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留住乡愁记忆、提升城市品质两相宜

2020年10月30日08:28  来源:东南网
 
原标题:福建:留住乡愁记忆、提升城市品质两相宜

截至目前,福建省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0年保持全国第一;九市一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5.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7个百分点……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常态,“清新福建”享誉全国;改造提升、生活宜居为主线,“完整社区”初显成效;留住乡愁、传承文脉是根本,八闽建筑烙印深深;水清岸绿、健康步道尽在眼前,绘好美丽生态画卷。

完整社区

生活更加宜居

“以前这片乱搭乱盖,现在变成口袋公园、小广场;小区电线管网杂乱无章,像‘蜘蛛网’一样,现在整治得整齐划一,小区变整洁了,心情也舒畅了。”军门社区林阿婆如是说。

军门社区位于福州市中心区域。与其他老旧小区一样,军门社区也一度面临楼体立面景观陈旧、基础配套设施落后、乱搭乱盖现象严重、电线管网杂乱无章等问题。2012年启动改造,完成30栋楼体整治,拆除30.7万平方米防盗网,拆除改造800米围墙、小区绿化3000平方米,新建131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713平方米地下停车场及1100平方米口袋公园、小广场,提升安防技防系统,引进物业管理,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军门社区成功改造只是我省实施完整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全省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开展老旧小区改造,通过整治提升,增加公共福利,增强城市特色,群众明显感觉“建筑美了、空间绿了、社区文化有了、街巷精致了、停车规范了、设施完善了”,从多角度满足百姓的需求,让市民有满满的幸福感。

从“老态龙钟”的小区,到“日益完善”的新家,这是“面子”的转型升级,留住乡愁记忆、延续历史文脉,则是“里子”的华丽提升。

文化为本

守好乡愁古韵

千年古城,街巷深深。在泉州市,按照“串点连线成片”的原则,启动背街小巷改造工程,让街巷保留着泉州古城的风貌格局,延续千年历史文脉。

“在29条背街小巷改造中,我们策划了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观光服务街区、文化艺术街区、闽南多元文化街区等四个区域,并有机串联起来,实现‘串点连线成片’,把老习俗保留下来、原生态生活场景延续下来,让古早活态文化走入市民生活。”泉州市住建局质监站林峰毅站长介绍说。

正是在分区分类分批进行中,让街巷改造更加精准、有效。

将建筑分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两类,上承专项规划,分级分类改善,下启现实问题,分层分项设计。如结合风貌保护与底商适用性,提炼了中山路2.5公里骑楼建筑、窗楣、檐口、柱式等特色,建立风貌库,坚持采用传统手法开展绣花式的方案设计,对骑楼类建筑上下分层施治,上层为骑楼风貌层,使用传统闽南建筑古老技艺,利用在泉州本地回收的旧砖旧瓦进行原真性修缮;下层为沿街店面层,开展门面、店招定制化设计,确保风貌协调。

拆改腾退,多点增绿,建设口袋公园,实现推窗见绿;以树为园、以绿塑景,建设一批小微景观,出门见景成为现实;道路沿途放置白石墩坐凳、条石坐凳等休闲设施,让游客和市民可以歇歇脚;构建“公交+慢行”交通方式,打造公交“小蓝”、社区巴士“小白”、自行车“小黄人”、三轮车“小红”等“多彩交通”,畅通古微循环城;通过夜景灯带、地埋灯、洗墙灯、射灯等各种照明方式,突出夜景建筑景观,点亮街巷景观空间,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

这是全省历史街巷改造后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象和生活写照。

(责编:陈楚楚、吴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