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福建频道

晋江市医院: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1年07月02日15:58 | 来源:晋江经济报
小字号
原标题:晋江市医院: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4月22日-23日,晋江市医院党委下属(总)支部顺利完成成立(换届)工作,医院党委在总院及下属医共体单位共成立1个党总支、18个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447名,其中在职党员383名,离退休党员64名。

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大内容,晋江市医院党委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完成本部及医共体成员单位党组织成立(换届)活动,对激励和带领全体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开创医院改革和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晋江市医院党委恪守人民至上理念,保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紧紧围绕公立医院改革目标和任务,强化党建统领,积极落实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要求,发挥好公立医院作为卫生健康战线生力军的作用,推动党建工作走深走实、走新走心,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晋江”发展。

党建走“新” 业务发展提质增效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晋江市医院积极探索创新,增进党建与业务交融互促、良性互动,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共建共赢,使党建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这次手术没花一分钱,还能请到上海六院专家主刀,很感谢晋江给我们帮了个大忙!”6月24日上午,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常务副院长沈灏一行前往深沪镇,入户随访58岁术后患者施荣育时,他和妻子罗华琴激动地说,对于贫困家庭而言,4万余元治疗费用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为他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受益于“助立行动——晋江市髋膝关节置换救助工程”项目,施荣育成为晋江首例该政策受益者。他高兴地表示,术后仅三个礼拜,长期困扰他的脚痛不仅大幅减轻,而且借助辅具,目前他已能下床行走。

今年,晋江市医院启动了“助立行动——晋江市髋膝关节置换救助工程”项目,将为不少于50名晋江籍因髋膝疾患导致残疾的贫困人员,实施免费置换髋膝关节。费用按照医保单病种付费结报后,剩余的自费部分由晋江市残联、民政局、扶贫办相关经费进行补助。该项目被列为2021年晋江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在晋江,越来越多人像施荣育一样,不用去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端医疗”。5月8日下午,“赵金忠教授名医工作室”和“马燕红教授名医工作室”在晋江市医院揭牌成立。这是晋江市医院继“张长青教授劳模名医工作室”及“徐建广教授名医工作室”之后,再次新增的两个上海六院专家名医工作室。通过引进名医大咖,晋江乃至周边地区群众将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晋江市医院在巩固与树兰医疗的合作成效的基础上,积极对接上海六院的高端医疗资源,建立1个院士工作站、17个名医工作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入选福建省、泉州市院士专家示范工作站。

今年3月,上海六院首批常驻团队人员到位,深入开展骨科、重症医学科等学科建设调研会,促进亚专业学科建设,设立实施标准化诊疗流程,完善制度建设并以此模式逐步推开;开展导师制培训计划,遴选培养专业化团队,培养出带不走的高端人才队伍;成立科研小组,积极申报课题,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力促医院科研能力提升。

除此之外,通过点名会诊、远程会诊等多种方式,力争实现“管理、技术、品牌”在福建医院平移。目前,晋江市医院已挂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和亚专科设置,同步建立人才双向培养机制,已选派晋江市医院首批10名骨干到上海六院跟班进修学习。

事实上,以党建促进中心工作发展,晋江市医院已经尝到了“甜头”——突破县级医院学科发展瓶颈,学科综合实力位居省内县级综合医院前列。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与病理科共5个学科均以专科最高成绩入选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2018年,晋江市医院启动胸痛中心建设。在树兰医疗专家的指导帮扶下,仅用一年时间,胸痛中心便顺利迈入“国家队”行列,胸痛中心通过标准版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市医院成为泉州市第一家、福建省第二家获得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的县域医院;建设智慧医院平台,实现医院运营数据动态监测,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全院危急值管理,保障患者安全。2019年,医院荣获“全国母婴友好医院”、国家级“综合卒中中心”、“泉州市级院士工作站示范站”、“泉州市工人(五一)先锋号”等荣誉称号。2020年9月,医院成为首批获得福建省“卒中防治中心”称号的单位之一。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双向转诊系统、区域检验平台系统等12个项目的上线工作;2016-2020年,17个科研课题立项,发表SCI论文22篇,21项发明获得专利;学术科研成果获福建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泉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晋江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

今年1月31日,晋江市医院迎来历史性一刻——全院从工作了30多年的新华街旧址搬迁至如今占地300多亩的新址。这个位于晋光路与世纪大道交叉口北侧的现代化新院区,不仅是世纪大道上一处崭新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晋江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老院区搬迁到新院区,医院的软硬件也都将实现质的飞跃。高端医疗资源,一流的硬件,优质的服务,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作为晋江市“民生补短板”的重点项目,晋江市医院新院规划设置病床1988张,分两期进行建设。首期建设床位1432张,主要有医疗综合楼、妇儿中心楼、教学楼、感染楼及配套工程。

立足新起点,晋江市医院将通过对接上级高端医疗的资源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创建,蹄疾步稳地开启新征程,持续改善医疗质量与服务水平,向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迈进,同时也为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造福更多当地群众。

党建走“心” 医院服务温暖人心

患者的感受,是医院开展暖心服务的出发点;患者的满意,是医院努力的方向和不懈的追求。

在晋江市医院,每天活跃着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她们往来忙碌,活跃在医院各个角落,指导患者挂号、就诊……与人们常见的青年志愿者不同,她们多数两鬓微霜,却热情不减。原来,她们都来自“老科协市医院工作站志愿者服务队”。除了春节假期,她们每天都坚守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风雨无阻,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点赞。

“我们中年纪最大的79岁,最小的也有50多岁了。”已退休20余年的原护理部副主任卢雪珍在2016年11月牵头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四年多以来,这支队伍从最开始的4人发展到51人,大多都是医院退休的女职工。

新院搬迁后,新的就诊环境、流程及多种自助设备的使用,并没有把这群平均年龄已过六旬的志愿者给难倒。通过一遍遍学习、操作,新院搬迁不到半年,志愿者们已经可以熟练提供自助机操作使用、文明禁烟劝导、引导服务等非医疗服务,极大节省了患者的时间,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无形之中改善了就医环境。

暖心服务无止境,便民措施再升级。今年以来,医院门诊药房配备全自动发药机,让整个配药、取药、发药的过程不过数十秒,改变了医院药房手工分发药品的传统模式,让药品分发更加科学、智能、高效、准确;作为一个与生命赛跑的关键科室,新院区的急诊科不仅空间更大、功能布局更加合理、医疗设备更加先进,让患者真正享受“急诊一站式”服务,同时还优化了服务流程,打造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一体化运行的“救命链”,大大提升了急诊医疗服务水平;医院还全新购置了豪华舒适、设施齐全的一站式流动健康体检车,真正把体检服务送到“家门口”。

2018年以来,晋江市医院切实开展“暖心服务”三年行动,着力从群众的就医体验着手,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创新便民惠民举措、提升院内服务形象,将“暖心服务”贯穿群众就医全过程,用行动创建人民满意的美好医院。同时,医院开展“暖心服务党员走前列”活动,通过设置示范岗,佩戴党徽、摆放党员服务桌牌等形式,引导党员牢记党员身份,强化服务宗旨意识,提升窗口服务质效。

2020年3月起,医院全面推进门诊实名制分时段预约就诊,开通线上预约、电话预约、医讯通APP预约等多渠道预约就诊方式,门诊线上预约率由29.97%提升至94.38%。开通微信、支付宝支付服务,改善患者就医支付体验;开展“先诊疗后结算”服务,简化患者就医流程;提供中药代煎配送服务,让患者用药更省心。

医院还启动“助力·志愿服务”“助力·治疗服务”等志愿服务项目,开展门诊就医引导、协助就医、取药等工作,有序有效分流患者。医院服务中心被授予“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科室”,《“三工”联动志愿服务》项目获泉州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为深化“精准医疗结对帮扶”活动,医院健全大病扶贫一、二类报销工作,落实“先诊疗、后付费”的扶贫政策,设置大病救治“扶贫专用病房”或“惠民病房”,对贫困对象251户717人进行分类标识,实行33种大病集中专项救治,全力提升重大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水平。同时,通过信息化、自动化手段,确保贫困患者各项减免政策落实及时到位。医院还积极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妇产科主管护师陈佩芬、副主任医师李巧云,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林建水先后参加援疆医疗;影像科詹朝土主任、NICU侯蓉护士长加入中国(福建)第16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有力地推动了帮扶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2021年5月,医院被授予“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党建走“深” 汇聚抗疫磅礴力量

作为晋江市定点救治医院,晋江市医院承担着全市疫情救治的主要工作。共产党员郭协力以“晋江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和“晋江市医院分管医疗、护理、院感副院长”的双重身份迅速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每日早出晚归是常态,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郭协力连续多日24小时守在医院,夜以继日地坚守工作岗位同疫情做坚决的斗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树旗帜、当表率,凝聚强大合力,让一切紧张繁重的工作规范有序地推进,这就是疫情非常时期一名党员和医务工作者的真实写照。2020年11月25日,在福建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晋江市医院副院长郭协力获“福建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并在现场接受表彰。

筑牢战斗堡垒,凝聚党员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道命令,取消休假,全院员工在党员的带领下,主动放弃休假,踊跃“逆行”加入抗击新冠肺炎,处处展示着晋医人的担当。医院党委先后成立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党员突击队、行政后勤党员先锋队、晋南分院党员先锋队、经济开发区院区党员先锋队、梅岭院区党员先锋队等五支队伍,许多像郭协力这样的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冲锋在前,在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上扛责任、作表率,强堡垒、当先锋,凝聚抗疫中坚力量,引领全院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从启动新冠肺炎防控应急救治工作的第一刻起,身为共产党员的感染科主任、树兰医疗长期派驻专家林成祖临危受命,负责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的启动及医疗救治、人员配置、流程设置等系列工作的协调管理;共产党员柯丽娥把两个孩子交给家人,始终坚守在隔离病区,面对危险和压力,她连轴工作、无怨无悔……在硝烟四起的上空,晋江市医院扬起一面鲜红的党旗,一袭袭白衣争上战场,上演着一场场勇者无畏、为民奉献的故事。2020年,医院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5名一线同志火线入党。

党建走“实” 医院发展迈上新台阶

做实党建工作,晋江市医院一直在路上。近年来,晋江市医院党委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责,积极作为,从加强学习教育、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制度机制等方面入手,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医院精准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各项发展迈上新台阶。

区域影响效应开始彰显,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2021年1-4月同比2019年1-4月,门诊人次同比增长26.63%,住院人次同比增长15.56%,手术台数同比增长21.93%,三四级手术同比增长45.10%,泉州市域外人员就诊数同比增长近2倍,国内境外人员就诊人数同比增长近3倍;加快输入落地新技术,上海六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外科学、运动医学科等品牌、技术逐步平移,带动开展55项新技术、新项目,其中15项国内领先技术落地福建,部分填补福建省技术空白;构建形成人才培养机制,上海六院选派首批7名常驻专家指导福建医院相关科室管理,扎实做好医务人员的培养培训,全面提升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医院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制订《晋江市医院党委会议事清单》《“三重一大”项目议事审批流程》,明确议事规则和流程,实现重大项目、干部任免、重要工作等按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集体决议,确保公平公开公正。指导、协调、督促分管挂钩单位落实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项目建设等工作,不断提高晋江市医院医共体总院和成员单位党建工作和医疗服务整体水平。

医院强化党风廉政建设,选举成立纪律检查委员会,狠抓党风廉政建设,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廉政谈话127人次。常态化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牵头成立采购联盟,主持首批采购遴选,为联盟成员年节约资金1888万元,深受业内好评。

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晋江市医院在建设“健康晋江”的征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医务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深刻践行着守护一方百姓健康这一伟大使命。

(责编:陈蓝燕、吴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