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垃圾化身有机肥 绿色时尚进课堂

张萌 吴海奎

2020年12月12日13:44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学生就餐产生的厨余垃圾,用来沤制有机肥料,肥料用于种植中草药、蔬菜等。学生参与种植,体验劳动乐趣,学习生态环保知识……

在厦门市湖里区天安小学,一座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实践基地——“本草生态园”备受广大师生欢迎。该园由湖里街道怡景社区和天安小学共建,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进一步带动社区垃圾分类的氛围。

寓教于乐:垃圾变成肥料 学生动手“种菜”

“这是九层塔,这是薄荷,这是铁皮石斛……”近日,在天安小学本草生态园,老师一边带着学生辨识中草药植物,一边和学生一起采摘劳动成果,进行一堂“名副其实”的劳动课。

老师带着学生辨识中草药植物,采摘劳动成果。吴海奎摄

本草生态园面积不大,但种植的植物却丰富多样,铁皮石斛、薄荷、含羞草、九层塔、生姜、马齿苋、南非叶……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感受自然的多样与奇特。

本草生态园里的植物,“吃”的都是有机肥。那么,肥料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从厨余垃圾沤制而成。

老师在指导学生,将剩饭剩菜发酵制作有机肥。吴海奎摄

针对学校食堂每天会产生厨余垃圾,怡景社区与学校共同探讨,在街道、爱心企业的支持下,引进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加上适量有机物料腐熟剂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便可将无用的废料转化成再生的肥料。同时,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还用果皮、蔬菜叶等制作环保酵素,用来洗手、洗地板等。此外,每个班级认养一块“责任田”,由老师带着学生一起管理。

在本草生态园入口处还设置有利用旧衣服、毛线、剪纸等资源创意制作的手工画展示区,此举旨在引导和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多多废物利用,树立环保意识,学会节约资源、再利用资源,从而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的好习惯。学生们还将适合水培的中草药装瓶挂墙种植,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和玻璃瓶当花瓶,为本草生态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密切联动:小手拉大手 带动社区垃圾分类

近年来,厦门市高度重视学校教育在推进垃圾分类中的作用,坚持从娃娃抓起。而怡景社区和天安小学的密切互动只是一个缩影。

据介绍,怡景社区辖内有1所公办小学、4所幼儿园,在校、在园生涵盖了社区80%以上的家庭。为此,社区抓垃圾分类工作坚持从娃娃抓起,逐步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目标。

变废为宝的手工画展示区。吴海奎摄

事实上,通过不断努力,怡景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知晓率已达100%,主动参与分类率达95%以上,分类准确率提升至88%以上。同时,得益于居民高质量的分类投放,极大程度降低了各小区的垃圾积量,各投放点的垃圾桶需求量降至分类开展初期的50%以下,投放点设置从初始的39个缩减到现在的26个,垃圾量也明显减少,切实达到了社区垃圾分类精细化、减量化。

(责编:吴舟、钟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