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福建频道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让战“疫”路上党旗高高飘扬

2021年09月27日15:27 |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小字号

自疫情发生以来,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医务人员勇担当、敢作为,集全院之力支援厦门市全员核酸采样和检测。截至目前,该院增援厦门市核酸采样工作1551人次,其中党员330人次;支援厦门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5人,全部为党员。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该院急诊重症党支部党员张楠在援鄂期间火线入党。回到厦门,她秉持援鄂抗疫精神,一路支援厦门莲前、前埔街道,带队支援同安区采样点,连续奋战15小时,采样近两万人次。

近日,张楠又出征支援厦门市新冠定点救治医院,身体力行践行党员初心使命。

张楠在定点救治医院助力疫情防控。厦大附属翔安医院供图

“我是老党员,抗击疫情我责无旁贷”

收到支援厦门市全员核酸采样的集结令,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很多支部书记、科室主任纷纷报名。内科第一党支部书记、内分泌科主任王威便是其中一位,作为“双带头人”的他身兼繁重的医疗和管理工作,也抽出时间支援核酸采样工作。在高温下奋战了一天的王威说:“我是一名老党员,任何时候都要带头冲锋陷阵。”

外科党支部委员谢尚锦几乎参与了每一轮核酸检测,有时刚下夜班又赶去支援。他常常冒着酷暑坚持工作,防护服里的汗水湿透了衣服,密封的鞋套里能倒出汗水。

坚守,全力保障群众的利益

除了外出支援,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内防疫一线也紧张有序。近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蓝三琴负责医院核酸采集室的管理,常常忙到半夜。9月14日晚,核酸采样工作结束后,正在安排第二天工作的蓝三琴接到临时采集任务立即返回岗位。“这次核酸采样对象比较特殊,是一群菜农。如果做不上核酸,他的菜会因为进不去农贸市场而坏掉。”蓝三琴说道。

退役不褪色,全力保障紧急医疗需求

张坤曾是一名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为保障紧急患者的医疗需求,张坤配合组织科室整体搬迁工作。为确保患者的在转运中的安全,张坤一一护送,有些患者他自己背着送进病房。张坤说:“我们只是履行着一名医务人员的职责,把生的希望带给患者。”

“夫妻档”携手坚守,筑起坚实防线

穿上白大褂,他们是使命必达、不惧前方的勇士;脱下白大褂,他们也是丈夫、妻子、父母、孩子。在该院支援厦门市全员核酸采样的队伍里有不少夫妻档。均为党员的王闪闪和王磊超就是其中一对。夫妻携手奋战抗疫一线,王闪闪已离家支援隔离酒店防疫工作半个月有余,在接到核酸检测任务后,王磊超也将9个月大的孩子交给婆婆,自己奔赴支援核酸检测一线。

王磊超为市民做核酸采样。厦大附属翔安医院供图

医院这样的夫妻档还有很多,张辰龙被抽调至隔离病房,他的爱人、机关第二党支部委员段娜报名在核酸检测处当志愿者。他们为疫情防控出力、携手坚守,他们用爱与责任为这场战“疫”筑起最坚实的防线。

组织坚强有力,凝聚疫情防控强大合力

据了解,厦门本轮疫情发生后,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党委将疫情防控高度重视,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在党委会、院长办公会、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上研判疫情防控形势,部署重点工作,要求在做好自身防疫工作的前提下,集全院之力,支援厦门市全员核酸采样和检测,并立即启动后备定点医院的设计、论证和改建工作。同时,该院党委第一时间向全院广大党员发出《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倡议书》,并组织召开线上党支部委员会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支部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各临床医技党支部主动扛起全员核酸采样的重任,19个党支部32名党支部书记和委员带头报名参加核酸采样工作。他们走下手术台,又上核酸采样主战场,起到了模范引领作用。

厦大医院共有118名医务人员,参与支援厦门市全员核酸采样就有108名。内科党支部党员曾鹤敏作为院感督导,奋战每一次核酸采样支援现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尽心尽力护卫“战友们”的安全。李建玉护士手术出院不满一个月,仍坚持参加核酸采样工作,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队里不再安排她上场,但她说:“来都来了,就让我上一轮吧!”郑燕华护士连续奋战多日,身上闷出了大片湿疹,她的科主任发消息给队长:“拦住她!不要让她再上去了!”然而,郑燕华还是出现在了核酸采样台上。

左为李建玉护士,右为郑燕华护士。厦大附属翔安医院供图

“红马甲”和“大白”战在一起

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医院核酸采样量激增,采样点前排起长龙,机关三个党支部迅速联合组织党员群众变身“红马甲”,顶着烈日,从白天到黑夜,与全副武装的“大白”共同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医务部、护理部系统梳理医院新冠肺炎防控、救治体系,同时迅速动员、组织医护人员完成各类医疗任务及上级交办的防疫任务;医院感染管理部严格开展院内防控工作督导,严防死守院内防控。(章哲 王玲玲 章韫瑾) 

(责编:陈蓝燕、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