测预报、海域使用动态监管、电子信息、海洋装备等多种高新智能技术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中心将围绕卫星海洋遥感与通信融合技术应用,部署一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

  省电子信息集团同海洋与渔业厅合作,共同建设海洋渔业北斗应用示范工程,为近1万艘60马力以上海洋捕捞渔船配备船载带海事电话功能的北斗船载终端。高分福建中心则为国土部门提供影像数据资源,协助开展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向环保部门提供高分数据、相关产品及技术服务,为开展大气、水、湿地等生态资源动态监测提供支撑;承担福建省沿海33个县域沿海约2公里范围内的海岸带开发,利用监测数据生产、统计分析、专题图制作及监测报告编制。

  加快打造产业集群

  从发展角度看,福建省卫星应用产业起步晚、规模小,产业化发展水平还不高,自主知识产权导航系统市场占有率低,技术创新能力仍有待加强。为此,有关专家积极建言献策。

  近日,“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海丝研究院、海丝卫星应用技术服务中心、海丝卫星应用培训与交流中心在平潭成立,将大力推进福建省“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工程的实施及卫星应用产业化。

  专家认为,要创新应用发展模式,以“一院两中心”为抓手推进产业发展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行业应用为导向、公共平台为支撑、产业园区为承载的产学研用相结合发展模式。依托相关重点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卫星遥感、导航与位置、通信等应用基础平台,实施资源环境、智慧城市、交通物流、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重点工程,拓展卫星应用产业链覆盖的深度和应用服务的广度,快速扩大卫星应用市场规模。

  此外,要用好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关于促进卫星产业发展的成果。以中国航天大会为契机,围绕卫星应用助力数字福建创新发展总体方案,加快建设海丝空间信息港、实施“卫星+”示范应用工程、打造卫星应用产业集群。(福建日报记者 何祖谋)

(责编:吴舟、张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