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是实现河湖“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海湾“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美丽景象,建设美丽中国好经验好做法的集中体现,是人民群众身边的优质生态产品。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统一部署,2021年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全省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当前,正值六五环境日、6·6八闽放鱼日、6·8世界海洋日和全国海洋宣传日期间,现将福建省“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予以展示,为全省各地深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借鉴,让人民群众感受福建省生态之美。
福州,傍海而生,向海而兴。“美丽海湾”建设是福州市传承弘扬“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落实“海滨城市、山水城市”的具体实践。
一、立足本底优势,探索“美丽海湾”建设路径
滨海新城位于福州东南沿海区域,拥有35公里的滨海岸线,25公里长的延绵沙滩、24平方公里的闽江河口国家级湿地保护区、15平方公里的东湖湿地、207平方公里的漳港海蚌增殖保护区等独特的自然资源,是中华凤头燕鸥、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物种的越冬地、栖息地。
为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滨海新城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摸清本底,科学谋划。在滨海新城建设之初,福州市就委托国家城市森林研究中心详细调研滨海新城的生态本底情况,提出了沿海一线种植300-500宽的防护林带、完整保护东湖湿地、建设森林城市的设想。委托福建师范大学开展东湖湿地的生态多样性调查,提出了东湖湿地生态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建议。委托自然资源部海岛中心开展沿海沙滩保护修复的调研,提出了沙滩保护与修复的方案。委托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开展沿海污染源和污染情况的调查,提出相关整改建议。这一系列的生态本底调查,全方位的摸清了滨海新城的本底情况,并系统的梳理了滨海新城生态保护的相关路径,提出了生态保护的具体项目工程。
保护生态,规划引领。坚持保护生态资源,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将滨海新城建设成以建设森林城市为目标的绿色新城。组织编制了《滨海新城森林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形成“两核两带、多廊多园”的生态空间结构,未来滨海新城的绿地率将达到45%以上,绿化率50%以上。同时为推进项目建设,还邀请知名设计单位参加《东湖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征集活动,组织推进《滨海新城树种专项规划》《滨海新城树种生境研究》等生态专项规划研究。
因地制宜,多头并进。按照生态先行的要求,滨海新城自2017年启动建设伊始优先开展各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建设,构建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一是开展沿海防风林修复与建设工程,对核心区沿海的防风林,进行修复、补植等工作,新增防护林地面积约27.3万平方米,筑起滨海新城的绿色屏障,2020年8月,福州滨海新城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入选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二是开展沿海排污口的治理工作,改造和新建污水干管,开展各类截污工作,确保污水不排海。三是开展退塘还湿、退养还林、拆建还绿等工作,在东湖湿地及滨海新城沿海防护林项目中累计拆除房屋等建构筑物面积18.1万平方米、精养池面积132万平方米,以及土池(地膜池)面积267万平方米,有力地推动了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实施。
祛滞化淤,修复生态。遵循海湾生态系统内在规律,依托森林城市建设,开展树种生境研究、沙滩修复、湿地外来入侵植物清理等举措,完成机场北部海滩114万平方米的垃圾清理,及外文武海堤堤后84.6公顷湿地生境修复等相关工作,着力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
科学谋划,稳步有序开展。自2017年来,滨海新城稳步有序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工程总计投入约21亿元。未来3年将继续投入约14亿元用于生态修复(包含沙滩、防护林、湿地修复等工程项目)。
二、多措并举,巩固“美丽海湾”建设成果
领导重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滨海新城的生态保护,特别是“美丽海湾”的建设。多次现场调研和听取汇报,并专门成立由福州市政府总体牵头,市、区各级有关部门共同配合的工作专班,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紧密合作,按照各自职责推进整体项目的组织实施。
倒排工期计划。制定了项目主要任务清单,积极跟进项目进展。项目业主明确责任分工,倒排工期计划表,加快落实工作安排,盯紧办事程序,重点攻克难点工程。
实施联动机制。并联推进项目选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招标等前期工作,各业务主管部门提前介入、靠前服务,极力压缩审批时限,2个月完成各项前期工作,保障项目实施进度。
攻坚重点难点。在福州市政府牵头领导下,市、区各相关部门单位主动作为、积极推动,攻坚重点难点问题,推动解决项目需求问题。
加大宣传教育。坚持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展开生态保护保护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游客、渔民对海蚌资源、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绿色发展,共享“美丽海湾”的建设成效
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海”的生态体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4年来的建设,滨海新城的绿色发展之路取得显著成效。
厚植生态本底,构筑海岸带生境保护系统。通过实施“美丽海湾”工程,有效扭转当前沙滩资源持续退化的趋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有效改善滨海生态环境,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亲水空间,为建设好“海滨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增强防护能力,推动城市建设与海域保护相协调。 “海滩-防护林-湿地”的绿色屏障大幅度提升抵御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能力,构筑了集海岸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优化为一体的福州滨海新城的海洋生态安全格局。
提升海洋价值,实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通过实施“美丽海湾”工程,有效提高海洋生产力,恢复海洋活力,增加滨海新城的生态优势和战略价值,进一步丰富了滨海新城的海滨旅游资源,提升了滨海新城的旅游品质。(内容由福建省生态环境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