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下潭尾红树林生态公园明年5月底前完工

2020年10月22日09:08  来源:厦门网
 

  

下潭尾红树林生态公园。(记者王火炎摄)

  依海而生的秋茄、桐花树、木榄、白骨壤、无瓣海桑等红树林连绵成片,满目葱茏;白鹭等鸟类在红树林里栖息觅食、翩跹飞舞,退潮时的招潮蟹探头探脑,好不惬意;4.2公里长的木栈道蜿蜒着向大海延伸,“海上森林”触手可及……

  记者昨日了解到,福建省最大的人工红树林公园——下潭尾红树林生态公园建设稳步推进,将于明年5月底前完工。值得一提的是,4.2公里的木栈道在郁郁葱葱的红树林中格外抢眼,漫步木栈道,市民可以体验行走“海上森林”的乐趣。

  恢复生态,滩涂长出“海上森林”

  下潭尾红树林生态公园位于翔安区火炬大桥两侧,这里曾是淤泥滩涂,无序的海上养殖破坏了这里的生态环境。没想到,曾经的滩涂竟然已经“长”出了一片“海上森林”。目前已种植的红树林长势良好,有白骨壤、桐花树、秋茄、木榄、红海榄、海芒果、老鼠簕等品种,成了各种底栖生物、海鸟青睐的家园,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

  “海水与淡水相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为红树林的种植提供了天然条件。在红树林里,像招潮蟹、跳跳鱼等底栖生物,有了很好的生存环境。而鸟类也有了栖息地,退潮时可以在滩涂上觅食。”市海洋局项目办副主任余炎烽介绍,公园一期种植了红树林近50万平方米,二期36万平方米的红树林也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部种植完毕,届时,公园里红树林的总面积将达到85万平方米,成为厦门乃至福建面积最大的人工重构红树林湿地生态公园。

  此前,厦门大学曾对已完成的一期生物环境本底调查,结果表明,红树林生态修复区内鱼类、贝类和虾蟹类的物种数提高了2.4倍,生物量提高了3.6倍,个体数提高了3.3倍。

  余炎烽说,接下去还将依托科研团队,跟踪红树林底栖生物,监测鸟类多样性恢复情况,为下一步红树林生态系统重构提供依据。

  固碳释氧,中和“厦门会晤”碳排放

  从无序养殖的海域到如今景色迷人的“海上森林”,下潭尾滨海红树林生态公园即将成为厦门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今年春节前,1.8公里的南岸栈道完成建设,前不久又新增两处红树林宜林滩地,宜林滩地同时建成2.4公里的栈道。连接公园南北两岸的二期上岛栈道工程将于近期进场施工,待工程完工后,游客可步行上岛,在海上尽览红树林美景。

  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下潭尾红树林生态公园的建设将为市民提供一条4.2公里长的海上健康步道。预计明年5月底前,市民就可以行走在海上的蜿蜒步道,红树林近在眼前,涨潮时就像走向海的尽头,退潮时还能看见招潮蟹、跳跳鱼等活力充沛的潮间带生物。走累了,您也可以停下来休憩。木栈道设置了揽月台、清音台和观鸟塔等观景平台。目前正在进行装修,并逐步对外开放。

  红树林就像“城市绿肺”,有固碳释氧的作用。作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碳中和林的示范基地,下潭尾湿地公园将在未来20年里,把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产生的温室气体,通过以种植红树林的方式中和,实现“零碳排放”目标。这是厦门市通过造林方式实现零排放目标的第一个大型国际会议。

  守护海洋,全市已种近200万平方米红树林

  海岸线既是“颜值担当”的风景线,也是孕育无数海洋生物的生命线。厦门海岸线长达194千米,滩涂面积广阔,适宜红树林的生长。

  由于20世纪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厦门海岸的红树林遭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近年来,厦门因地制宜地开展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开发与利用,为城市打造了一道海洋生态安全屏障,为海岸线筑起“绿色堤坝”。

  为了逐步恢复红树林生态湿地系统,市海洋局积极争取国家“南红北柳”“蓝色海湾”等生态工程项目的资金,开展红树林生态修恢复。目前,厦门湾红树植物分布在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和翔安5个行政区域的27个点,总面积近200万平方米。

  市海洋局表示,红树林将在保护和维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改善湾区水质,提升海岸海域海岛生态环境功能,维护海洋生态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小知识】

  红树林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木本植物群落,以其发达的根系适应海岸潮间带周期性的海浪冲刷,是典型滨海湿地物种。市海洋局委托集美大学对厦门湾红树植物分布区进行采样和实地观测,进行红树植物生物学鉴定,掌握了厦门湾共有真红树林植物5个科8属8种,分别是秋茄、白骨壤、桐花树、木榄、红海榄、无瓣海桑、拉贡木和榄李。

  【预告】

  国际海洋周

  将有配套活动

  今年11月2020厦门国际海洋周举办期间,厦门市将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配套开展“同护红树林,共筑生态美”海洋文化嘉年华活动。活动将以“红树林成就馆”“红树林摄影馆”“红树林科普馆”“红树林生态馆”四大展馆为核心,在园区内配套开展研学、写生、摄影采风等主题宣传。欢迎市民关注并积极参与。(厦门日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洪鹭燕)

(责编:吴舟、陈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