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

2021年03月19日14:34  来源:福建日报
 

  2020年毕业典礼 周师炜 摄

  福州大学旗山校区 范欣辰 摄

  1958年,福建省委为适应福建省经济建设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创办了福州大学。60多年来,学校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一代代福大人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践行艰苦奋斗创业、严谨求实治学、勇于拼搏奉献的福大精神,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毕业生27万余人。在2019、2020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福州大学连续两年跻身世界500强,2020年名列全球第403名,内地高校第50名;在U.S.News2021世界最佳大学排行榜位居全球第651名,内地高校第55名。

  乘势而上

  “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

  福州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提高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学校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近年来,学校顺势而为,办学格局更趋优化,办学空间不断拓展,泉港校区、晋江校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多校区办学格局基本形成,福州旗山、怡山、铜盘和厦门集美、鼓浪屿以及泉州泉港、晋江等多个校区功能定位更加明晰。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公共服务体系完善。

  学校办学层次大力提升,在校研究生规模由2014年的9300人增长到2020年的12880人,同比增加38.5%,博士生增幅超过40%,目前在校普通本一批学生24000余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近13000人。

  学校现设90个本科专业;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学科专业结构持续优化,本科工科专业占比达60.7%,研究生专业中工科占比达50%,工科特色更加凸显。加快新兴交叉学科布局,着力培育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大数据、量子科技等新兴学科方向,获批首批筹备建设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在全省率先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等。

  近年来,学校优势学科更加突出,学科分层建设全面实施,重点战略稳步推进,“化学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6个学科(群)入选省级高峰学科、11个学科(群)入选省级高原学科。学科声誉显著提升,化学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世界前1‰,成为福建省属高校唯一的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立德树人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断建立健全立德树人的教育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学校获批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4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专业总数居福建省高校首位。所有硕博士学位点顺利通过教育部合格评估,抽评合格率100%。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连续3年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100%,抽检合格率、优秀率均位居全省第一。在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名列全国普通高校第21名。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前茅,学校入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

  成立福州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一支专兼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正逐步建立和成熟。全省首家新疆少数民族思政工作室和全国首个台港澳学生工作室相继成立,建设全国首家校本化易班和“易班书院”,荣膺全国十佳易班特色应用、全国优秀易班共建学校。

  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丰硕,在前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中共获8金13银9铜,连续四届获主赛道“高校集体奖”,连续两届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高校集体奖”,位列全国前茅。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等。

  对外合作办学工作全面推进,留学访学规模日益扩大。创办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福州大学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实现了单纯汉语非学历教学向学历教育的转变,学历生比例大幅度提高。 “闽台双向交流平台”在全省率先创建,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质量优良,是福建省唯一一所连续四年通过年审评估的高校。

  优秀的师资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学校通过深入实施“高层次拔尖人才引育计划”,实施“旗山学者”“嘉锡学者”等校内人才项目,广纳贤才,完善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五年阶梯式”紧密衔接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高层次人才快速集聚,现有国家级人才106人次、省级人才301人次,一支层次分明、富有创新活力和较强学术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正在形成。引智工作成效显著,探索“领军人才+专家团队+科研平台”的引智新模式,采取“项目带动、点面结合、长短期并重”的引智新方式。实施“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计划”“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计划”,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创新驱动

  科研实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学校科研经费大幅度增长,科技创新平台快速发展,获批建设“中国福建化学工程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和“中国福建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科研成果提质增量,作为合作单位获国家科技三大奖4项。2020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29项,其中一等奖10项(第一完成单位7项)。

  2014年以来在CNS主刊及子刊上发表论文28篇,其中在《Nature》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篇。自然指数在我国内地高校中位居第32~37位。7位学者(8人次)进入“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12位学者进入“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国防科技创新在重点领域取得重要的标志性成果。

  学校坚持理工结合特色,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持续优化学科布局,不断提升高校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能力,社会服务广泛开展。校地企合作大幅提速,与晋江市、泉港区和紫金矿业集团合作办学进一步深入拓展。共建校企产学研平台74家、福州市专家工作站31家,获批建设“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转移基地”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与超过2200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合同。

  国家大学科技园快速发展,形成“一园三区”建设格局,先后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平台4个;高分通过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验收及绩效评估;其中获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共22家。

  同频共振

  党建思政全面提升

  学校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大学习”“大宣讲”热潮全面兴起,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切实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入选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福州大学获批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荣获“全国优秀国学文艺作品”、全国第九届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六届全国学校廉政文化优秀作品等,营造了“守正创新、彰显特色、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福州大学新时代校园文化。基层党建全面夯实,学校入选首批“福建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示范点”。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全面实施,“头雁效应”有效发挥,获批1个国家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党建特色持续凸显,“党建+”品牌不断涌现,获批5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大统战工作格局逐渐形成,群团组织积极作用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成效显著。共青团改革扎实推进,两个基层团委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连续七年获得“三下乡”社会实践全国先进单位,在“挑战杯”“创青春”全国创新创业赛事中共获7金15银32铜的好成绩,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共获3金5银1铜。同心抗疫云端千人支教团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

  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十四五”规划的蓝图已徐徐展开,在中国共产党福州大学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新时代的福州大学,将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并服务新发展格局,以加快建成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成为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的实际行动,为建党100周年献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福州大学新贡献!

(责编:吴舟、陈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