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发挥四项效应  以人才振兴助推福建乡村振兴

2021年03月29日14:18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然而,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乡村人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培养脱节等瓶颈问题。随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人才“短板”问题将会进一步凸显。福建省推进乡村人才振兴,首要任务要加大乡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念好“人才经”,聚集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

发挥人才“集聚效应”

加强乡村人才建设,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逐步形成导向鲜明、指向明确、倾斜力度明显的乡村人才振兴政策体系,突出“内培外引”,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一方面,加大人才培育力度。组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有针对性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帮助农民实现技能提升,培育新型农民。组织开展“智惠八闽”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邀请专家深入基层做“周末导师”,开展技术指导、讲座培训、项目对接等。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凌一农的原型林占熺教授,便是通过培训栽培食用菌技术,帮助闽宁镇乡亲脱贫致富。

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加大对高层次人才认定、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指导县乡基层事业单位适当放宽招聘条件、简化优化招聘程序,加快充实基层教育、卫生、农技人才。支持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适当提高基层事业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提高乡村和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待遇水平。

发挥产业“虹吸效应”

乡村留不住人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产业。因此,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积极实施“以产引才”和“以产聚才”,主动跟进和对接产业结构调整,精准对接特色产业人才需求,凸显产业聚焦效应,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形成“吸引一个,带来一群”的“滚雪球”效应。福建省人社厅创新开展了“师带徒”引凤还巢计划,组织专家携带项目与基层创业青年开展对接,达成70余项协议,取得很好实效。

当前,我们正谋划在“师带徒”引凤还巢计划基础上,组织省内外创业创新人才、院士专家团队携带项目,返乡入乡指导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围绕农村产业发展需要,以“师带徒”结对子等方式,嫁接一批实用新型成熟项目,落地一批引领性强、成长性好、愿意扎根乡村的创新创业型企业,形成“项目孵化人才,人才带动企业,企业带动产业”的新局面。

发挥创业“带动效应”

原来农业相对枯燥,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一定要有实体产业才能吸引人才,企业做大了才能留住人才。为了鼓励和支持各类群体返乡入乡创业,日前,福建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出台政策,2021-2025年每年从省级就业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5000万元,扶持青年创业和助力初创企业成长。

一些地方也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人才回归,如平和县实施“柚都人才回归工程”,建立青创“人才驿站”,打好政策、亲情、服务、项目“四张牌”,吸引大量平和籍外出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就业,由“孔雀东南飞”转为“春暖凤归来”,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只“生力军”。

与此同时,福建省人社厅还在诏安县太平镇、清流县嵩溪镇、永定区湖坑镇开展乡村振兴特色镇试点工作,通过产业发展帮扶、就业创业支持、技能培训等方式,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以期发挥特色乡镇引领示范作用。

发挥乡贤“头雁效应”

鼓励支持城市离退休人员告老还乡,助力乡村振兴,因为他们既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又有资金技术和人脉资源,还有回乡创业和颐养天年的乡愁情怀,是乡村振兴的宝贵人才资源。近年来,福建各地也涌现出不少退休干部返乡服务乡村振兴的鲜活事例,如原福建省物价局退休干部赖文达,退休后返回平和县国强乡新建村,当一名不领报酬的“村官”,发挥自己熟悉政策优势和人脉资源,带领家乡人民致富奔小康,受到广泛赞誉。

福建省一些地方已出台回引优秀人才返村任职实施方案,龙岩市还绘制龙岩籍外出乡贤人才分布地图,建立2000多人的乡贤人才库。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要总结现有经验,找准退休干部等各类乡贤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探索新形势下发挥退休人才作用的新思路、新机制,引导退休干部发挥“余热”,形成“头雁效应”。

乡村振兴蓝图已绘就,美好前景令人期待。人才兴,则乡村兴。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引领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建设中大展身手、建功立业,为福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作者:童长峰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第14期新任厅级领导干部党内法规专题培训班学员,省人社厅副厅长) 

(责编:陈楚楚、钟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