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园保障性住房一期项目开工 厦门“十万套”保障房开建目标完成

2020年12月28日09:18  来源:厦门网
 
原标题:东园保障性住房一期项目开工 厦门“十万套”保障房开建目标完成

  27日,东园保障性住房一期项目开工,将建544套保障房,标志着厦门保障房建设达到新里程碑——自2017年来,厦门开建保障房总量已达100053套,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7年至2020年全市计划开工建设10万套保障性住房”目标。

  近年来,厦门市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推进保障房项目建设,不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高标准打造区位好、配套好、品质好、环境好、体量大的宜居新社区。东园保障房项目位于翔安区东园村以南,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南侧,项目总用地面积4.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19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将提供各类人才住房1028套。昨日开工的东园保障房项目一期将建设544套保障房,主要房型包含30平方米的单身公寓以及100平方米、120平方米、150平方米、200平方米的住宅。

  据悉,该项目主要配套人群为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将助力厦门引才留才。为创造更好的居住体验,项目楼间距设置大于一般商品房,最远达75米,创造了宽阔的中庭空间;住宅楼层高设置为3米,提高了整体居住舒适度;一楼架空层作为共享空间,将为居住人才提供丰富多样、有层次的社交活动场所。“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将改善城市急需人才的居住条件,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促使人才全身心投入创新和创业之中,助推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安居集团项目经理表示。该项目预计于2023年竣工,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厦门大学中高端人才居住条件。

  随着东园保障房项目一期开工,厦门顺利完成自2017年来开工建设十万套保障房的目标。这十万套保障房,将继续帮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圆“安居梦”,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为新时期厦门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开好局、起好步。(厦门日报记者 黄语晴)

  【相关】

  四年开建十万套!保障房圆梦“住有所居”

  市建设局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高标准打造“放心工程”,增进民生福祉

  【数据】

  新进展

  截至2020年12月27日,厦门自2017年来已顺利开工建设40个保障房项目共计100053套。

  2017年来,厦门已竣工18个保障房项目共35180套,还有22个项目共64873套保障房正在建设中,将陆续在两到三年建成。

  已建成的马銮湾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

  昨日,市建设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随着今年最后一个保障房项目东园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厦门自2017年来开工建设的保障房总量已达到100053套,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7年至2020年全市计划开工建设10万套保障性住房”目标,到达了新里程碑。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厦门的保障房建设可追溯到15年前——2006年,厦门充分发挥特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以解决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需求为出发点,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大力推进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构建起“分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保障体系,惠及众多住房困难家庭,增进民生福祉。

  经过多年摸索,2017年,保障房建设驶上了“快车道”。市建设局贯彻市委市政府的相关决策部署,围绕保障房10万套建设目标,突出规划引领、完善建设标准、紧盯建设进度、严抓工程质量,创新推出保障房地铁社区、高标准建设保障房,进一步扩大了全市住房保障覆盖面,打造保障房建设的“厦门样本”,助推“十三五”城市建设规划圆满收官,助力厦门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品质保障房,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让人们在这座高素质高颜值的城市中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规划引领

  绘就“一张蓝图” 统筹布局确保持续发展

  市建设局局长陈锦良(前排右三)带队指导新店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建设。(市建设局供图)

  10万套,在哪建、怎么建,才能最大程度惠及市民?厦门从规划入手,加强提前谋划,于2017年编制完成《厦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布局专项规划(2016-2020)》,有效衔接《厦门市住房发展规划(2017-2035)》;并于2018年启动编制《厦门市保障性住房布局专项规划(2018-2035年)》,进一步细化保障房的建设规模、供应体系,结合城市发展方向、产业布局等统筹规划保障房项目总体布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寸土寸金的厦门,舍得拿出岛内外好地块来建保障房。

  在规划引领下,厦门保障房整体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合理布局。所谓“大分散”,即按照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要求进行统筹布局,结合岛外正在推进的新城、新区和产业园区建设,依托交通枢纽、产业布局进行项目选址,让保障房小区和商品房小区同发展;“小集中”则是突出“保障房综合体”的建设理念,集中社区级配套服务设施,形成“混合社区”模式,提供高质量、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保障房“一纸蓝图”已绘就,但重在落地建设。围绕10万套建设目标,市建设局以规划为指引,以2020年为重要节点,倒排计划,细化年度建设目标,雷厉风行推动保障房建设驶上快车道——2017年,厦门开工建设保障房4.1万套、2018年开建保障房约2.8万套、2019年开建约2.1万套、2020年开建保障房约1万套,有效扩大了住房保障覆盖面,惠及了众多住房困难家庭。

  健全标准

  出台技术指导文件 “样板先行”一次成优

  已建成的新店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

  要建设高品质保障房,须有一套完善的建设标准作为支撑。在总结10年保障房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厦门结合6000份保障房住户问卷调查,于2018年印发《厦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技术导则》;并根据产业园区需求特点,制定了《产业园区公租房单间公寓设计要点》。这些技术指导文件,统一了全市保障房建设标准,有效指导代建企业细化项目设计、规范项目管理,为保障房的高品质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不低于普通商品房——为实现这一点,市建设局创新思路,推出基于TOD模式(以地铁为导向的开发模式)策划的保障房地铁社区,进一步提高建设标准,确保建设投入,打造保障房建设的新范本。“近年来,大部分新建保障房项目外墙采用真石漆、电梯采用八大品牌等,实现了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不低于普通商品房。”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更好地控制建设标准、确保施工质量,各建设单位坚持“样板先行”,推广应用BIM建模技术,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据悉,翔安新店、同安祥平、海沧马銮湾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在装修施工前都先行建设样板房,通过样板房的直观效果,优化材料选择、改进施工工艺、形成施工参照、统一控制标准,有效避免了返工重复,确保“一次成优”。

  提升品质

  专家把关紧盯细节 以匠心建设保障房

  保障房不仅要让市民“住得进”,还要“住得好”。厦门多管齐下,完善机制、紧盯设计,遵循“交通便利、规模开发、完整社区”的设计思路建设保障房地铁社区,促使一个个地段佳、配套好、品质高、规模大、功能全的宜居社区脱颖而出。

  为提升保障房设计水平,市建设局牵头健全项目设计质量提升机制,引入知名专家组成保障性住房方案评审小组,施行代建优化、专家把关、政府审定的设计方案审查机制,层层把关,从源头确保建设品质。

  高品质保障房的背后,还有着工作人员对住户需求的严谨把握、对细节设计的孜孜以求。自2017年来,市建设局牵头开展保障房地铁社区设计,相关人员多次深入工地现场,推动建设单位完善设计方案,基本实现户户明厨明卫、南北通透,并整合空间、优化核心筒,控制公摊率,还空间于民;强化细节设计,反复推敲使用频率较高的厨房、卫生间等设计细节,确保实用性和耐久性;充分利用小区公共区域设置共享空间、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中庭花园,提升了群众的居住体验。

  从结果看来,对保障房设计的精益求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3月,厦门首个保障房地铁社区新店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竣工备案,典雅大气的建筑外观、明亮开阔的户型格局、规划齐全的配套设施、高标准的室内装修等,均受到了不少市民的好评。

  加快建设

  配合战+“轻骑兵”建设跑出加速度

  已建成的同安祥平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

  面向“10万套”这一重要的民生保障目标,厦门保障房建设自2017年起跑出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通过加强目标管理,细化各项目建设年度目标,明确开竣工等重要时间节点,并以责任状形式下达代建单位,与工程结算挂钩,项目建设持续提速增效。

  相关机制进一步完善,为加快建设保障房奠定了基础。2017年,厦门保障房建设创新推出“四个制度”,即例会制度、挂图作战制度、代建激励机制和第三方评估制度,并细化保障房建设考核办法,加强机制保障,推动保障房又好又快建设。

  2017年3月到5月,仅仅两个月,翔安新店保障房地铁社区项目就从一个设想、一纸规划到落地动建。这样的速度,源于各部门的合力推动——市建设局牵头,与国土、规划、片区指挥部、区政府、街道等各相关部门打好“配合战”,强化问题协调,及时协调解决征拆、规划、用地、产权等问题,实现项目立项、用地审批、土地房屋征迁等前期工作“一条龙”服务,为保障房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

  这其中也少不了“轻骑兵”的身影——今年,疫情给项目建设带来挑战,市建设局组织“轻骑兵”深入项目一线、帮助企业协调、加强现场巡查,监督各参建单位尽快复工、抢抓工期、奋力冲刺,确保了年度建设目标按期完成。此外,该局还牵头开展保障房建设领域扫黑除恶专项行动,进一步净化项目建设环境,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严守底线

  全过程监管 把好工程质量关

  正在建设中的同安祥平保障房地铁社区二期。

  质量安全是一切工程的底线,也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基础。在保障房建设过程中,市建设局狠抓项目全过程监管,严守安全底线、提高工程质量。

  为从源头上把控项目质量,厦门强化合同约束,通过在合同内明确违约处罚等契约条款,对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形成刚性约束,明确各项目质量目标,如要求保障房地铁社区保市优、争省优;健全质量提升制度,鼓励代建单位采用先进的技术及工艺,例如引入BIM、铝模、爬升式脚手架等,督促代建单位完善住宅通病防治手段,确保交付质量,减少后期维保问题。

  同时,厦门进一步加强保障房工程质量监管,一方面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以季度为周期对项目进行全过程评估,坚持开展保障房地铁社区质量月点评,在保障房建设中推行代建奖惩机制,从质量、安全、投资、工期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奖优罚劣,构筑多道质量防线;另一方面,严抓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等行为,形成高压打击态势,整肃建筑业市场,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提升群众满意度。

  这一系列举措,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近年来,厦门保障性住房项目屡屡摘获市优质工程等各类质量奖项,成为真正的“放心工程”,保障了百姓居住的安全感、幸福感。

  2017-2020 保障房建设大事记

  2017

  ●2017年1月,《厦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布局专项规划(2016-2020年)》编制完成,统筹保障房建设用地布局、选址,为后续建设奠定基础。

  ●2017年3月,重启保障性商品房建设,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

  ●2017年5月,创新推出“地铁站点+保障性住房”新模式,高标准打造的首个保障房地铁社区——翔安新店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工程开工,拉开探索保障房建设新模式的大幕。

  ●2017年5月,创新推出“四个制度”:挂图作战制度、例会制度、代建激励机制、第三方评估制度,推动保障房建设驶上快车道。

  ●2017年8月,中共厦门市委第十二届五次全会召开,首次提出到2020年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0万套的目标。

  ●2017年11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总体目标:2017年到2020年,厦门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万套。

  2017年全年,全市共开建保障房约4.1万套。

  2018

  ●2018年5月,《保障性住房建设技术导则》印发,进一步完善保障房建设标准。

  ●2018年5月,首个保障房地铁社区二期工程——翔安新店地铁社区二期开工。

  ●2018年12月,启动《厦门市保障性住房布局专项规划(2018-2035)》编制工作。

  2018年全年,全市共开建保障房约2.8万套。

  2019

  2019年全年,全市共开建保障房约2.1万套。

  2020

  ●2020年4月-9月,翔安新店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同安祥平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海沧马銮湾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陆续竣工备案并交房。保障房地铁社区二期工程全力推进。

  ●2020年11月,首个保障房地铁社区三期工程——祥平保障房地铁社区三期开工。

  ●2020年12月,东园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全年开建保障房约1万套,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7年至2020年全市计划开工建设10万套保障性住房”目标。

  【链接】

  荣誉榜

  洋唐保障性安居工程A09、B05地块于2017年获得“鲁班奖”;洋唐保障性安居工程A11地块于2019年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洋唐居住区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设施项目(鼓锣公园)于2020年12月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集美滨水小区于2013年12月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文/厦门日报记者 黄语晴 通讯员 汪甲 图/厦门日报记者 王协云 除署名外)

(责编:陈蓝燕、吴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