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与国际康复职业分类匹配的康复学科体系,制约着康复人才的培养。”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广敏关注到了康复人才短缺问题,他建议“十四五”时期要更加重视康复人才培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张广敏认为,目前我国现有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员大多分布在大、中城市的二、三级医院,在数量和质量上还远不能满足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尤为缺乏。
张广敏建议,应加强康复学科体系建设,充分吸纳国际康复先进理念、方法和技术,促进中医药与现代康复技术的融合,探索康复学科门类设置,创建中西医并重的现代康复学科体系。同时,构建具有国际标准的康复人才培养体系,加快从培养专科生、本科生到培养研究生的步伐,促进专业细化和交叉融合,提高康复教育层次;通过与相关学科结合等方式,培养有理论素养,有实际工作技能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康复人才。
除了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外,张广敏发现,由于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独立职称评价体系、职称晋升难度大、薪酬水平不高,导致康复人才流失现象普遍存在,同样制约了康复事业的发展。
对此, 张广敏建议,应研究制定康复人才培养配套政策和制度,建立康复人才职业资格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执业认证、职称晋升、职业成长方面系列政策和制度,对康复人才评价、使用和激励提供政策扶持,健全康复人才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