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动莆田“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2021年04月23日18:37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近年来,莆田市农村交通出行安全性、便利性等方面较大提升,基本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十三五”期间,莆田市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419公里(其中扶贫村公路122.6公里),实施安保工程406公里、危桥改造81座,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5651.2公里,已通达路面宽度6米及以上双车道公路行政村605个、占比72.5%,实现镇镇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村村通等级路、3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公路。莆田全市相继开通了124条城乡公交线路,通过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延伸农村线路、预约班车或网约车等多种形式,实现建制村100%通客车;依托物流园、物流快递分拨中心,实现县级农村物流中心覆盖率达100%,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100%。

近年来,农村交通得到显著改善,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还存在。我们必须把握新时代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聚焦农村公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持续提升农村公路治理和便民惠民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农村交通运输保障。

一、科学规划补齐发展短板

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农村公路通畅的满意度,就要求必须精准规划,补齐短板,莆田市重点应落实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县道“四晋三”、乡道“单改双”等建设,为乡村实现通公交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实施县道路肩、排水设施、绿化等工程完善提升,进一步提升县道防灾抗毁能力,打造一批美丽生态示范路段,促进农村干线公路向畅、绿、美等高质量要求方向发展;三是通车10年以上县乡道路面破损较多路段进行重铺或修复,使农村公路路面综合性能指标逐年得到提高,提高群众出行的舒适度,争取“十四五”末优良中等路率达75%以上;四是继续实施危桥改造和安保提升工程,稳步推进通较大自然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交通的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

二、精准施策破解建设难题

农村公路新改建普遍存在用林用地报批难、资金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公路建设进度。因此,只有下大力气破解这些难题,才能实现目标任务。前期工作问题。农村公路建设要提前规划,提前开展前期设计工作,便于能与用林、用地主管部门精准对接,争取政策上支持,减少前期报批难度,缩短前期手续报批时间,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建设资金问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创新农村公路发展投融资机制精神要求,市、县两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投资支持力度,继续出台农村公路补短板工程倾斜补助政策,并将农村公路重点民生工程纳入县区政府一般债券支持范围,以支持补短板项目计划加快实施。优化设计问题。农村公路项目在工程设计阶段就要“精雕细啄”,尤其是山区公路,交通量相对较小,改造提升设计尽可能考虑在原有路基上进行拓宽建设或适当增设错车道,不盲目追求高标准设计方案,这样既可以大大减少用林用地数量,降低报批难度,又可以大幅度减少工程造价,减小筹资难度。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加强对县级交通质监人员业务和技能提升培训,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过程精细化施工和工程质量控制的指导,完善工程质量抽检制度;创新信用考核制度,将国省干线信用考核办法延伸到农村公路项目,对合同总价1000万元以上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列入年度信用考评,做到从施工工艺、从业人员业务水平、管理制度及措施上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三、创新机制提升管养水平

三分建设七分管养,管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目前农村公路管养精细化程度还不高,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有效解决传统管理中不够精准、不够及时、不够到位等问题,通过搭建并应用“互联网+公路巡查”“互联网+日常养护”“互联网+计划管理”“互联网+灾毁处置”等网络平台、手机APP,实现农村公路养护数据采集标准化、信息传递网络化、资源调配合理化和养护决策科学化。同时,莆田市要配套创新以下几方面精细化管理机制:完善乡村道专管员考核、培训制度。将应用路掌通APP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对乡村道专管员巡查及出勤情况考核的内容,列入专管员招聘合同内容,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来充分调动乡村道专管员巡查积极性;县(区)路长办要建立定期业务培训制度,提高专管员业务水平;完善全市农村公路县乡道养护管理制度。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要编制年度养护管理计划,实行年度养护计划管理制度,作为年度养护工作量安排、养护资金拨付及考核的依据。创新完善县乡道养护社会化承包制度。进一步细化承包合同内容,量化工作任务,同时,探索清单化管理试点工作,在县道社会养护企业招聘时试点清单化招标合同,养护工程量清单参照专养公路养护定额来编制,并根据工作量清单计算承包费用,为日常督查评价提供量化依据,提升养护和考核质量。

四、因地制宜提升运营效能

莆田市要结合实际整合农村客货资源,优化农村客运行驶路线和乡村物流服务网络,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向农村延伸,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针对山区乡村实际,一要积极争取加大对农村公交客运班车的补助力度,减免相关税费,降低运输成本,保证农村公交客运“开得通、留得住、可持续经营发展”;二要加快推进采用购买7座及以下小型新车或指定的出租汽车开通周末班等灵活方式通达部分偏远、客流量少、道路通行条件较复杂的建制村,保障农村群众出行需求;三要加快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和普惠城乡的邮政快递服务体系建设,整合邮政快递、供销、农业、交通运输等农村物流资源,推进“多站合一”提升农村物流节点覆盖率。同时,推进“互联网+农村物流”,进一步提升农村邮件快件货运服务水平。

(作者:杨兴斌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第60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一班学员,莆田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编:吴舟、钟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