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福建频道

福州长乐:朝着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重要窗口方向奋进

2021年09月26日16:30 |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小字号

历史前进,变是永恒主题。变是突破,是创新,是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在变局之中,福州市长乐区直面时代浪潮,敢为人先,扬楫逐梦,勇立潮头。滨海新城从蓝图逐步变为现实,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成功获批,撤市设区圆满完成……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迎面而来,长乐区抢抓机遇奋楫笃行。

五年光阴,只争朝夕。五年拼搏,春华秋实。五年来,长乐区始终沿着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这条主线,与时俱进,求新思变,在机遇和挑战中实现自我突破:城市空间拓展、产业升级迭代、宜居环境提升、乡村迈向振兴……

朝着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重要窗口方向奋进,长乐区正在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城崛起 跨越发展正当时

随着撤市设区、滨海新城启动建设,长乐加快城镇化向城市化转型步伐,城市空间格局不断扩展优化,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3平方公里,比2015年增长41%。

作为福州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主战场”,滨海新城发展如火如荼。长乐区举全区之力推进滨海新城建设,助推福州实现从滨江城市向滨江滨海城市跨越。

在一张白纸上落笔,如今的新城日新月异,焕发勃勃生机。一条条宽敞平坦大道四通八达,一栋栋已建成的崭新高楼熠熠生辉,一个个项目建设策马扬鞭……截至目前,滨海新城已开发区域达3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8平方公里,临空经济区13平方公里,已谋划生成301个建设项目,竣工139个项目,在建建筑工程约701万平方米,建设路网、水网、绿网83.9公里,启动区内形成了“四纵八横”的骨架路网,大数据产业园实现全路网覆盖。

滨海新城已然成为发展的热土,产业、医疗、教育、文化配套全面开花。

在这片热土上,401家规上工业企业集聚,工业年产值超2500亿元,产能强劲。东南大数据产业园重点培育“云大物智链”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精准医疗、平台经济、网络视听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以及产业园区项目,促进大数据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目前已入驻企业680余家,注册总资本近560亿元,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之一。临空经济区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培育了网龙网络、博那德钢构等一批行业重点企业,吸引京东商城等知名企业项目落户。

在这片热土上,优质学校加速布局,引进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举办福州联合学院,福州软件职业教育技术学院迁入新城并开学,融侨赛德伯双语学校、福州三中滨海校区等一批优质学校相继建成,迎来莘莘学子。

在这片热土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建成开诊,项目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共建,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建设,核定床位1700张,拟通过5年~10年建设成为集临床诊疗、教学实训、科技研发、疾病防控、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水平大型综合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在这片热土上,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海峡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福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等公共文化配套建成投用。

“几年前,滨海新城还是一大片砂地,一片荒芜。如今新城发展炙手可热,高楼林立,项目扎堆,建设如火如荼。作为新城建设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我们倍感自豪。”长乐区文武砂街道党工委书记卢文达感慨道。

数字赋能 发展动能更强劲

从草根工业到千亿产业集群,长乐传统纺织业循着“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思路,实施数字经济赋能先进制造业、用工业互联网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操作链、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等行动,闯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在风云激荡的市场竞争中蜕茧成蝶。

从投料到产品出厂,由电脑全程管理操控;机器人代替人工,人力得到释放……走进恒申合纤、景丰科技、长源纺织等纺织企业,一个个数字化示范车间、一个个智能化工厂令人震撼;打开“乐纺云”APP对接与需求相符合生产厂家,再打开“好运连连”APP匹配距离最近、运费最优的货车“拼车”出货……

借助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孪生技术,长乐纺织业实现全供应链与产品销售的管理与优化,平均减少60%以上的一线操作人员,节约能耗20%,构建更贴近市场、更精准、更快速的产品开发、制造和销售体系。

在数字和工业互联网赋能之下,传统纺织业迭代升级,即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纺织产业陷入低迷,但以恒申控股集团为代表的长乐纺织企业仍一路高歌猛进,逆势上扬,这是数字经济为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翅膀”。如今的长乐区,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突破50%,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342项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938亿元,实现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238家,注册标识量突破2000万个,纺织全行业产值突破2200亿元。

传统产业升级再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壮大,为经济社会发展再添活力。长乐区牢牢抓住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机遇,成功签约164项总投资1985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以数字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新基建招商为抓手,引进落地5亿元以上的大项目138项,总投资达2304亿元,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相继开工重点项目706项,累计完成投资2608亿元,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断积蓄。

实施创新驱动三年行动,落地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引导头部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全面启动东湖“三创园”建设,新建研发楼167万平方米,累计注册企业667家,挂牌成立17家国家级、省级平台,创新生态链进一步完善。

产业动能源源不断,加快长乐产城融合步伐,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奠定坚实基础。

内外兼修 宜居品质步步高

统筹推进城乡品质提升,长乐区打造高颜值城乡风貌,增强区域发展综合承载力。天空澄碧、纤云不染、绿水环绕,这是在长乐区一年到头都能见到的“生态绿”。五年来,长乐区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对陈塘港、城区内河、“散乱污”企业(作坊)等进行综合整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湾(滩)长制”“林长制”,完成造林绿化4万亩,林地保有量达42.8万亩,大大提升了城乡人居环境。2020年,长乐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09%。

在长乐城区,抬脚就到的街心公园,绿荫如盖,碧草似毯。登上南山生态公园,漫步于休闲步道,犹如穿行在“森林浴场、天然氧吧”,花草芬芳,空气清新。

以南山生态公园为中心辐射开来,洞江湖公园、长山湖公园、郑和公园、冰心公园、岱湖公园、海峡公园等一个个公园串珠成线,如颗颗绿宝石镶嵌在繁华的街市中。城区形成以山体、水体为主,街头绿地为辅的城市生态休闲公园格局。截至2020年底,城区休闲公园及街头绿地数量达40个,建成区绿地率达43.34%,绿化覆盖率达46.41%。

把坐标定格到闽江河口湿地、东湖湿地。在闽江河口湿地,茫茫芦苇,碧水悠悠,候鸟翩飞,悠然觅食。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通过治理互花米草、改造生态鸟岛、养殖塘开展全面“退养还湿”等举措,吸引候鸟回归。截至目前,闽江河口湿地共发现鸟类266种,每年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总数超过5万只,包括中华凤头燕鸥、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物种。

在东湖湿地,东湖开阔如镜,碧波荡漾,风光旖旎。依湖而建的东湖湿地公园,林木高耸、绿意蔓延,周边,现代化的办公楼、趣味横生的东湖水上娱乐项目、浪漫的湖边餐厅、便利的休闲水吧与湖光山色相得益彰。

城是宜居区,乡是后花园。随意走进长乐一个村庄,总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味道,村道变洁净,葱茏绿树环绕,房前屋后绿地、菜园清新雅致,别有滋味。

近年来,长乐区系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50亿元,打造了4个省、市级乡村振兴试点乡镇、40个试点村,18个中高级版示范村。值得一提的是,长乐区将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村庄清洁行动等有机结合,通过实施“整洁长乐”“绿色长乐”“人文长乐”行动,系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除乱搭乱盖,整治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使得村容村貌焕发新颜,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获评省级“优秀”等次。

共建共享 民生福祉节节升

民生是鲜明的底色。长乐区坚持以初心换民心,社会民生全面进步,人民福祉不断增强,回顾过去五年成就,一个接一个大手笔建设与投入,既指向群众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又瞄准百姓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

交通引领支撑城市发展,为群众出行带来便利。福州绕城高速东南段、长平高速、长福高速等7条大通道顺利通车,新增道路总里程达149公里,拉近了福州主城区、长乐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间的距离。地铁6号线、机场轨道交通工程、东南快速通道等交通大动脉正在加快建设,将使长乐区与福州主城区紧密相连。与此同时,机场二期启动建设,海陆空港持续扩容,“互联、通畅、便捷”的立体交通综合体系进一步完善。

教育是民生之基。长乐区圆满完成“县管校聘”省定改革试点工作,筹集1.34亿元成立区教育发展促进会,新建扩建福州滨海实验学校、长乐师范附小滨海校区等38所学校,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增长128.15%,中小学学位增长25.56%,域内新落地高校3所,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医疗卫生提档升级。“软件”方面,积极推行远程诊疗系统,方便群众就医,建立120急救网,为重病患者争取抢救时间;“硬件”方面,新建扩建医院(卫生院)项目11个,三甲医院实现零的突破,每千人床位数增长47.4%,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升至92.68%,18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省级卫生乡镇创建,获评“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养老服务持续健全。有序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全区30个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目前服务人数约12000人;推动镇、村(社区)两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成梅花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文武砂镇东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25家农村幸福院建设;持续推动民办老年公寓项目建设,长乐椿萱乐老年公寓一期验收接近尾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五年来,长乐区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目标,一件接着一件办,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勇担新使命,奋进新征程。“我们将把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作为重要指引,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融入福州都市圈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重要窗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长乐区主要领导表示。(余少林 沐方婷)

(责编:吴舟、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