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师生调研闽南传统村落 助力乡村振兴
调研活动现场。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供图
“这里可以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
“传承红色基因,可以让中小学生到这里研学。”
……
近日,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师生在泉州市德化县国宝乡南斗村戴云之战革命历史陈列馆前与当地干部、村民就如何激活红色文化等资源,发展研学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据了解,这是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八闽乡愁与乡村振兴”课题重要调研内容,也是该学院学史力行、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重要一站。
连日来,在课题主持人、该学院副院长林明水带领下,师生一行9人深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德化县、晋江市、南安市等地,开展第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传统村落乡愁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等主题调研考察活动。
在国宝乡南斗村,乡党委书记苏宏斌与课题组一同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古色文化、陶瓷文化、书画文化等发展脉络、底蕴禀赋。校地双方围绕城镇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下,如何通过发展民宿产业传承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基因展开研讨,并实地进行踏勘和规划布局,让乡愁引领乡村振兴持续在地化、具象化、共享化。“师生团队的专业指导,为我们做好村庄发展规划拓宽了思路,明晰了发展路径,让我们对推动南斗村振兴发展更加充满信心。”福建省教育厅派驻南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曦说。
此外,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师生还前往福林古村落、梧林古村落、观山古村落等海外华侨较多的村落,深入了解调研早期海外华侨通过侨批等方式带动当地乡村产业发展、文化繁荣与振兴等情况,并就发挥海外华侨力量,发展乡村文创产业,带动乡村高质量振兴发展等进行深入研究。
据悉,该调研组深入调研闽南地区近20个传统村落,访谈数百人,行程1000余公里。调研组以踏勘、访谈、视频、航拍记录等方式探寻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乡愁的内涵和外延,旨在深入揭示乡愁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机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