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福建频道

三明医改:人民至上敢为人先

2021年07月10日09:48 | 来源:福建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三明医改:人民至上敢为人先

  70多岁的将乐县万安镇村民陈先生罹患高血压多年,以前,他长途跋涉到县医院做检查、开处方是常事;如今,他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可以选择县医院专家就诊。

  三明市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连豫苞从业20多年,原来,他给一位乙肝患者开的抗病毒药恩替卡韦每个月要1000多元;现在,一位患者每个月购买这款药的费用仅需10多元。

  ……

  这些故事,因三明医改而生。

  2012年以来,三明统筹推进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改革,随后实施“两票制”“年薪制”,组建总医院、医保打包支付、C-DRG收付费。如今,三明医改已迈入“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3.0阶段。

  三明医改,通过实践完成了一道“不合常理”的“等式”证明题:等号的一边是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另一边是医院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化配套改革,改出群众幸福感

  “未富先老”的“小三线”工业城市三明,因医保资金“穿底”走上医改之路。改革前,三明存在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2012年,三明市成立医改领导小组,市党政“一把手”作为推进医改的第一责任人,推动改革,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基本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在医保可支付资金结余和科学的财政投入机制保障下,三明市以县医院和中医院为龙头,将县域内所有县、乡、村公立医疗机构整合为一体,建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紧密型医联体(总医院),县域医疗机构从“彼此竞争”转向“一体协同”,剑指分布不均、流动不畅的医疗资源。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组建县级总医院10个、市区紧密型医联体2个。

  沙县区夏茂镇坡后村村民姜发银7年前患上尿毒症,到上海治疗几乎花光了积蓄。回到沙县后,他每隔几天就要进行腹膜透析。2015年,他做了75次透析,总费用5.7万元,个人自付2.2万元。从家到县医院来回几十公里路途,让本就患病的老姜饱受痛楚,沉重的医疗负担更让他难以承受。

  2017年底,沙县总医院成立,包括腹膜透析液等原来县级以上医院才有的医疗用品,距家几分钟路程的夏茂镇卫生院也有了。这两年,尿毒症透析患者被列为三明市大病救助对象,报销比例达到95%,加上同时享受医疗救助等补助,老姜几乎不需要承担透析费用。医改,让他对未来的生活信心倍增。

  除了老姜这样的大病患者,还有许多慢病患者。

  在将乐县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显示屏上,全县18.6万居民的健康数据实时更新。这些数据包括健康档案、慢病防治信息、住院及门诊信息等,健康管理系统实时对数据进行动态分析、评估,一旦发现居民健康异常,系统将及时发出预警信息,通知居民们的签约家庭医生及时随访。

  通过组建总医院,三明市有效促进了分级诊疗的落实。2020年,三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为927.86万人次,比2016年增长16.80%。

  同时,全市慢病管理也更规范。截至2020年底,三明市高血压规范管理率83.02%、Ⅱ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82.48%、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90.25%,分别较2017年增加7.22、7.65、6.52个百分点。

  薪酬制度创新,创出医生获得感

  三明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伟,于2009年来到医院工作。“医改前,我的年收入不足10万元,实行医生年薪制后,我的年收入有30多万元。”亲历医改全过程,李伟不禁感叹,“现在我们拿着‘阳光’又体面的工资,专注于治病防病,充分感受到了医务人员的劳动服务价值。”

  医改后,三明22家县以上公立医院,医生人均年收入由5.65万元增加到16.93万元,年均增长11.59%。

  医生的高收入到底从何而来?答案是“节流”+“开源”。

  在“节流”方面。三明市通过对药品准入、采购、使用等全过程综合施策,挤压药品耗材虚高“水分”,规范诊疗行为,推动药品耗材“量价”齐下,缓解医保基金支出压力。

  在“开源”方面,“腾笼换鸟”调整医疗服务价格。2012—2020年,三明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8420项,因价格调整等因素转移增加的医疗服务收入达57.39亿元。这样一来,医院耗材的价格降了,医生的劳动比以前值钱了,医院的总收入更是有增无减。

  “蛋糕”做大了,该如何分配?

  2013年,三明市开始推行院长年薪制,试行医师、技师年薪制,2015年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对全市县及县以上公立医院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并实行同工同酬,突破人事编制与聘用的界限。年薪计算由基础工分、工作量工分和奖惩工分三个部分组成,彻底打破了人员工资与科室创收挂钩的分配模式。

  “医院对所有医生实行年薪制后,将工资总额50%左右的‘大蛋糕’给了医生,用年薪制‘买断’医生处方权,杜绝医生桌下的‘灰色回扣’,做大桌上的‘阳光年薪’。”尤溪县总医院院长杨孝灯说,“医生们再也不用考虑医院的收入指标,只需要考虑怎样合理用药、如何把病人治好。”

  不难看出,三明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医疗服务从“治已病”转向“治已病与治未病”并重,最终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斐然成效,数据为证:2019年三明人均医疗费用1734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50元;2019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79.82岁,比全国高2.52岁。

  医改内生动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李伟还记得,12年前他刚到三明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时,整个科室就6张床位,4个值班医生。现在,重症医学科的床位有25张,18个医生轮流值班,60多名护士日夜“守候”。

  9年医改,提升了三明医疗体系整体实力,同时也增强了公立医院发展后劲: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高,新技术、新项目从2011年的51项上升至2020年的234项;2018年,实现辖区内所有医院ICU病房设置全覆盖。医疗质量稳步提升,患者住院总死亡率从2011年0.46%下降至2020年0.03%;Ⅲ、Ⅳ级手术例数从2014年14116台上升至2020年37089台。同时,医生行为得到规范,人才队伍保持稳定,医院财务运行保持平稳……三明市公立医院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行。

  多年来,三明医改经验,也被我省提炼为规定动作。2018—2019年福建先后印发《关于深化“三医联动”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深化医改“1+8”文件,持续推进全省“三医”联动,深化“药价保”改革。

  此外,福建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推动疾控改革率先破题。

  好消息陆续传来: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复旦华山福建医院、省儿童医院等10所医院已列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三明市第一医院等4所医院也被遴选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紧密型医共体覆盖全省所有县域,基层诊疗人次占比较2015年提高5.3%;在三明市试行以医防融合为重点的市县疾控体系改革,探索建立“防、治、管”融合服务新模式,也取得阶段性进展。

  敢为人先,源自人民至上。“十四五”时期,福建将牢记嘱托,聚焦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的更高需求,推动三明医改朝着全民健康再深化,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提供有力健康保障。

(责编:陈蓝燕、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