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福建频道

劳动教育促进育人方式现代化

2021年09月08日15:33 | 来源:福建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劳动教育促进育人方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标志着育人方式进入“五育并举”新时代。在德智体美基础上补齐劳动教育这个加法,中央部署“双减”这个减法,实质上深刻反映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育人方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有效实施劳动教育,促进育人方式现代化,要从教育的实践性、发展性、人民性三个维度,从源头、过程、目的三个角度,强化对劳动教育性质、功能、定位的再认识再思考。

  劳动教育反映教育“实践性”的本质要求,旨在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2021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从国家法律上明确新时代教育方针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到这个“结合”的教育,才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作用,才能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工程。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其中“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的“实践性”要求,即教育要培养的人,必须是“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中的人”。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培养“有用人才”,必须通过“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得以实现,这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规定。促进这个“结合”,离不开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或者说劳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劳动教育体现教育“发展性”的常态特征,旨在培育学生奋斗精神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

  发展性是教育的常态特征,即教育自身的发展的科学,发展的实践,教育培养人,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发展”的基本要义,就是劳动创造,是奋斗进取,是创新创业,是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如何发展人?通过奋斗,勤奋进取的奋斗——也就是劳动的最佳状态,在奋斗中发展、成就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23次提到“奋斗”,也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努力践行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指出“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同亿万人民一道,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强调“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为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也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指明方向。创新、创业、创造,基础都在于生产、实践、学习,都是劳动,都离不开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区别于一般知识技能教育的重要方面,就是突出劳动力、生产力、创造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这是劳动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即关于人生动力、生命力的问题,当然也是育人方式转变、优化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动”与“力”,让学生的身心“动”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力、思考力、行动力、执行力、活力、潜力,所有的“力”激发出来,这是劳动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奋斗精神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教育培养人的动力源泉、长效机制,而劳动教育旨在促进奋斗精神内化养成。劳动教育注重培育学生的奋斗精神,培育战斗力、毅力、耐力,从而培育创新活力、创业能力、创造动力。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就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劳动教育彰显教育“人民性”的根本属性,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劳动观点、实践观点是教育培养人的根本观点,是实施一切育人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劳动教育是教育的本质规定,而不仅仅是列入课程的“必修课”,是真正的青少年学生学校教育、健康成长的必修课。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基本要素,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支持支撑其他诸育的基础性要素,是使德智体美诸育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社会实践的关键性因素,是教育的生态、生产、生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落实到“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培养对象上,这个对象的本质就是“劳动者”。这个“劳动者”,即社会身份意识、职业角色意识。换言之,培养什么样的劳动者?答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劳动教育有利于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更加紧密结合、有机融合。德育需要劳动、实践的体验感受,需要知行合一来落实落地。智育需要实践检验,学以致用。在劳动、实践中才能长知识、长才干。体育本身就是“动”的教育,运动是特殊的劳动,体育离不开劳动教育。美育更是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中去体会、感受的。德智体美诸育都与劳动教育密不可分。“五育并举”全面培养,就是要培养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技能、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职业者、生产者、劳动者,落脚点在培养劳动者。

  (宋雪霞 作者为福建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编:吴舟、陈蓝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