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波先进事迹馆吸引了许多人参观学习。曾大龙 摄
廖俊波在政和工作期间,我作为县经贸局局长、经济开发区常务副主任,和他至少每3天就碰面一次,是很好的搭档、朋友。
他来政和前,我刚从熊山镇党委书记卸任,在家等待安排。因为对发展工业有一定的经验,他对我说:“来,我们一起干,把工业园区建起来。”
一开始我并不想接下这个工作,政和是个偏远山区,很多企业都不爱在这里扎根。廖书记很有魄力,一下规划出25平方公里,他说:“老区苏区绝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要致力摆脱贫困,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看到他作为外地人,都有一颗如此迫切想发展的心,我作为政和人,有什么理由拒绝?
廖书记很有智慧和办法。园区建设涉及大面积的征地问题,他利用春节村民返乡时间,正月初二开始,就到村民家中拜访,做动员工作。他看到哪户人家办喜事,就跟东家做“亲戚”,跟村民一同吃起喜酒,迅速拉近了彼此的感情。征地工作进展顺利,最快时3个月征了3600多亩地。
园区建设期间,廖书记到市里开会,再晚返回也要到园区看看。大家都说“园区是廖书记用脚步丈量出来的”,这一点不为过。他把园区当成自己的孩子,倾注了非常多的心血。
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廖书记对我们说,我们硬件不行,就要把软件搞好,企业建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全天候服务,24小时办公”的理念就此提出。他对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客商找我,无论何时都可以带到我办公室来。多一个客商,政和就多一分发展希望。就这样,园区慢慢地发展起来。
4年里,廖书记经常熬夜加班,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有时候我们怕他太辛苦,劝他要多休息,他总是乐呵呵地说:“工作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