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福建频道

如何提升幸福感?心理学家针对不同人群心理问题的解答来了

2021年08月17日17:28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原标题:如何提升幸福感?心理学家针对不同人群心理问题的解答来了

  近年来,我国居民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人群逐渐增加,民众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抑郁、焦虑情绪?怎样才能缓解这类负面情绪呢?对此,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樊富珉和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针对受疫情影响群体、青少年群体、老年群体以及职场人士,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向公众进行了专业的科普讲解。

  疫情“致郁” 该如何“治愈”?

  疫情期间,如何化解心理焦虑,以积极的状态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带来的影响?彭凯平从两个方面向人们讲解如何调整因疫情“致郁”的心态。

  第一个方面是科学方法和科学救助。“例如,前段时间出现的德尔塔变异毒株,其实社会上把它渲染得过于恐怖了。德尔塔传染性虽高,但其传播链条并没有发生改变,仍是可防可控的,这一点已经有足够的科学认识。”彭凯平建议,人们要及时了解疫情相关的科学知识,对国家应对疫情的能力有足够的信心。

  第二个方面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彭凯平说,研究发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带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比例,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相反,大多数人反而出现了创伤后的积极心态。人们对自身健康和自我保护的重视、对党和民族的信心以及对家庭中人际关系的关注,都是创伤后成长的表现。积极的心态是此次疫情带来的正面结果,也是需要人们去继续保持的。

  “团体辅导”助力孩子心理健康

  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数据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检出率为17.2%,重度抑郁为7.4%,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如何改善日益严重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樊富珉提出建议称,首先是要在学校中推广积极教育,帮助青少年提升和培育性格优势,发现自我和他人的优点。同时,在日常教学中,除开设专门的心理课,在其他文化课程中也可以渗透心理学观点。通过这些做法,不仅要让孩子们学习成绩好,更要灌输给他们,如何成为一个健康、负责任的人,一个能够在逆境中崛起的人。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不可缺失的关键一环。作为家长,如何更好地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健康环境?除了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的情绪也十分重要。很多时候,家长与孩子发生冲突的原因在于家长自身的烦躁情绪,这种状态下,其言语很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因此,家长首先要觉察和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在较为平静的状态下与孩子沟通。同时,还要尝试理解孩子的行为,学习和孩子沟通的技巧、方法,读懂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和可能原因。

  “积极心理学中的‘团体辅导’方法是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重要的途径之一。在团体中设立目标,如促进中学生的良好人际沟通,让他们分享在人际沟通中的快乐经验,提高沟通技巧。”樊富珉强调,与讲课不同,团体辅导是让孩子们在讨论中进行自我挖掘。

  团体辅导不仅提升青少年自我教育能力,也能够克服社会的网络化。樊富珉称,网络让更多孩子把自己封闭起来,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社会性的发展。而社会性主要体现在和他人相处、建立良好关系等方面,这也是人的幸福感的主要来源。积极心理学中强调的积极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团体辅导是提高社会性最好的方法。通过一群人在一起交流沟通,孩子们可以学到如何听和如何回应。因此,学校也可以采取团体辅导的方式召开班会,为学生量身定做辅导方案,让他们提升自信、改善人际,更好适应学校的生活。

  “八正法”减少职场人士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是正常的人类应激状态的一种反应,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的一种正常的情绪波动。对于职场人士来说,由于压力、焦虑等原因,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心理方面的疾病,如何做出正确的自我判断呢?对此,彭凯平提出了三条评判标准。

  他表示,第一条标准是连续七天都处于一种紧张状态;第二条标准是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比如对于正常的吃饭和睡觉感到困难;第三条标准是没有出现自残自杀、伤害攻击他人的想法。

  “这三条标准总结起来就是:时间不能太长、严重程度不能太多、不能出现一些伤害倾向。”彭凯平介绍,职场人士可以通过深呼吸、身体的接触、闻香、冥想、沟通交流等8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应对焦虑、愤怒、恐惧等负面情绪。

  近年来,人们更加重视自身的心理状态,社会上心理咨询机构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彭凯平认为,其实,人们不需要动不动就看心理医生,借助积极心理的安慰和启示,很多问题实际上自己就可以解决。他建议多接触学习一些积极心理学方面的内容,通过自修和自我调整,可以帮助人们解决一部分心理问题。对于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则一定要咨询心理医生,积极进行治疗。

  “积极老年化”需全社会共同推动

  近年来,针对老年群体的诈骗犯罪屡见不鲜,五花八门的诈骗“套路”让许多老年人防不胜防。老年群体为何会屡屡受骗?樊富珉解释到,一些刚刚退休的老年人,突如其来的空闲状态令他们难以适应,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存在感降低,容易出现“离退休综合征”。他们渴望沟通,渴望被关爱和尊重,然而,忙于工作的子女往往缺乏照顾老人的时间,对老年人需求的理解和沟通技巧也不足,此时一些商人用“情感沟通”的方式主动接触老年人,则十分容易获取他们的信任。

  应该如何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呢?樊富珉提出,这需要通过老年群体本身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来推动“积极老年化”。他解释,“积极老年化”是指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渗透到老年工作中去。老年群体拥有很多积极的资源,要鼓励老年人发挥自我才华,追寻更美好的人生,同时让老年人成为社会重要的财富。

  从老年人自身的角度,则需要老年人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对于离退休这样人生重大角色的转折,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慢慢去学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同时,老年人可以利用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寻找新的舞台,让自己的经验继续发挥作用,找到价值感。还可以学习一些原来没有时间学习的东西。

  同时,社会也要为老年人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引导。比如媒体可以开展宣传,社区可以开展活动,如在社区组织离退休人员的团体辅导和心理教育,引导老年人做一些有价值的工作。社会专业人员更要关注老年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切实的帮助。 (杨迪 实习生韩溪芮)

(责编:林东晓、陈蓝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