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坝下工程最后冲刺:唤醒闽江“黄金水道”

2021年05月13日09:03  来源:福建日报
 
原标题:唤醒闽江“黄金水道”

  水口坝下水位治理工程效果图

  汛期将至。水口水电站下游约9公里闽江河段上,省重点项目——闽江水口水电站枢纽坝下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现场,大型起吊机、挖掘机紧张作业,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中交上海航道局的建设者们正加紧一期工程围堰拆除,开展设备联合调试。

  水口坝下工程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力争今年10月建成投入运营。届时,闽江干流闽江口至南平千吨级船舶可“通江达海”,大型货船频繁穿梭往来的繁荣水上运输画面,将成为闽江“黄金航道”上的日常风景。

  河床下切航道受阻

  5月7日,水口大坝。上游湖面波光粼粼,碧水青山,美不胜收;下游河床岩石裸露,流水哗哗。而大坝一侧的船闸处,长时间停用的升船机内,已蚊虫飞舞。“闽江流域连续两年枯水特旱,去年9月以来就断航了。”水口运营公司总经理庄明一声叹息。

  蜿蜒562公里的闽江,流域面积约占福建全省面积的一半,每天奔涌着约1.5亿立方米的江水,滋养着世世代代的八闽儿女。

  早在古代,闽江航道就是一条“黄金水道”。新中国成立以来,闽江航运快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发达的闽江航运物资交通量占到全省的60%。

  闽清县水口镇是闽江航道上下游的分界线。水口之下至福州城航道畅通,水运繁忙;水口上溯多急流险滩,航道崎岖,只能通行20吨~30吨的小船。

  华东地区最大的常规水力发电站——水口水电站的建设,虽令船只要过闸通航,但更大大提升了闽江中上游河道的通航能力。1996年,水口水电站正式通航后,500吨级的船舶可从南平市直达福州入海。

  然而,由于当时下游采砂等原因,导致闽江河床严重下切,坝下水位大幅下降,通航条件日益恶化。

  “水口电站通航天数由最高的2002年303天降至2015年的96天,过坝货运量从159万吨降至27.4万吨。其中枯水的2011和2000年,通航天数仅44天。平均通航率约30%,远未达到设计的全年通航95%的水平。”庄明说。

  同时,由于铁路和公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闽江航运急剧萎缩。

  民生工程应运而生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低成本、污染少的内河航运引起各方高度重视。恢复闽江的高效通航能力,乃民之所盼。

  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福建水口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前期立项,并于2015年8月,在水口水电站下游9.2公里处,正式启动建设福建闽江水口水电站枢纽坝下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

  福建省“十三五”规划提出:“全面振兴闽江内河航运,加快实施闽江航道整治工程,实现闽江干流马尾至三明航道正常通航,初步形成以闽江干流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江海联运体系。”该项目被列为国家高等级航道规划重点建设项目,闽江复航、加快江海联运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这个国内首个特大型水电站坝下通航工程,总投资27.18亿元,主要是建设右岸挡水坝、船闸、溢流坝及护岸,抬高水口水电站下游水位,改善闽江流域通航能力。

  项目被列入福建省“重中之重”项目加快推进。拦河建坝,由于福建省台风多汛期长,工程建设常常被迫按下“暂停键”。其中,2016年7月,受“尼伯特”台风影响,主体工程直到2017年汛期后才恢复施工。2019年6月9日洪水之后,整整用了28天才完成了基坑抽水清淤。

  而今,在闽清、闽侯县交界处,330米宽的河床上,一线500吨级船闸已经建成,年货运能力达1400万吨,还预留了二线船闸位。紧靠船闸的120米溢流坝已经完工,正在拆堰充水。靠闽侯县的200米挡水坝很快即可围堰施工。

  工程项目部总经理蒋昌兴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水口水电站下游水位将抬高约4.5米,并常年保持在7.64米以上,达到四级航道通航标准。同时坝下船闸下游底槛高程低于海平面5米,水口水电站无需再“靠天通航”,可实现365天全天候通航,将从根本上解决闽江流域通航难题,并保证水口电站机组稳定运行。“我们还将建闽江流域智能调度控制系统,实现智慧通航。”蒋昌兴说。

  江海联运指日可待

  “工程建成后,不但可以保护水口电站大坝安全,提升闽江通航能力,还可以改善和保护闽江生态环境,提升闽江防洪防汛能力,带动沿江旅游业发展,经济、社会效益兼收。”水口集团公司总经理陈春武说。

  记者从福建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了解到,闽江航运开发的另两个关键性项目已基本完工。其中,闽江干流马尾罗星塔至水口航道整治工程,长约87公里,可满足1000吨级闽江干流标准船型通航要求。全长近115公里的闽江水口至沙溪口航道整治工程,可满足500吨级(水口至南平延福门航段兼顾1000吨级)闽江干流标准船型通航要求。闽江沙溪口至三明台江航道整治工程被列为2021年省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预计明年上半年可实现500吨级船舶通至三明。

  福建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总工程师林跃表示,水口坝下工程建成投入运营后,标志着闽江口—南平—三明航道将正常通航,借由这条水道,内陆城市的集装箱和散杂货将“通江达海”,闽江上游航运与下游的福州马尾港、江阴港将组成联运体系,三明、南平、宁德、福州等闽江沿岸区域也将逐步形成完整的内河运输体系,闽江“黄金水道”繁荣景象将更胜从前。

  相关课题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公路和铁路运输,内河航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污染小的优势。水运单位运量排放废油、污水、废气等污染物远少于公路和铁路运输;水运、铁路、公路碳排放之比是1∶3.3∶14.6。闽江航运工程建设为闽江大宗货物水上运输提供必要条件,同时较低的运费将吸引沿线公路、铁路大宗货物的聚集,每年可为闽江流域过往船只节约运输成本近14亿元。

  闽江内河运输能力的提升,对振兴福建省内陆经济,促进三明、南平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将解决水泥、钢铁、化工、造纸、纺织等行业铁路货运资源紧张,以及运输成本居高不下问题,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

  闽江航运开发的同时,还将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坝下工程建成后,将形成近10公里的平湖,连同上游库区,点对点船舶能贯穿水路旅游行程,带动三明、南平、福州三地景点形成集群效应。

(责编:陈蓝燕、张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