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翔安区乡村振兴初显成效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厦门市翔安区委、区政府强化示范引领,抓重点任务落实,成效不断凸显,该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保持“3连增”的基础上,增幅稳居厦门前二,稳超福建省线。其中,2019年、2020年增幅连续排名厦门市第一。
翔安区引进一批高质量项目,累计招商入库现代农业项目74个、总投资59.71亿元,10家农业龙头企业总产值超43亿元。推动种苗产业,完成3个省级重点种子企业项目建设;促成福建省首家农业产业研究院落户翔安;3年来完成粮食播种7.196万亩,产量3.12万吨,实现粮食蔬菜面积、产量“双稳定”。
翔安区高标准建设22个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策划打造“马塘山——大帽山”等4条乡村振兴动线;有效治理小光山、黑臭水体等“环境顽疾”,近5万亩海域养殖完成清退;创立“国企包村”模式,打造大帽山境、澳头等乡旅品牌;扶持民宿发展,出台《民宿管理实施细则》,三年来,该区接待游客2180万人次、旅游收入破46.15亿元。
翔安区128个村(居)中有119个村(居)建有文化活动室,村(居)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出版“村庄文化”“乡村振兴”等系列连环画,开展宋江阵民俗文化节、海峡(翔安)歌手大赛等特色活动,建成“厦门精神”中的“英雄三岛精神”“马塘精神”主题馆,建成4个镇级、106个村级文明实践所(站)。
翔安区探索“坚持一个核心、明确一个关系、完善五项机制、建立两套清单”的“1152”基层组织运行机制,设立“村居综合工作者”,打通基层自治“最后100米”;培育和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推动落实12个“三社联动”工作试点项目。莲塘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新圩镇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内厝莲塘村、美山村,新圩马塘村、面前埔村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翔安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消除农村五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问题。打造“爱心飞翔”云平台,7686名困难群体受到救助帮扶,发放各类补贴补助16.4亿元。出台促进转产就业的“新15条”政策,累积保障退耕退养农渔民就业20384人。加大新型农民培育力度,累计培育超3600名“致富能手”。通过发展农村发展预留用地等,多措并举带动村集体增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1%。(陈东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