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九日山摩崖石刻有新发现 西峰一石刻纪年可前推60年
西峰曾伯瞻等题名石刻。受访者供图
作为“泉州: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点之一,福建泉州九日山古迹众多,仅摩崖石刻已发现近八十方,被誉为“山中无石不刻字”。近日,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文博研究员胡晓伟研究其中两方石刻有了新发现,或将九日山西峰曾伯瞻等题名石刻的年代前推60年,同时确认了另一方西峰赵德渊题名石刻的题刻者“赵德渊”为南宋宗室赵与筹。
环环考证 石刻时间前推一甲子
曾伯瞻等纪游石刻位于九日山西峰,镌于“高士峰”篆刻岩后。该摩崖石刻楷书,竖写8行,每行4字,刻有“曾伯瞻、黄正臣、游希道、方彦逸、元圣庚,甲申上巳同会思古堂,遂至此亭,奇老偕来”字样。
胡晓伟介绍,清陈棨仁《闽中金石略》考论“甲申”纪年为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林尔嘉《闽中金石略考证》、黄柏龄《九日山志》、《清源山志》等书对此均有记载,或将刻石时间定为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或认为这是一方年代难定、不详题刻者身份的纪游题名石刻。
在研究过程中,胡晓伟发现这方石刻留名的6人中,“黄正臣”为北宋黄裳的朋友,“元圣庚”则为北宋黄庭坚的朋友。据介绍,黄裳为元丰五年(1082年)状元,累官至端明殿学士,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著有《演山集》《演山词》。黄裳曾在《会黄正臣》一诗中云:“北山亭上共看书,少壮相逢气尚粗”,由此可知黄裳与黄正臣年龄相当。
在查阅史料后,胡晓伟又发现石刻的题刻者元圣庚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与北宋名家黄庭坚关系密切。“黄庭坚有作《跋元圣庚〈清水岩记〉》《题元圣庚富川诗》等,即是佐证。”值得一提的是,黄庭坚所撰《莲花岩铭》赞颂的就是九日山旁的莲华峰。此外,根据北宋李廌《送元勳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一诗及几位历史人物活动时间的互相印证,胡晓伟考证认为,该石刻“甲申”纪年应为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
胡晓伟推断,“曾伯瞻等纪游石刻”是崇宁三年(1104年)三月初三日,曾伯瞻、黄正臣、游希道、方彦逸、元圣庚与奇老等六位好友,会于九日山思古堂,登游秦君亭后,题名石刻。
九日山西峰赵德渊题名石刻。受访者供图
神秘题刻者身份揭晓 或为南宋宗室赵与筹
九日山西峰还有一方“赵德渊纪游石刻”,幅高57厘米,宽34厘米,字径9厘米。清陈棨仁《闽中金石略》将其收录书中,并作宋代石刻;《九日山志》《九日山石刻注释》《清源山摩崖选粹》诸书亦有记载,认为这是一方年代难定、题刻者身份不详的纪游留名石刻。
胡晓伟考究认为,该石刻题刻者“赵德渊”就是南宋宗室赵与筹。有多处文献记载,赵与筹,字“德渊”,号节斋,是太祖十世孙。他是嘉定十三年(1220年)进士,是位举足轻重的宗室成员,《宋史》有他的传记。他在地方所任职主要有嘉兴知府、庆元知府、绍兴知府、平江知府等,曾知临安府长达12年,是南宋在都城任职时间最长的地方长官。
赵与筹和福建颇有渊源,是福建女婿,其妻乃庆元二年(1196年)状元邹应龙的次女。邹应龙曾任泉州知府,历官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和参知政事。
从赵与筹生活的时期和他与福建的深厚渊源,胡晓伟推断“赵德渊戊午冬十月,挈家来游”题名石刻,应是赵与筹(字德渊)于南宋宝祐戊午年(即宝祐六年,1258年)冬十月,带领家眷来泉州九日山游玩后所题记。(张素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