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象牙塔 大学生农民成为厦门乡村振兴生力军

2021年03月07日09:22  来源:厦门网
 
原标题:走出象牙塔 大学生农民成为厦门乡村振兴生力军

  苦瓜育种基地的农业技术员臧宁用手机记录她和男友赵鑫鑫在育苗大棚内的工作场景,这对情侣都是95后。 (记者张奇辉摄)

  摘下一朵雄花,用手将花瓣向后推开,露出雄蕊,然后用雄蕊轻蘸雌花柱头……3日一早,在同安区竹坝路上的一个育种基地里,几位年轻的农民正聚精会神地帮苦瓜进行人工授粉。

  这群和蜜蜂“抢”工作的农民,平均年龄不到26岁。在这片面积约50亩的育种基地里,他们只做一件事——苦瓜育种。

  清秀娇小的王杰是其中一员。两年前,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的她应聘到基地当起农民。虽然每天脚踩泥土,和苦瓜为伴,但她乐在其中,“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当农民,我觉得挺好的。”

  王杰所在的育种基地共有21人,一半以上是农业相关高校毕业的本科生。“带头人”汤永强被大家称为“苦瓜汤”。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后,他本可以安稳做个白领,却在2010年决定下乡当农民,开始冷门的苦瓜育种工作,培育出备受农民欢迎的苦瓜品种。

  一头连接着农民,一头对接着市场。汤永强说,现在的“新农民”不能再低头种田,也要抬头看市场。他用中国的朝代来命名培育的苦瓜品种,“我生于农村,不少作物的品种都被国外垄断,我希望用所学来提升中国种子的影响力,菜农想种苦瓜不要找洋种子,就选我们国产的种子。”

  随着都市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厦门农村涌现出一批像汤永强一样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的“大学生农民”。他们运用技术、品牌、资本,为农业发展带来全新的生产方式和理念,成为引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孩子们,看,这就是我们种的葫芦娃,2号葫芦娃穿着迷彩服,1号葫芦娃是大胖子,3号葫芦娃有着小蛮腰……”这个周末,在同安三秀山村的一个农场里,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唐红玲正向前来研学的孩子讲解着自己培育的各种奇瓜异果。

  今年33岁的她,扎根三秀山当农民整整四年,果蔬培育、农产品销售、研学旅游……她利用农学专业学习背景,摸索农村合作社发展的新路子。现在,她又在三秀村推动“百草园”项目,推广中草药文化,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成天待在农田里,她的皮肤晒得黝黑,但她乐呵呵地说:“我愿意做下去,农业是朝阳产业,未来可期。”

  政府的帮助和支持,让唐红玲在当农民的道路上充满信心。到厦门的第二年,有着硕士学位的她领到了一笔人才引进生活补贴。就在3月5日,她还被评为“最美新同安人”。她说,“我将继续用自己的专业力量,助力当地传统农业转型,为农民带来更多收入。”

  近年来,我市出台政策支持大学生返乡下乡到农村创业创新,大学生首次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经营满一年可获得10万元奖励,最长不超过三年。

  毕业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方照也是受益者之一。2015年,他做起了现代农业。从对农业一无所知的“小白”,到现在管理着250亩番茄生产基地,29岁的他被同行称为“种番茄的人里,最会做营销的”。

  他为传统农业植入互联网思维,通过线上零售、社群运营、自媒体大V推广自己的品牌,如今每天可出产上万斤番茄。他说,在农业创业的道路上,不要浮躁,要有毅力和耐心,现代农业有很好的行业前景。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如今的厦门农村迎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力量和新鲜血液,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的动力、活力。(记者 吴晓菁)

(责编:林东晓、陈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