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福建频道

福建省村庄规划现场会今天开幕,厦门全市城镇开发边界外92个村均已完成成果编制,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极大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全维度管控  抒写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厦门新篇

2021年07月08日07:51 | 来源:福建日报
小字号

  大帽山凭借迷人的自然风光,成为不少市民周末网红打卡地。

  分类管控,或保留,或优化提升;精选特色村庄,试点探索,形成全市可复制推广工作模式;多村联编,从区域视角统筹空间布局,实现空间上的错位发展……

  7月8日,福建省村庄规划现场会在厦门召开,厦门市在村庄规划领域的一系列做法和典型经验,得到全省与会嘉宾、专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次大会由福建省自然资源厅主办、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承办。

  在深入探索“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方法、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域全要素编制村庄规划,构建全维度管控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形成了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在村庄规划实践中涌现了大帽山、大宅社区等一批成功的实施案例,探索出了统筹联编、党建引领、产业融合、传承文化、共同缔造等可资借鉴的厦门经验。

  目前,厦门全市城镇开发边界外92个村均已完成村庄规划成果编制工作,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开局伊始,厦门已抒写美丽乡村建设的全新篇章。

  分类管控 让规划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

  七月流火,到红砖古厝、山水田园交融的大帽山巅,寻一处静谧,品一壶山茶,住一宿红砖古厝,看云起云落、花谢花开,打卡这里的网红目的地大帽山境,已经成为现在不少厦门市民周末、节假日的新选择。

  翔安区大帽山农场,早前还属于偏远山区落后贫困村,在厦门市启动“造福工程、移民搬迁”方案完成搬迁,同时规划先行,成为厦门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的试点项目后,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厦门市村庄空间布局规划(2018—2035年)》2019年取得市政府批复后,规划统筹全市村庄分类,分类管控,成为厦门村庄规划的一大关键词。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详规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之初,我们就确定了明确的分类原则,开发边界外村庄以保留为主,引导村庄产业发展,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开发边界内村庄以优化提升为主,保护有历史风貌价值的村庄,拆除部分村庄为城市发展提供空间”。

  具体的管控措施是,将全市村庄分为禁建、限建、适建三类进行严格管控——

  禁建村(拆迁村庄和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内),不再审批新建农村村民住宅;除3~5年内没有建设拆迁需求且属于D级危房的农村村民住宅外,其余农村村民住宅都不允许翻改建;无房户或危房户以保障房形式满足住房需求;

  限建村(开发边界内保留村庄原则上为限建村),基于城市发展需求,本岛现有村庄管控按照禁建控制;限建村不再审批新建农村村民住宅,允许利用旧宅基地翻改建;以四统房、保障房等形式满足住房需求;

  适建村(开发边界外的保留村庄原则上为适建村),可申请新建农村村民住宅和旧房翻改建。

  大帽山的一系列规划,正是这一思路的集中体现。规划过程中,保留风貌条件较好的移民村寨仔尾,改造利用现状民居发展乡村民宿,不具备风貌保留价值的移民村整体拆除。整合腾挪建设用地图斑,作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并规划旅游服务设施布局;严控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完善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

  全域全要素统筹全市村庄规划,让规划成果最大程度、更好地惠及人民。

  因村施策 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发展品质

  又到了大宅社区火龙果收获的季节,枝头挂满了火红的果实,甜蜜写在陈跃进等村民的脸上,合理的村庄规划、产业布局、人居环境改善,让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在分类编制村庄规划的进程中,我们注重因村施策,根据厦门市各区村庄资源、禀赋特点,分为自然生态型、特色产业型、文化保护型等类型”,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详规处翁芳玲处长表示。

  自然生态型村庄,山水生态优势突出,以生态保护为首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自然观光旅游。

  大帽山,通过规划引领、系统策划、政府搭台、市场运作、国企带动,发展休闲农业文旅项目,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化开发利用,破解休闲农业发展难题。大帽山境网红景点已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旅游收入年约1000万元,村庄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超10%,实现保留村庄的就地振兴,埔顶村庄居民点人居环境及建筑立面整治工程经验更作为全省范本进行推广。

  特色产业型,以种植特色农产品或发展其他特色产业为主,产业特点显著,适度发展产业观光,深入推进品牌强农。

  大宅社区,厦门最大的火龙果基地,已种植火龙果面积1280亩。规划着力打造产业空间,通过合理规划特色火龙果产业空间,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环境治理、风貌整治、设施完善系统结合,改善人居环境;将村庄历史建筑修缮与村庄文化空间打造结合,推动文化设施建设。经过规划逐步落地和推进,社区基本实现产业强、环境美、农民富,发展品质全面提升,人民收入不断提高。

  文化保护型,依托历史风貌和人文特色,加强对名人故居、宗祠、古村落的建设、保护和利用,促进乡村游、文化游。

  同安军营村,村庄规划凸显党建引领作用,紧抓“党建文化、旅游产业”两大重点导向,提出“文以塑形,产以铸魂”的规划策略,打造党建国防文化旅游基地、生态高山文化旅游区。通过划定村域各空间管制区域,实现全村域规划管控;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市政基础设施、综合防灾规划;加强村庄风貌整治,梳理乡村振兴建设与整治行动计划项目库,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先后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内厝镇莲塘村、琼坑村两村接壤,规划打破村域限制,以生态格局、产业发展为纽带,探索多村联编,实现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在规划引导下,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了村庄软环境治理,建设最美宜居家园,获得了村民广泛赞誉。2019年12月,作为福建省推荐优秀村庄规划,赴京参与全国村庄规划优秀案例交流会。

  目前,全市城镇开发边界外92个村均已完成村庄规划成果编制工作,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其中已批复68个,其余24个村庄规划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审批工作。

  试点探索 形成可复制推广工作模式

  “传统的村庄规划编制,采用以行政村为对象编制村庄规划,往往缺乏区域统筹方面的考量,主要表现在‘村庄间缺乏统筹,城乡间缺乏统筹’,容易因缺乏统筹而产生较多问题:如定位无特色、基础设施重复配置、产业同质化、生态保护不整体等”,一位规划专家如是表示。

  厦门主动探索多村联编的编制模式,通过多村联编,从区域视角统筹各村的空间布局,明晰各村庄的发展定位,凸显各自的发展重点和特色,实现空间上的错位发展,形成合力。

  在村庄规划实践中,像这样涌现出来的具体的“厦门经验”,还有很多。

  全域协同,以全市村庄空间布局规划为统筹,构建“市区村”规划管控传导体系,形成全维度管控编制体系;党委、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乡村规划统筹协调,自然资源部门负责推动村庄规划编制、实施管理、技术审查,发改部门负责组织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或实施方案,形成多部门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通过持续规划陪伴,引导和鼓励村民积极参与规划编制,重要节点设计的方案宣讲,不断的协商探讨,探索“共同缔造”“陪伴服务”的编制模式,多种形式的规划内容公示和征求意见,保障了公众参与的持续性和多样性……

  选取16个具有特色的村庄作为试点村,探索“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厦门业已形成了全市可复制推广的工作模式。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强化村庄规划编制把控,提高成果质量。强化资源规划部门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将村庄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进行考虑,统筹全域国土空间规划布局。

  同时,建立村庄规划成果维护的动态更新机制,形成市区协同、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出台动态更新配套政策机制,真正实现村庄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同步动态更新。(记者 陈挺 通讯员 刘一鸣)

(责编:吴舟、陈蓝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