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子”美到“里子” 福建安溪探索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2021年03月17日15:40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富春山居图》?没看过。不过我们经兜村的‘富村山居图’,我是亲眼见着了。这几年的乡村振兴实践,让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成了网红打卡地。”这些天,福建安溪县城厢镇经兜村党支部书记孙开明终于空下来,捧着保温杯在自家门口聊起村里这些年来的新变化。

如何描绘一幅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富村山居图”?“要发扬‘靠自己的骨头长肉’的精神,积极探索安溪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是安溪县上下乡村振兴实践的共识。

美美与共,擦亮生态底色

从安溪县城驱车前往城厢镇经兜村,需要十多分钟。车到村口,柏油铺就的整洁村道映入眼帘。辗转间,沿途可见清澈的水塘、亭亭玉立的荷花、整齐明亮的楼房,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楼在山水中、人在画境里”的山居图中。

安溪县城厢镇经兜村全貌。王荣元摄

经兜村,水清、河畅、岸绿、景美。这里无任何污染企业进驻,且保留了原始水田800亩,森林覆盖率达76%,防护功能良好,目前正在规划建设湿地公园。之前,经兜村对全村未进行外立面装修的房屋,按照“一屋一策”实施改造并对房前屋后做了绿化,使建筑与田园、自然生态更加融为一体,和谐统一。

安溪以优异成绩通过福建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考核验收,获推荐参评福建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截至2020年年底,完成4.97万座废旧旱厕整治、新建改造217座城乡公厕、3668户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2400栋裸房整治、365个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425个行政村房前屋后整治等任务,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

山一程、水一程,鲜花一季、水果一季。在安溪,从乡村到城镇,从道路到庭院,由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生态福利正遍及全域,让乡村从“面子”美到“里子”,赢来越来越多人的点赞。

产业扶持,打开富民通道

在安溪县长卿镇山格村苍前角落的淮山田里,山格淮山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有的锄苗破土,有的则弓身握铲,有的整理装筐……大家分工合作,熟练地采挖一垄垄淮山,一派繁忙景象。

安溪县山格淮山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采挖淮山。黄远婷摄

一根小淮山,成了村民致富的大产业。在专业合作社带动下,山格村现在已有800多户村民种植淮山,种植面积从十年前的40亩增加到现在的3000亩,产品主要销往泉州、厦门、安溪县城等地,山格淮山走上产业发展道路,成为村民致富新路。

为推进乡村振兴,合作社还与长卿镇5个经济收入薄弱村开展合作,每个村以20万元或40万元不等资金入股合作社,每年有10%分红,以此来增加薄弱村的村财收入。

为了实现产业富民的目标,安溪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没少动脑筋,各种政策反复研究。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产业是富民之本、致富之源,是增强茶乡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安溪县县长吴毓舟深有感触。

近年来,安溪县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构建了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形成淮山、湖头米粉2个产值超2亿元,芦柑、山茶油、麻竹3个产值超五千万元的特色产业。探索数字农业新模式,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获评“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

文化铸魂,打造茶乡“明珠”

夜幕降临,安溪县蓝田乡蓝田村的乡村文化站里灯火通明。年轻人看书、打球,老人们演奏南音,曲韵悠扬......

安溪县蓝田乡蓝田村村民演奏南音。林玉婷摄

“没想到,在村里也能享受到这么多的文化资源。”蓝田乡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副书记徐水中说,如今文化站活动丰富多彩,一有时间就往乡村文化站里“钻”,最近还组织了一场南音演奏会。

截至2020年年底,安溪县顺利完成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35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提升建设,建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网上图书馆、网上文化馆、网上博物馆,形成覆盖县、乡(镇)、村文化共享服务网络。

通过建设花园式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乡村经济、全面繁荣乡村文化等一系列举措,奋进在乡村全面振兴之路上的安溪县,生活面貌焕然一新。“农业兴、农民富、农村美,乡村振兴的大美画卷在茶乡大地上徐徐铺展,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颇为自豪地说道。(张锦川)

(责编:林东晓、钟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