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两化”看厦门】践行国企社会责任 创造高品质美好生活
——学党史办实事“急难愁盼”率先行——厦门“我为群众办实事”大型蹲点式集中采访活动走进象屿集团,深入挖掘该市国企系统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实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创新举措

拆违复绿后的东坪山满目葱茏。林铭鸿摄
东坪山上,扮靓城市“绿肺”,生态公园雏形渐显;翔安大宅,火龙果带动二三产,鼓起农民钱袋子;象屿慈爱,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用爱守护夕阳红……
东坪山:满目葱茏的城市“后花园”
6月26日,微雨中的东坪山格外秀美。站在位于东坪山中心位置的郑成功东坪弈棋景点,天风海涛,满目葱茏,十分惬意。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曾被5栋违章建筑所占据。
在东坪山上,像这样拆违复绿的地方还有很多。过去被违建遮掩的山石林涧等自然景观显露出来,被侵占的公共空间、风景资源还给大众,也为东坪山的发展提升腾出空间。
媒体记者拍摄东坪山民宿改造项目。林铭鸿摄
东坪山旅游景区位于厦门岛南部山脉中段,区域内东坪山、大厝山、观音山连成一片,构成厦门岛内最大一块“绿肺”。2019年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东坪山片区发展提升项目如火如荼开展。继取得违建整治攻坚战胜利之后,林相改造、景观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导入等项目也正有序展开,着力打造城市中央生态旅游区和厦门旅游新名片。
东坪山项目内有两个村庄,分别为东坪山社与东山社,现有村民千余人。在发展提升中,如何满足东坪山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实在在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东坪山片区发展提升项目的具体实施方,象屿集团旗下厦门东坪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贯彻“生态美,百姓富”的指导思想,一方面推动村宅改造,一方面围绕东山社“原乡东山”的定位和东坪山社“文化东坪”的定位进行产业植入。公司总经理周远新介绍,村民可自愿选择保留村宅或者下山安置,对保留村宅的村民,推动老旧危房的改造提升,对下山安置后收回的村宅,则积极引入餐饮、住宿等业态,提升旅游配套和产业造血功能。未来,公司将继续探索国企、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共同参股发展生态旅游的新机制、新模式。
东山社66号村宅就是东坪山片区发展提升项目中改造的第一栋村宅。经过前期多次沟通、探访与设计,这栋原先老旧危的村宅已经焕然一新,不仅保留了闽南风格,而且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居住体验。据介绍,这里的村宅改造实行“一户一案”,既有风格共性,又具个性特点。目前提升改造已惠及两个社区196户、236栋房屋,其中215栋完成改造。
翔安大宅:火龙果“鼓起”村民钱袋子
眼下,翔安大宅的村民迎来最忙碌又富足的日子——火龙果的采收期到了。果田里,下垂的绿色枝条上挂满了火龙果,果农们采摘动作干净利落,不一会儿小推车上就装满了火龙果。这些果实除直接销售外,还将加工成各种火龙果制品,陆续销往全国各地。7月,厦门市农业节事活动的新亮点之一——第三届火龙果文化旅游节将在这里举办,奏响一二三产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新乐章。
大宅火龙果采摘。林铭鸿摄
翔安大宅社区坐落于香山西麓,火龙果种植面积达1400亩,先后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福建省党建富民强村示范基地、厦门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不过,种植火龙果的基地不少,为什么就“火”了翔安大宅?
故事回到2018年,象屿集团按照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乡村振兴,国企先行”要求,携手翔安区推动香山片区乡村旅游开发,承担大宅乡村振兴市级试点示范村代建、代运营工作。三年来,香境旅投团队专注乡村振兴,积极践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合作社引领、村民参与”四位一体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模式。
其中,在一产方面,团队协同镇、村梳理政策,探索种植技术升级,促进提质增效,实现年产值超过4000万元。经过技术改良,他们培育的火龙果皮厚、耐储藏、甜度高,还有黄龙果和青龙果,个头更大、果味更香,经济价值也更高。
二产方面,团队帮助合作社提升研发能力、拓展市场渠道,实现年产值200多万元。大宅社区合作社代表陈海云是村里的“第二产业促进员”。“以前,单靠种植火龙果养活不了那么多口人,年轻人纷纷离乡找出路。如今,我们成立了火龙果专业合作社,研发了火龙果茶、火龙果酒、火龙果面条等,切实带动了农民增收。”陈海云说。
三产方面,在三个月打造民宿样板、半年实现试运营、一年营造村庄旅游属性的“象屿速度”带动下,大宅旅游产业日益红火。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仍逆势增长,实现旅游营收超过600万元。目前大宅年接待游客已超过30万人次。
如今的大宅正加快形成品牌效应,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都市田园典范和厦门新晋的旅游目的地,走出一条“三产联动”引领乡村振兴的道路。
象屿慈爱:爱心敬老守护“夕阳红”
在厦门象屿慈爱老年养护中心的书画室里,长者们正在老师的耐心教授下用心练毛笔字。他们中,既有入住养护中心的长者,也有来自周边社区的退休老人。
象屿慈爱老年养护中心的老人们在上书法课。林铭鸿摄
“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书法,还可以认识很多朋友,温馨又愉快,孩子们也安心。”张爷爷介绍,他今年83岁了,来自东北,因为儿子在厦门工作就跟着过来。家人怕他独自在家孤单,几经挑选选中了象屿慈爱,果然他一来就喜欢上了这里。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据介绍,养护中心与厦门市老年大学共同开设“象屿慈爱学院”,引入优质教学资源,服务院内及周边社区长者,为学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
据介绍,象屿慈爱老年养护中心是2019年福建省、厦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定位为智慧型老年养护中心,集康养、照护、社交等功能于一体,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共规划约850个床位。
象屿集团还携手厦门市委文明办、街道、社区共同设立“志愿者服务基地”,弘扬爱老敬老的良好风气,迄今已开展公益观影、上门义诊等近20场志愿活动,着力打造爱心厦门的新标杆、体现厦门养老服务水平的新名片。(崔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