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福建频道

国家医保局:2022年底前 高频医保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2021年07月20日08:33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原标题:国家医保局:2022年底前 高频医保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医保服务水平,日前,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关于优化医保领域便民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将在医保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最多跑一次”改革,“互联网+医保服务”,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医保经办服务就近办理,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完善医保经办管理服务体系,打造服务示范窗口,强化数据支撑,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十个方面全面提升医保惠民力度。

《意见》提出,2022年底前,加快推动医保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推行医保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改革,高频医保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切实提高医保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成以人性化为导向、法治化为保障、标准化为基础、信息化为支撑的医保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全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医保服务一体化。

《意见》明确,2021年底前,实现全国医保经办服务事项名称、事项编码、办理材料、办理时限、办理环节、服务标准“六统一”,并适时调整更新。各级医保部门要按照服务质量最优、所需材料最少、办理时限最短、办事流程最简“四最”要求,坚决取消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要求之外的办理环节和材料。规范压减医保支付自由裁量权,完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积极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

为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避免医疗机构年底突击“控费”,《意见》提出推行医保报销集成套餐服务,以保障群众办好医保报销为主线,实施流程再造,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办成,切实解决群众医保报销申请材料繁、手续杂等问题。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方面,《意见》提出推行医保经办服务窗口“综合柜员制”,实现服务前台不分险种、不分事项一窗受理,后台分办联办。鼓励基层医保经办服务进驻政务服务综合大厅,方便群众参保登记缴费“一站式”联办。探索在地市推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商业保险一单结算,最多跑一次。《意见》还提出要加快推进全国县区以上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窗口全覆盖,为群众提供更好办事环境和办事体验。

为推动“互联网+”赋能医保服务,《意见》明确,优化医疗服务,参保群众可自主选择使用社保卡(含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就医购药。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医保经办服务网上办理,实现“掌上办”“网上办”。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按照线上线下公平的原则和医保支付政策,根据服务特点完善协议管理、结算流程,积极探索信息共享,实现处方流转、在线支付结算、送药上门一体化服务。积极探索医保服务事项“视频办”。

为满足适应人口流动和就业转换需求,《意见》提出完善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积极推进跨统筹区基本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实现基本医保关系转移接续“跨省通办”。通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基本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服务“网上办”“就近办”,办理时限不超过20个工作日。

为加快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全国统一的异地就医备案,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意见》要求,2021年底前,各省份60%以上的县至少有1家普通门诊费用跨省联网医疗机构,各统筹地区基本实现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2022年底前,每个县至少有1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建立健全全国医疗费用电子票据库,实现与医保系统、医院端的对接。逐步实现住院、门诊费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

在医保服务信息化、数据化建设方面,《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各地医保信息平台落地应用,并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全面推行15项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的落地应用,实现全国医保系统和各业务环节的“一码通”。强化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灵活就业人员、新生儿、孤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重点群体参保数据管理,防止“漏保”“断保”。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数据共享枢纽,建立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加强人员信息比对和动态维护,做实参保基础数据。

为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守好群众“保命钱”,《意见》指出强化医保基金全过程监管,完善法规,依法严厉打击诱导住院、虚开费用单据、过度诊疗等欺诈骗保行为。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加快医保智能监管子系统落地应用,与医药机构信息系统全面对接。针对医保领域欺诈骗保行为特点,完善智能监控知识库和审核规则库,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临床诊疗行为的引导和审核,强化事前、事中监管,事后运用大数据筛查医疗费用异常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参保人“刷脸”就医住院,杜绝“假病人”;医师“刷脸+定位”双重认证,杜绝“假医生”。(记者 崔元苑)

(责编:林东晓、吴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