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福建频道

泉州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获全国推广

2021年10月13日09:49 |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福州10月13日电 (陈蓝燕)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推广地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的通知》(下称《通知》),推广来自青岛、成都、常州、温州、台州、泉州、佛山、江阴等8个地方,共72条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典型做法。

其中,泉州作为福建省唯一入选的城市,共有13条典型做法被推广。这些典型做法,涵盖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个重点领域,包括完善对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务,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优化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促进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组织保障七个方面。

据悉,泉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泉州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八成以上税收、八成以上地区生产总值、九成以上研发创新、九成以上城镇劳动就业、九成以上企业数量。在“晋江经验”的引领下,短短几年间,泉州民营经济增加值已突破8000亿元大关。

《通知》指出,为了更好地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泉州在全国率先建成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整合导入19.74多万家中小微企业、718万多条基础信息数据,实现分散在工商、税务、质监、水电气等17个条块部门单位企业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作为公共产品提供全市金融机构使用。目前,已进一步改版升级为“泉州小微服务平台”,平台累计促成融资156.9亿元,服务用户数5.02万,注册用户数13.79万,发布融资产品219个。

在积极防范化解涉企金融风险方面,泉州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市长为第一组长的市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小组,抽调干部参与风险防控,充分运用巡视督办、通报约谈、效能问责、监管惩戒、正向激励等监督激励措施。完善“1+3”风险防控政策措施,逐年分县域、分银行业机构分解细化全年防控目标。建立健全信贷投放及不良风险双向监测机制,定期监测银行业机构贷款劣变及处置计划。坚持“一企一策”协助企业化解信贷风险,推出“活解封”转续贷、应急周转金等企业帮扶措施,专题协调解决700家以上困难企业的资金链问题;积极搭建法院、银行沟通协调平台,提升司法处置效率,创新开展接包、基金等特色不良处置方式。2021年8月底不良贷款率1.46%,信贷风险水平总体可控。

《通知》提出,各省级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工作统筹,进一步在域内开展推广工作,持续扩大典型做法的覆盖面、知晓度和影响力,确保学习借鉴推广工作取得实效。各地方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力争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多、更具有普遍性、更有针对性的创新做法。

泉州13条典型做法详情如下:

1
简化企业加计扣除政策申报流程
 

企业研发项目实施期已取得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威部门出具的产品技术检测报告、查新报告能够证明研发项目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原则上可不要求企业进行研发项目鉴定,企业项目鉴定数量减少达50%。
 
2
推行以保险、保函等替代现金缴纳涉企保证金
 

推行涉企保证金清单管理制度,在工程建设、政府招标、采购等领域,推行以保险、保函等替代现金缴纳涉企保证金,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截至2021年8月,共开具电子保函19.65万份,担保金额达593.66亿元,使用电子保函的投标人占总投标人数的60.46%,极大减轻了投标人负担。
 
3
开展企业注销“少跑腿”改革
 

简化注销程序和申请材料;改变公告形式,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告替代传统报纸公告,缩短公告时间至20天;建立容错机制,允许有条件的企业再次依程序申请简易注销登记;引入企业股东对公承诺机制、异议机制,加强事后监督;扩大适用范围。试点有效降低了企业退出成本。2019年实施至今,办结简易注销40210家,数量已占企业注销总数的65%,有效破解企业“易入难出”的困境。
 
4
推行无还本续贷
 

推动泉州银行在全国首创“无间贷”产品,创新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还款方式,对传统的续贷审批流程进行前置和优化,突破了小微企业资金自我调度能力弱、贷款到期日与货款回笼周期不匹配的痛点和难点;同时不断优化升级,将服务对象从小微企业拓展至小微企业主等自然人,授信额度从500万元增至5000万元。截至2021年8月,泉州银行“无间贷”产品惠及6047户信贷客户,累计节约成本4.24亿元。继泉州银行“无间贷”产品后,泉州市各银行业机构先后推出“年审制”“连连贷”“接力贷”等一大批续贷产品,通过建立到期贷款跟踪台账、主动提前联系客户办理续贷等方式,实现“续贷不间断,客户不断贷”,有效降低企业过桥融资成本,减轻财务负担。截至2021年8月,全市银行业无还本续贷业务客户数19864户,续贷余额415.91亿元。
 
5
建设数字金融服务平台
 

在全国率先建成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整合导入19.74多万家中小微企业、718万多条基础信息数据,实现分散在工商、税务、质监、水电气等17个条块部门单位企业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作为公共产品提供全市金融机构使用。目前,已进一步改版升级为“泉州小微服务平台”,平台累计促成融资156.9亿元,服务用户数5.02万,注册用户数13.79万,发布融资产品219个。
 
6
设立公益性金融公共服务机构
 

设立全国首个公益性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石狮市金融服务中心,采用政府管理、银企参与、非盈利的运作模式,按功能构建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体系、社会信用服务体系、产业金融对接服务体系等三大体系。中心有机整合多种公共金融服务,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宗旨,通过搭建“石狮市小微融资对接平台”、开通金融服务热线、中心微信公众号,设立“诚信”主题金融书吧、诚信与金融生态馆,延伸服务时间和空间,向社会大众提供公益性、一站式的金融公共服务。截至目前,办理民间融资成交登记8384笔,融资金额589.8亿元。2020年底升级“石狮市小微融资对接平台”。采用“线上+线下”金融服务模式,利用第三方征信机构企业信用信息大数据和信用评级模型等大数据技术服务金融机构及中小微企业,进一步完善了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对接机制,已上架包含服务外贸企业的外汇融资产品及汇率避险等金融产品100多款,共助力石狮中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269笔、授信共超8.11亿元。
 
7
积极防范化解涉企金融风险
 

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市长为第一组长的市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小组,抽调干部参与风险防控,充分运用巡视督办、通报约谈、效能问责、监管惩戒、正向激励等监督激励措施。完善“1+3”风险防控政策措施,逐年分县域、分银行业机构分解细化全年防控目标。建立健全信贷投放及不良风险双向监测机制,定期监测银行业机构贷款劣变及处置计划。坚持“一企一策”协助企业化解信贷风险,推出“活解封”转续贷、应急周转金等企业帮扶措施,专题协调解决700家以上困难企业的资金链问题;积极搭建法院、银行沟通协调平台,提升司法处置效率,创新开展接包、基金等特色不良处置方式。2021年8月底不良贷款率1.46%,信贷风险水平总体可控。
 
8
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机制,推行涉企柔性执法,对轻微违规“首次不罚”
 

 

出台《泉州市监察委员会泉州市司法局关于建立不予行政处罚、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试点工作的通知》,在生态环境保护、农业、交通运输、文化市场、市场监管、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等七支综合执法队伍推行建立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制度,截至2021年6月底,全市市场监管系统针对全市市场主体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做出不予处罚174起,涉及市场经营活动中常见的无照经营、未按规定办理经营事项备案或变更、广告发布使用绝对化用语等。

 

9
支持民营企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
 

支持民营企业组织职工开展技能培训,2020年以来开展企业职工各类技能培训13.6万余人,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补贴,涉及惠企资金2.4亿余元,支持成立泉州市南方科技学校;引导企业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2020年修订出台加快引进博士人才若干措施,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目前全市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1家,创新实践基地2家。
 
10
支持民营企业自主评价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
 

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凭能力、质量、实绩、贡献自主评价人才,通过自主评价认定的市级高层次人才,同等享受相关人才政策待遇。开展企业高技能人才自主认定试点,对企业生产实践中有绝招绝活、业绩突出、贡献较大,被行业或企业公认达到高级工、技师水平的技能劳动者,可认定为高级工或技师。经认定的高级工或技师,在企业工作期间,由各地或企业给与一定的生活、住房补助。
 
11
开展民营企业家培训培育
 

重视对新生代企业家的政治关爱,建立新生代企业家人才库,及时推优入党、入组织、入平台。深入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领航行动”,广泛建立“导师制度”,支持创立“泉商学院”“青商学院”等平台,紧盯产业需求和企业家代际传承需要,加快培育“创二代”企业家。打造新生代企业家服务平台,催生培育新生代企业家健康快速成长。创办泉州市“企业管理创新”名家讲坛,宣传优秀企业家精神,推广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分享成功企业家的创业心得和管理智慧,至今十一载,已成为泉州市宣传推广企业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者跨界交流、学习提升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12
设立民营企业维权平台
 

依托原有的“12345”便民服务平台优势,开设营商环境类诉求专席,着力解决企业创业和发展中的难点问题。
 
13 推动民营企业“党建入章”
 

在全国率先推行民营企业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以党建融入公司治理为目标,把党组织在企业中的职责定位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党组织地位法定化、工作制度化、职责具体化。全市出资人担任党组织书记的企业100%实现“党建入章”。推行民营企业党建融入公司治理“1533”工作机制,引导党组织围绕促进“两个健康”这一目标,积极参与企业制度建设、和谐企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廉洁建设等五项治理,采取打造坚强堡垒、建强书记队伍、完善融入途径等三项措施,实现企业党组织组织力、科学管理水平、发展质量效益等三个提升。出台《提升民营企业党组织书记公司治理能力的指导意见》,构建党组织书记分级管理激励体系,培育创建101个示范点,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不断强化,政治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真正使党建工作成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使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开展“强党建、促发展”联合行动,组建14支暖心助企志愿服务队,实施“落实减税降费”等54个服务项目,建立党员“承诺、践诺、评诺”制度,设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技术攻关小组、红色车间班组等1.1万多个,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装上“红色引擎”。
 

 

(责编:陈蓝燕、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