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奋力书写“人民至上”的时代答卷

2021年04月30日11:25  来源:人民论坛网
 
原标题:厦门:奋力书写“人民至上”的时代答卷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顾我国13个“五年规划”的历史,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至上”这一理念贯穿始终。

风从大海来,潮涌白鹭飞。近年来,厦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奋力书写着“人民至上”的答卷,为全国基层党建提供了许多具有厦门特色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截至2020年底,福建省厦门市各级党的基层组织共1.4万多个,党员总数22万多名。非公党建、城市基层党建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创新开设“厦门城市党建学院”、开发运用“厦门党建e家”信息化平台、举办党员教育“微视频”大赛等,全市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汇聚近邻力量 齐心共治共建温馨家园

4月的厦门,阳光和煦,百花吐蕊。目之所及,处处涌动着“红色”激情。

具有红色基因的深田,是“近邻”模式发源地,被誉为“龙岩有古田,厦门有深田”。

“古田把支部建在连队上,深田则把支部建在小区上。”厦门市思明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张谷说,近年来,思明区深入探索党建引领治理“近邻”模式。

1

专题调研组参观深田图强文史馆、政治生活馆

来到深田社区图强小区,各楼道的温馨贴牌引人注目,本栋楼党员、网格员、楼长、社区民警以及社区助理的名字、住址和联系方式一目了然。

“我们通过构建‘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将小区治理落实到每栋楼的管理。”深田社区党委书记庄莹莹介绍说。

作为厦门基层治理特色经验,“近邻模式”结合城市基层党建“双报到”活动,整合社区、小区内的各类资源,打通党群关系、人际关系“最后一米”,实现就地就近融合共建、联动共治、资源共享,生动地展现了党建引领的优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图强小区虽是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旧小区,但每个角落都充盈着满满的正能量。”已在这居住了60多年的李明点赞道。

“自实行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以来,小区环境变美了,治安变好了,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老住户韦秋汀感触颇深。

图强小区的治理改造获老住户们点赞肯定

作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协同各类组织、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近邻模式”点燃了各类社会主体共建共治美好家园的热情,根据各社区、小区的不同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方法。

巡司顶社区地处厦港老城区,有300多年历史。辖区内有红色遗址厦门破狱斗争旧址,有蒋厝、碧山岩寺、庆福寺等人文景观。但辖内小区环境老旧,人员居住密集,管理服务不到位,硬件设施年久失修……如何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如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

近年来,巡司顶社区党委聚焦辖区问题,主动作为,在美化社区环境、优化民生服务、强化社区治理等方面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在实践中形成“穿针引线”工作法。

“我们坚持立足‘近邻’理念,用活党建‘绣花针’,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找准群众需求的‘落针点’,将各类资源‘穿针引线’地链接群众需求。”谈起党建工作,巡司顶社区党委书记叶晓军如数家珍。

“社区工作需要久久为功。”厦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一青告诉记者,巡司顶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定海神针”作用,把组织聚在一线、网格用在一线、党员沉在一线,夯实“红色战斗堡垒”,为党建引领的“组织力”奠定了群众基础,带动了社区居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良性循环。

“小区的事就是我的事。”“只要有人需要,不管天气好坏,时间早晚,距离远近,我都会去。”“可以给他人带去一点温暖和希望,是件幸福的事。”小区居民纷纷表示。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巡司顶社区党委携手党群邻里,穿起社情民意的“针”,引好自治共享的“线”,织密基层治理的“网”,通过美化环境、优化服务、强化管理,不断补齐民生短板,用实干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

巡司顶社区基层党建工作现场座谈交流

金安社区是厦门最大的纯社会保障性住房社区,也是全国首个保障住房安居样板工程,这里住着近3万名居民,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地域身份上的差别,并没有成为他们融入社区生活的障碍。他们或爱心义卖,或清洁社区,或参加治安巡逻,或照看孤寡老人……志愿服务在金安社区蔚然成风。

退休法官吴秀丹是众多“红马甲”志愿者中的一员,6年来,常驻社区法律驿站,义务为小区居民答疑解惑。在她看来,自己服务他人同时,也享受着其他志愿者的服务,“每个人都是受益者”。

“我们做志愿者不图名不图利,力所能及的付出,收获的是身心健康。”在社区四点钟学校,老党员志愿者张华娟忙得不亦乐乎。

“个个像雷锋、人人做好事。”金安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主任陈惠萍说,社区共有15支志愿服务队伍,3642名志愿者,从09年到现在,共开设2600余场次形式多样、贴近民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受益群体达35万人次。

金安社区志愿者向调研组一行畅谈工作收获与心得

禾盛社区隶属于湖里区禾山街道,是一个集新建住宅小区、工厂、企事业单位、大卖场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2018年1月,社区从200平的场所搬到1800平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禾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魏峰坦言,为了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社区开放了图书馆、科普室、乐高馆、棋艺室、舞蹈室、健身房等文化基地供群众使用,打造出幸福感满满的“五乐”社区。

“我们把一楼作为居民的活动场地,办公场所搬到楼上,尽量做到办公区域最小化,服务居民最大化。”禾盛社区党委书记林军链说。

此外,社区党委盘活资源,活用资源,组建充实“亲邻党建”朋友圈,以党员志愿者牵头,社工引导,将有爱心的志愿者、共建单位、爱心商家等人力、物力资源整合在一起。

宏伟大厦是禾盛社区的“亲邻示范小区”,得益于“亲邻党建”工作模式的带动,小区的事就成了大家的事,从此不见“各扫门前雪”,多了“邻里一家亲”,“门对门陌生人”变“社区里老熟人”。

“做社区工作一定要有公心。”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叶春和深刻体会到,做好社区工作,最根本的是要保持正直的品行,“不求让人铭记于心,只求服务群众无愧于心”。

建强幸福楼宇 全力夯实基层红色堡垒

“楼宇党委一声吼,13个支部齐步走”。

海沧区商务大厦,是厦门岛外首座税收超亿元大厦,入驻民营企业50家,2013年升格为楼宇党委,下辖13个非公企业党支部。

“刚开始开展党建工作,并没那么容易。企业主们最大的顾虑,就是党建工作能不能带来实际利益。”海沧商务大厦楼宇党委副书记李水艇回忆:“当时,有一家企业在建充电配套设施时遇到困难,得益于‘政企恳谈会’,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调研海沧商务大厦楼宇党建的创新经验

“‘政企恳谈会’是楼宇党委为服务企业而搭建的一个平台,多次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深受广大企业老板的欢迎。”据海沧商务大厦楼宇党委书记、厦门海澳集团董事陈勇介绍,自从迁入大厦后,海澳集团就大力推动整幢楼宇的非公党建工作,并无偿提供党建活动场所,帮助企业对接政府部门,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海澳在党的关怀下茁壮成长,在改革开放中受益,我们肯定不能忘记党恩。”厦门海澳集团创始人、省人大代表郑金泉先生虽不是党员,但他一直非常重视企业党建工作,正是怀揣着这股热情,他投资拍摄首部红色题材电影《让这首歌作证》,希望通过电影这个媒介传递更多的正能量,激发年轻人的爱国热情,为祖国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让楼宇党建形成最大“邻”合力,助推楼宇经济发展,是郑金泉一直以来的心愿。近年来,各职能部门在商务大厦楼宇开展破解企业融资难、审批渠道便捷化、行政审批“放管服”等活动10余场次,切实帮助解决关乎企业发展、职工利益的突出问题21个,覆盖楼宇企业人员1000多人,楼宇企业年产值从2012年50亿元增加到2020年产值超200亿元。

“支部建在楼上,服务走进心里”。楼宇党委以“近邻”理念作为党建内核,用“大党建”激活“微治理”,摸索出了“上门问诊”“搭建平台”“轮流坐庄”“百花齐放”“登台亮相”等具体有效的党建工作做法,集聚治理资源,在政企之间架设桥梁,线上线下相结合,让“陌邻”变“友邻”,为企业发展服务,为海沧发展助力。

“筑党建之地,立诚毅之德,汇人才之智,履社会之责,扬青春之风”。在创业大厦的人才项目成果展厅,集中展示了入驻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

集美区创业大厦入驻企业产学研一体化成果展示

“创业大厦是厦门市集美区创业人才成长的摇篮。”集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世文说,10年前,集美新城的核心区还是一片农田,短短十年时间,城市样貌逐步形成,大量高端项目企业相继进驻。

据了解,创业大厦现已入驻创新创业团队97家,员工总数逾1100人。针对楼宇小微企业多,党员分散等特点,集美区委组织部牵头指导,由后溪镇党委具体运作,联合20个驻区单位与楼宇内的15个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共同成立功能型楼宇党委。

此外,大厦党委发挥集美高校聚集优势,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为园区创客、职工开展企业转型升级培训、企业管理人员柔性领导力培训、创业政策解读、CEO特训等增能服务,助力入驻企业做大做强。

“非常感谢大厦党委为我们打造了这么好的营商环境,楼宇党建收获的不仅是归属感、荣誉感,还有凝聚人心的巨大能量。”福建国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杨艾琳说,有了党建这个“媒介”,公司开始走上了发展的新征程,如今整个团队规模300多人,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超55%,2017年产值1000多万,2020年产值已接近1亿元。

国科信息的“华丽转身”只是集美创业大厦众多成功案例的缩影。从只有20平的党组织服务阵地到建立1000多平的党群活动中心;从以党员骨干为主的民营企业发展为外资上市公司……入驻企业的种种变化,都体现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积力之举无不胜,众智之为无不成。厦门让党组织走入高端楼宇,把红色阵地建在楼宇,坚定的“政治力”,强大的“组织力”,持续的“创新力”,高质的“生产力”,强劲的“战斗力”,牢固的“凝聚力”,已成为引领企业健康发展的“红色引擎”,扎实推动着各大企业在未来腾飞之路上行稳致远。

激活园区活力 厚植惠企惠民发展之林

园区是产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是非公领域党建工作的主阵地。湖里区创新园位于厦门本岛东北部,集聚了60家规上(17家上市)和数千家中小微非公企业,从业成员超6万人。

“近年来,园区党工委结合园区业态多样、年轻人多的特点,积极推行组织保障、方法创新、人文关怀、共创共享等‘四维党建’工作模式,实现园区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湖里区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伟介绍。

在“党建引领、创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园区从最初4个支部、185 名党员发展到105个党组织、1307名党员,主营收入从2012年的22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36.6亿元,展现了党建服务企业发展的强大能力。

调研组一行与厦门党务工作者、受访代表合影留念

科技谷(厦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党支部、中绿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厦门市江平生物基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园区党建工作典型代表。近年来,这几家党支部通过强化组织引领,建立“双培养”机制(将党员发展成骨干,将骨干发展成党员),为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关于工作感想,湖里创新园互联网行业联合党委书记、湖里区高层次人才党支部书记陈思恩这样说。

举办党史桌游比赛、走访革命基地、研发党建主题游戏、派送“红色”包裹……形式多样、花样百出的党建活动深受年轻人的欢迎,丰富有趣的活动更是拉近了年轻人与党组织的距离,有效传递了“红色”正能量。

厦门软件园,是厦门国家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据了解,园区共入驻企业1300余家,员工6.7万余人。

“我们将党建工作与促进产业集群、服务企业发展、营造园区文化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线上线下相促进’‘服务指导相融合’,不断提升党组织覆盖和工作全覆盖。”软件园联合党委书记王莹说,在市委组织部、火炬高新区党工委的领导下,园区坚持以国企党建带动非公党建,共组建企业党组织198个,在册党员2400余名,9家上市公司全部实现党的组织覆盖。

4399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是软件园内提供互联网休闲娱乐游戏应用与信息服务的企业,连续8次入选“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党建作为驱动企业发展的精魂和内核,引领企业在好游戏中向6亿多平台注册用户特别是青少年传播正能量,树立了新时代网络游戏企业的标杆。

企业组建“红色卫士”党员审核小组,由党委副书记肖兆炉任组长,严格审核游戏上传和评论。在“邪典”游戏整治行动中,拒绝游戏1351款,提出修改意见645款,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调研组一行走进4399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好这个精神家园,是我们的宗旨,更是我们的责任。”4399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戴建宏向记者表示,公司优先选择党员团队参与项目,从游戏开发源头把好思想政治关,为营造清朗正气的网络空间贡献力量。

作为互联网领军企业,4399在近邻党建的引领下,不仅实现了企业自我价值,更在履行社会责任上迈出了新步伐,党员和员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得到了社区和居民的连连称赞。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在鲜红的党旗下,厦门党员志愿者们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一次次“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守,一声声“我是党员,我先来”的担当,城市中那抹鲜艳的“中国红”,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的初心宗旨,诠释着“人民至上”的理念、信仰与情怀。(刘时安 陈雨桐)

(责编:陈蓝燕、吴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