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福建省水利厅供图
2020年,厦门市平均降雨量比常年平均偏少35%,创有气象观测历史同期最少,属特枯年份,全年水库水位始终处于历史同期最少水平。面对旱情,厦门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基础性作用,统筹调度水资源,增调3000多万吨原水,保证了全市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基本稳定,有效化解城市供水公共安全危机。其中,于“十三五”期间建成的厦门水利项目在这次抗旱保供水工作中起了关键性作用。
据悉,“十三五”期间,厦门先后投资逾12亿元,积极推进“多源化”水源工程及水源连通工程建设,使得供水格局从“一江两库”变为“两江四库”,确保了全市供水双水源双通道。
“十三五”期间,建成投用的厦门莲花水库、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两个新水源工程,新增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在此次抗旱保供水中,厦门提前启用莲花水库供水达12—14万吨/日,有效减轻汀溪水库群供水压力。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作为战略水源储备,则为抗长旱、抗大旱做了万全准备。
此外,“十三五”期间,厦门加快推进长泰—石兜—莲花—汀溪水源连通工程建设,建设3座提升泵站、46.9公里输水管道,输水能力达132.5万吨/日,有效促进全市水资源空间分布均衡。
为解决厦门东部地区水源不足问题,2019年厦门新增建设一条新西水东调管道,管网长20公里,输水能力从8万吨/日增至12万吨/日,2021年二期工程泵站完工后,输水能力可达25万吨/日,将极大满足东部区域的用水需求。
2020年,在厦门市集美区,建成的同集南路应急管道连通工程。长约700米的管道连起新旧西水东调工程,厦门东部地区原水保障能力从每日12万吨增至每日15万吨。在厦门市同安区,竹坝水库至竹坝水厂应急提水工程于2020年8月建成,用于抽取竹坝水库死库容以下水源供应竹坝水厂,目前已发挥效益,有效保障竹坝农场供水安全。
厦门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厦门市将重点推进闽西南水资源配置工作、西水东调二期(泵站工程)、九龙江北溪输水系统改造工程、石兜水库至西山水厂段输水工程、溪头水库扩建工程、祥溪水库、曾溪水库扩建工程等,优化全市水资源配置,提升供水网络配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