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中山路周边29条背街小巷综合提升工程有序推进

2021年06月15日14:26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由泉州市区中山路拐入金鱼巷,走在复古厚实的石板路上,街巷两旁建筑原汁原味的闽南风格,依然完整保留;一间间特色小店,临巷而开,吸引不少年轻人驻足;而在文化底蕴深厚的花巷里,随着管网改造、路面铺装的完成,沿街搭起脚手架,工人们顶着烈日酷暑,挥汗如雨,正在精雕细琢、紧张地施工中……

据泉州市古城办消息,古城街巷综合提升工程有序推进,施工进展顺利。目前,已基本完成通政巷、玉犀巷、金鱼巷西段等24条街巷地下综合管网改造及景观路面铺装,全力推进花巷、古榕巷建筑立面修缮提升,启动玉犀巷、通政巷等第二批街巷建筑立面修缮提升脚手架搭设。

据悉,2020年下半年泉州按照“一街一特色,一巷一亮点”要求,实施古城街巷综合提升工程,分期分批对市区中山路周边29条背街小巷进行综合提升,涉及街巷总长7.14公里,片区面积1300多亩,居民5879户,约5.3万人。重点实施内容包括:市政综合管网改造、景观路面铺装、建筑立面修缮、景观空间打造等。

为最大限度减少对古城居民生活的影响,泉州市古城办建设组探索“六微六保”施工经验,“六微”即交通组织微循环、居民生活微干扰、施工机械微型化、施工组织微扰动、帮扶服务微细处、群众工作微微笑;“六保”即保障施工安全、保障工程质量、保障工期受控、保障用水用电、保障上学上班、保障回家顺畅。

该工程从技术和服务两个层面做到文明施工,最大限度方便人民群众,切实解决民众困难,深得群众认可,该做法为古城项目规范施工提供了“样本”;邀请文史专家查找资料,实地踏勘街巷,为项目修缮设计提供史实依据,更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街巷建筑所承载的丰富历史信息及宝贵价值;成立古建筑修缮专家小组,邀请泉州古建筑传统技艺传承人及老工匠参与,采用传统工艺、传统材料,最大限度保护和提升街巷原有风貌。

现场走访

花巷 “润物细无声” 原真性修复保护

针对花巷存在的建筑外立面杂乱、木质结构房屋隐患等问题,泉州文旅集团古城发展有限公司将通过对花巷进行综合提升,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

由于花巷中保留了不同时期闽南传统建筑与西方文化不断融合的时代特点,从花巷的传统民居,到许厝埕的洋楼,再到新路埕的现代办公建筑,街巷的历史风貌特色鲜明。在立面修缮提升工程中,特邀请专业技术精湛的工匠采用闽南传统建筑工艺和传统材料进行修复提升,原真性修复保护街巷传统风貌。

其中,花巷36-1#原先是一栋较为现代化的建筑,根据其建造的年代,在修缮提升过程中,古城发展有限公司严格遵循标准工艺流程,进行“润物细无声”的细致修缮,水刷石墙面、堆塑水泥花、万字框等修缮工艺,打造成具有民国风的特色建筑。

在业态提升方面,泉州文旅集团在保护修缮花巷传统建筑、协调促进街巷风貌改善的同时,对街巷的空间布局、外观风貌、经营特色、生态景观、配套设施、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等方面作出科学定位和详细规定,打造城市记忆空间节点,引入新业态,让花巷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提升。

古榕巷

深挖文化底蕴 重现古巷风貌

“火烧衙”旧址、李五故居、清代举人黄朝阳文魁宅、清光绪年间举人龚丕畴文魁宅、林则徐过泉州必登门的清进士许邦光府第,以及管理皇族宗室事务的南外宗正司遗址……长约400米的古榕巷,名人宅第与历史遗址遍布。

泉州文旅集团组织制订了科学的施工方案,力求保留街巷的形制与肌理,提升居民生活体验,挖掘已经或即将消亡的街巷故事,重现古榕巷的风貌底蕴、文化氛围。

景观提升及立面提升工程事关城市“颜值”。泉州文旅集团古城发展有限公司深入挖掘古榕巷文化底蕴,聘请市政园林专家“把脉”出招,做足景观提升工作,重塑历史风貌。

在修复巷内老墙时,发现原本存在的两个不对称墙面窗。古城发展有限公司在不破坏墙面主体的原则下,于后方种上竹子与三角梅,并在窗前铺设景观灯,打造成具有立体效果和穿透力的橱窗式墙面窗,既就地取材,又美观大方。

此外,为了让街巷综合提升工程不仅有温度,更有人间烟火味,古城发展有限公司还听取每家每户的建议,在不少门户前贴心设置花岗岩条石斜坡,方便巷内住户出行。(林福龙 王柏峰)

(责编:吴舟、钟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