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三全育人”,创新推动思政教师兼职班主任制度,营造 “四有”育人新格局,促进思政育人提质增效。
积极探索,健全“三全育人”长效机制
2019年,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被福建省教育工委确定为高职高专院校“三全育人”试点校。作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探索之一,学院鼓励全体教师尤其是思政教师兼职学生班主任,在职称评聘上予以要求,在岗位绩效、思政专项津贴发放等方面予以倾斜。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除行政人员、教研室主任外,绝大多数专任教师兼具了班主任的双重角色,占一线专任教师比重约80%,成为活跃在学生思政工作前沿的“精兵劲旅”。
事实上早在2018年,学院就推行了“思政课教师联系辅导员制度”,充分发挥思政教师在学校大思政工作中的专业优势,加强育人工作交流,为辅导员思政工作提供技术、政策及信息等专业支持。如今,思政教师进一步下沉到学生中间,与辅导员携手为战,实现了育人工作从“课堂”向“日常”的延伸,大大拓宽了思政工作的场域,开辟了思政育人的新天地。
细作深耕,营造 “四有”育人新格局
凸显人文关怀,思政育人有“温”度。给烈日下军训的孩子送去饮品;拎上蛋糕和学生一起欢聚跨年;为没能回家过中秋的孩子捎上月饼。马院班主任们使出各自的招数,努力走进学生心里。老师们深知,只有对学生“贴心”,才能让学生“交心”,才有机会在学生的心田里播种。他们和学生“称兄道弟”、亦师亦友,倾听学生的声音,表达成长关切,尊重其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尽力为学生分忧解难。
注重思想引领,思政育人有“高”度。思政教师兼职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既有交叉,又各有侧重。辅导员从细微处着力,可谓“举轻若重”;班主任则突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可谓“举重若轻”。马院班主任们致力于在学生头脑里搞建设,坚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打造思想高地。既注重正面宣传,也加强对于错误思想的纠正和引导,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不断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施展专业所长,思政育人有“力”度。马院班主任们普遍有着较为深厚的思政理论基础,同时由于学科专业背景各不相同,在思政工作方面又各有优长。在班主任角色的广阔舞台上,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实际,精准滴灌,将思政工作做深做实。
广搭实践平台,思政育人有“丰”度。思政育人既要有靶向聚焦,又要有全景覆盖;既要有“点上深度”,又要有“面上广度”。2020年,在全民战“疫”防疫和决胜全面小康的大背景下,马院班主任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接受熏陶,身心健康成长,勇担复兴大任。
实践磨砺,教书育人“琴瑟和鸣”
促进育人提质增效。学生工作不仅考察思政教师理论教学的实际效果,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实际运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思政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育人技能,增强育人实效。马院动员全体专兼职教师加强与辅导员、班主任交流沟通,把握学生专长,发掘学生潜力。在交流过程中,发现18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班占杰彬同学对理论学习兴趣浓郁、基础扎实,遂对其进行前期培养,后又推荐参加校“一‘马’当先”知识竞赛集训。在不久前举办的福建省高职高专组的比赛中,占杰彬一举夺魁,总分高居榜首。
助推教学守正创新。担任班主任后,一些思政教师的课堂悄然发生着变化:网言网语、“青年视角”多了,PPT更图文并茂了,理论阐释更加戳中学生的“热点”“痛点”和“堵点”了,一些学生工作中的典型案例也被搬上了课堂。思政教师通过班主任工作更加熟悉教学对象,贴近学生“脉搏”,有助于在实践中努力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政工作规律,提升思政教学的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为思政教师学术科研提供了崭新视角,催生了不少与之相关的学术论文。(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