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同安区举办三场“颂歌献给党 奋进新时代”主题快闪活动

2021年06月16日17:01  来源:厦门网
 

“颂歌献给党奋进新时代”主题快闪活动走进同新路步行街。方秀卿摄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有一首赞歌……”音乐响起,领唱从人群中缓缓走出。悠扬的乐曲,优美的歌声吸引群众驻足聆听,更将活动场地变成了一个人头攒动的大舞台——大家热情高涨,不约而同地挥舞起手中的党旗和国旗,加入了合唱的队伍。

  日前,三场以“颂歌献给党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快闪活动在同安区举行。活动由同安区委宣传部、区委文明办、区文联、区妇联指导,辖区志愿服务团体——金秋艺术团发起,众多志愿服务队参与。接地气的活动,给辖区居民送上了精神文化大餐,也为他们抒发爱党爱国情怀搭建了平台。

  红旗如海 歌声如潮

  燃情快闪激发爱党之情

  碧海蓝天,微风阵阵。6月12日下午5点多,同安区西柯镇东海社区紫金公园内,许多市民游客正带着孩子游玩。突然间,一群挥舞党旗国旗、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出现在广场上,他们高唱着《我的祖国》,拉开了东海社区“颂歌献给党奋进新时代”主题快闪活动的序幕。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优美抒情歌声表达着对党的热爱,市民游客也被感染,从广场四面八方朝音乐起处、红旗飞扬处聚集,参与到合唱中来。

  “很开心很自豪,能在滨海旅游浪漫线这么漂亮的地方,唱爱党爱国歌曲!”年过半百的东北游客方炳昌告诉记者,几十年来,他走南闯北,见证了在党的带领下,祖国的飞速发展。能生活在这样的好时代,他满怀感恩。

  类似的场景,在6月5日下午同新路步行街也曾出现过。现场被红色快闪的热情点燃:孩子们用古筝深情弹唱《我的祖国》,男声组合演唱《游击队之歌》雄浑有力,把观众的记忆拉回到那个红色年代。“活动很燃!沉浸式的体验,让我感受到大家浓浓的爱党爱国情怀。作为党员,我也将继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奋斗!”西安社区居民张晓飞说。

  群策群力 各展所长

  红色文化闪耀银城大地

  不仅是繁华商圈和海岸社区,活动还走进了同安边远山区。

  5月29日,“颂歌献给党奋进新时代”快闪在莲花镇军营村褒歌广场上举行。数百位志愿者、村民和游客相聚在此,挥动旗帜,用歌声表达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感。顿时,广场成了红色海洋,场面颇为壮观。

  中学高级教师、金秋艺术团主持洪聪慧还在高山阅读学校给乡村孩子上了一堂党史课。他将红船建党、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中的重要事件,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们娓娓道来。

  “我们一发出活动号召,就得到了多方力量的支持与响应。现场,群众的热情和参与度很高,活动效果非常好。”金秋艺术团团长林银花告诉记者。

  参与单位中,既有同安区职工摄影协会、银城女子合唱团、黑马男声组合等具文艺特长的组织机构,也有同心志愿服务队、静善义工协会、益家人志愿服务队等擅长后勤保障的志愿队伍。他们各展所长,有的做策划、出节目、拍照片,有的出音响、保后勤……群策群力之下,三场活动圆满举办。

  据了解,本次“颂歌献给党奋进新时代”快闪的时间都在30分钟左右,短平快、接地气。从选址上看,活动分别走进乡村、商圈和社区,最大限度地辐射了同安北部山区、中部老城和南部新城。从内容上看,活动互动性强、易参与,给市民游客带来丰富精神食粮的同时,也为他们抒发爱党爱国情怀搭建了平台。

  【同步】

  第二批区级非遗项目授牌

  共18项,包括同安传统面线制作技艺、银同黑脸妈祖信俗等

  6月11日下午,同安区对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保护单位予以授牌,向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颁发证书。

  同安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同安区第二批区级非遗项目共有18项,其中传统技艺类包括同安梭船传统制作技艺、面塑、同安竹编、同安传统纸扎技艺、同安传统面线制作技艺、同安传统米粉制作技艺等,民俗类包括银同黑脸妈祖信俗、潘涂接龟习俗等。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有17位,涵盖农民画、莲花褒歌、锡雕、同安薄饼、同安封肉等项目。

  同安传统面线制作技艺的入选令手艺人杨志刚十分欣喜。面线在闽南地区有数百年的历史,据记载,在清道光、咸丰年间同安地区就已出现传统手工面线作坊。在闽南,面线蕴含着富贵吉祥、长命百岁的美好祝福,是迎宾待客、祝福贺喜、馈赠亲友的必备佳品。如今,同安传统面线手工作坊日益稀少,面线手工制作技艺急需得到保护和传承。

  杨志刚说:“同安云洋的手工面线制作复杂,有12道工序,做出的面线不仅特别有韧性和弹性,还有其他面线无可比拟之处——可以吃第二顿。意思就是,云洋面线久煮不烂,即使放久了,也不会糊成一团。”(本组文/厦门日报记者 罗子泓 朱道衡 通讯员 余雪燕)

(责编:吴舟、陈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