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南安市坚持守正创新,依托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在发挥社工服务优势,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一轴两翼”立体化未成年司法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和“共青团+社工+志愿者”青少年社工服务等独具南安特色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体系,全市重点青少年群体累计建档464个,开展个案服务146个,转化率100%,摸排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10024人次,个案帮教转化率达90%以上。
今后,南安市将围绕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以“立阵地、立项目、立模式、立职业”的“四立”探索,继续深入探讨破解缺阵地、缺经费、缺有效运行机制、缺乏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成就感的“四缺”问题,更好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
一、立阵地:盘活闲置场地资源,提供固定服务场所
统筹整合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闲置的场地资源,推动形成“一个研发中心、五个特色基地、多个服务站点”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特色阵地建设模式。
一是点上建专业社工阵地。成立南安市重点青少年群体社工服务中心及团属南安致和青少年社工事务所,盘活团市委下属青少年宫校舍一处供社工机构注册、使用,并在其中开设1处户外体验式教育场地,2间心理辅导室。
二是线上建乡镇服务站。通过乡镇(街道)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稳步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目前已建站点15个。
三是面上建片区特色基地。根据南安市辖面积大、区域发展不平均、各区域内重点青少年群体结构和需求不尽相同等情况,将全市青少年群图划分五大片区,相应设立五个特色社工服务基地,因地、因人、分层、分类施策,提供更加精准到位的社工服务。
二、立项目:上下左右筹经费,保障社工服务开展
“上”即向上争取资金。比如,支持南安团市委依托“一轴两翼”立体化多维度青少年社会工作体系,持续开展“护航青春?从心飞翔”南安市重点青少年群体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并借此项目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的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下”即深挖工作潜力,延伸服务触角。围绕全市党政中心大局和工作中发现的专项问题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购买单个服务项目予以补充加强。比如,南安团市委联合检察院拍摄青少年预防毒品教育微电影,推动集体经济较雄厚、青少年群体较多的村庄购买青少年群体社会工作项目,解决青少年社工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通过“金融+杠杆”的方式,加强与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进一步放大社工服务、困难青少年群体发展基金等的保障效应。
“左”即做好平级财政资金拼盘。进一步优化《南安市重点青少年群体社会工作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由团、公、检、法、司、民政等部门每年出资2万共同购买社工项目,稳定保障基础经费来源。
“右”即引导企业公益资源。搭建“团银企”工作平台,深化联动协作合作,精准引导企业公益资源投向重点青少年群体,在推动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且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同时,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比如,今年为充分发挥南安人乐善好施传统,南安团市委创新推进企业慈善基金资助的重点青少年群体社工项目,该项目由福建远达石材在南安慈善总会设立的“远达慈善基金”购买,聚焦重点青少年群体,推动重点青少年群体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得到教育帮扶、关爱辅导、管理矫正等,提升他们在学习就业、回归社会、预防违法犯罪等方面的能力。
三、立模式:创新协同合作机制,提升社工服务实效
建立共青团、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共青团为中心,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商合作措施,解决存在问题。其中,南安团市委负责政策制订、资源配置、督促检查等工作,具体工作由社工指导志愿组织展开,同时将志愿者培训纳入社会工作教育培训计划,这样既解决基层团组织人力不足、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又提高志愿服务的精准性。
四、立职业:培育留住社工人才,助力社工健康成长
结合打造人才强市特别是加强青年人才工作,多措并举、多谋良策,支持青少年事务社工拓宽发展空间、成长路径,增强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成就感。
一是建设社工培训基地。南安团市委联合南安市民政局在南安市青少年宫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作为南安市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与知识普及专业场地,基地计划开设中、高级社会工作师年课程,年培训200人次,促进社工成才和职业发展。
二是纳入高层次人才。将青少年事务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南安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人才港湾计划,推动各项人才政策覆盖社工人才,让社工人才留得住、待得住,目前3名青少年事务社工入选南安市高层次人才。
(作者:王昭昭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第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二班学员,中共南安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