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2021年05月16日07:25  来源:福建日报
 
原标题: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伟大时代成就伟大事业,伟大斗争锻造伟大精神。5月14日,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福州举行,大会表彰了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激励全省上下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新征程上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总结表彰大会的召开在全省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向先进学习,继承和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

“我们将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福建省累计投入省以上财政扶贫资金407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资金保障。下一步,全省财政系统将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持续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完善过渡期扶持政策和资金管理办法,加大涉农资金统筹使用力度,推进在线监管系统提质扩面增效,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多年来,福建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把资源和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社会提供丰富的林产品和生态产品,促进林区农民脱贫致富。全省林业系统将继续发挥林业在乡村产业振兴、生态宜居中的作用,以产业项目带动、林业生态扶持、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大力扶持群众发展特色林产业,加大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力度,探索切实可行、可复制推广的林业乡村振兴模式。同时,持续巩固林业生态扶贫成效,助力老区苏区、山区林区绿色产业提质增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面广,标准、要求、质量都高,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然是一场持久战,拼的是恒心,拼的是韧劲,拼的是毅力。”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必须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伟大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着力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提高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新起点上走好符合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大会的召开对全省科技工作者是一个强大的精神鼓舞和明确的方向指引。”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省科技系统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和这次会议部署,围绕福建省乡村振兴和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坚持科技下乡、人才下乡,积极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乡村振兴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支持完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鼓励科技特派员依托农业科技园区等平台深入开展工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引导更多的科技人才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构建科技特派员全方位、全产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格局,让科技“星星之火”撒向广大基层。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支柱,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三明市大田县副县长陈秀达表示,大田将继续立足高山生态资源和茶产业发展优势,以茶为媒,扶贫富民。首先,县里组建茶产业工作专班,为制好茶、卖好茶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其次,出台政策文件,引导鼓励实施茶园提升改造、壮大茶叶龙头企业。同时,安排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质量安全、品牌推广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当地茶企茶农增产、增效、增收,让茶叶成为富裕一方百姓的“金叶子”。

“总结表彰大会令人鼓舞!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佳阳是闽浙交界的革命老区,我们着力打造绿色山地农业、蓝色海洋渔业和红色畲乡旅游三条彩色产业带,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373元。”福鼎市佳阳畲族乡党委书记何晨旭说,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自己没有理由松劲歇脚,必须抓紧抓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以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带筑起地方发展的四梁八柱。

“很荣幸能获得这个荣誉,这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我的激励。”参加完上午的总结表彰大会,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长汀县古城镇马头山村村民刘春生激动不已。近年来,因病致贫的刘春生一家因易地扶贫搬迁住进了小区新房,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通过自身努力奋斗,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创办了全县第一家扶贫车间,带动30多户贫困户增收。“这些年的经历让我相信幸福是可以奋斗出来的,现如今,我已经有了稳定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回去后我要继续带着大家把扶贫车间做好,让它成为大家伙的增收车间、致富车间。”

“作为一名曾经的驻村干部,我在扶贫工作中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对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黎明职业大学新材料与鞋服工程学院学工办主任李光考颇有感触地说,现在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逐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而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和技能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农村经济实际,制订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致富农民”提供人才服务,为科教兴农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编:陈蓝燕、张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