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创新传承发展”系列访谈
“中医联盟”+“共享药房” 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专访安溪县中医院总院院长、安溪县中医院院长李朝晖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要求,促进福建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营造全社会热爱中医药的社会氛围,人民网福建频道策划“福建中医药创新传承发展”主题访谈节目,邀请省内中医药领域专家及部分中医药厅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领导做客人民网福建演播室,畅谈福建省中医药事业如何传承及创新发展。
安溪县中医院总院院长、安溪县中医院院长李朝晖做客人民网福建演播室。人民网 余杉芳摄
安溪县中医院总院院长、安溪县中医院院长李朝晖接受人民网专访。人民网 余杉芳摄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福建中医药创新传承发展”主题访谈。我是人民网主持人郑窈。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嘉宾的是安溪县中医院总院院长、安溪县中医院院长李朝晖。李院长于2017年12月到任安溪县中医院院长,他作为医务人员,被评为安溪县首届健康卫士;作为医院管理者,被推荐为2016年-2019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作为安溪县人大代表,被评为积极履职好代表。他还在省、市多个专业委员会任常委或委员,是安溪县中医药学会理事长。李院长您好!欢迎您!
李朝晖:主持人,您好!网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药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对此您怎么看?
李朝晖:中医药面临的难题我想主要是“脱离群众”。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人们对健康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们的中医药服务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现在大多数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缺少中医师,中医药人才后继乏人,中药品味不全,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临床疗效。有些甚至取消了中药房,群众想看中医、用中药常常是“求医无门”。有些医院即使是有中医、有中药,但患者就诊完回头还要自己煎煮、熬制中药,这对于快节奏的现代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给群众看中医用中药造成了极大不便。不能就近享受高质量、便捷的中医药服务,群众就会逐渐不了解、不喜欢看中医,不信任中医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中医药服务领域逐渐萎缩,逐步被边缘化。
主持人:“脱离群众”这个见解很独到。安溪县中医院创建于1985年,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快,特别是近年来,已经发展成一家综合性三级中医院,是闽南地区较有影响力、规模较大的县级中医院。那作为县级中医院,您觉得要如何让中医药更加深入联系群众,促进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走出困境。
李朝晖:我这边先澄清一个大家对中医院的误解。很多人对中医院还停留在“三根手指,一个小枕头,几味中草药”的认识上,觉得中医院就只能发展中医,只会把脉、看舌相、开中药,这其实是一个误解。中医院,首先是一家医疗机构,必须具有完整的医院功能,必须能够提供完善的医疗服务,才能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因此,中医院应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工作方针,牢牢守住中医药服务的主阵地,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充分挖掘、传承中医药宝库精髓,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快速推进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所以我们要摒弃中医院只能发展中医、只看中医、开中药的错误观念。
我们医院总结了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群众重新认识中医药、喜欢中医药、相信中医药、运用中医药的三点做法:一是弘扬中医药文化。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周”,组建八段锦师资队伍传授中医健身功,组织小学生学中医、识中药以及中医进村入户巡诊帮扶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六进”活动,让中医药文化根植于茶乡(安溪)大地,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让中医药氛围再次浓厚起来。二是方便看中医。为了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看中医,我们组建了中医联盟,通过引进省级以上名中医、下沉县级名老中医、共享诊疗设备、落实双向转诊、先诊疗后付费、黎明服务、夜间超声、中药膳自助售药机等暖心举措,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县级名老中医,甚至是中医特贴专家的诊疗服务。同时,实施“师带徒”工程,输血造血同时进行,为基层培养自己的中医药人才,推动基层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放心用中药。有名中医看,也得有好中药用,才能保证药到病除。因此我院搭建起了覆盖全县的“共享药房”,有效解决基层中药材短缺、药事服务运行成本高等制约中医药服务发展的老大难问题,通过统一采购、统一审方、统一煎煮、统一配送,做到“中药饮片送进村,代煎中药到基层(卫生院),环城代煎送上门”。“共享药房”既保障了中药品质和药效,又保障了用药安全,让群众能放心用上好的中药,还省去来回奔波之苦。
中医药氛围好,群众喜欢、相信中医药,也有地方看中医、用中药,重要的是疗效好,确实为他们治好了病,我们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全县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我院的门诊中药处方比例、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中医药收入占比等核心指标年年有突破,次次创新高。
主持人:我们关注到您刚才提到的“中医联盟”“共享药房”等创新举措作为全国典型的地方经验与案例,写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医改蓝皮书·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20)》,在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成为展现安溪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改革的一扇窗口。安溪县历来都非常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那接下来安溪县中医院有什么打算?
李朝晖:“联盟+共享”模式的成功,为我们探索出了一条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助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之路。安溪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目前已将原妇幼保健院无偿划拨我院使用,投资近9000万元启动医疗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在城东片区规划120多亩的土地用于建设安溪县中医院城东院区,支持我院牵头组建安溪县中医院总院,这些都是党中央、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级主管部门对中医药事业发展重视与支持的表现,这对我院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也赋予我院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今后我院将遵循“强自己、带分院、留病人(县域内)”思路,重点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拓展中医药服务阵地。以医疗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城东院区建设和总院建设为基础,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将中医药服务阵地拓展至村居和社区。二是实现中医药服务同质化。在“联盟+共享”基础上,立足中医药特色优势,做到人才共育、学科共建、健康共管、资源共享、服务共提,快速提升各分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实现中医药服务同质化。三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培育名老中医,打造“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中医药教学科研管理中心,推动中医药科研和创新,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
主持人: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安溪县中医院在第一时间就加入到战“疫”当中,通过中医药疗法,治疗了2例新冠肺炎患者,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您如何看待中医药在抗疫中起到的作用。
李朝晖:回望中华民族历史,抗疫战场上,中医药从未缺位,2003年成功抗击非典,中医药就功不可没。中医药治疗的原理不是针对病毒的,而是针对人的,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让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来防病、治病,以达到“治本”的效果。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发挥中医药作用,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让危重患者“撑得住”,中医让他们有机会“好得了”“早康复”,事实也证明了中西医结合体系是最优化的抗疫中国方案,中医药再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抗击疫情的利器。
在今后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更要立足中医药抗疫经验,持续多措并举打出中医药疫情防控“组合拳”,践行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使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医处方”发声。我们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场疫情不可战胜!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李院长做客我们的演播室,让我们了解了安溪县中医院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和抗击疫情的故事。谢谢您!
李朝晖: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的,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再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