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翔安区统筹治理279处小微水体 提升居民生活环境
小微水体,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多位于居住区附近,一旦受到污染,会对附近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而且小微水体分布范围广,数量多,管理起来也有难度。在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小微水体就有279处。近些年来,经过翔安区的统筹治理,这些小微水体的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何厝社区人口文化公园池塘。
在翔安区民安街道何厝社区,社区内的人口文化公园附近有一口池塘,靠近居民区,又有许多树木可以遮阴,夏天会有许多家长带着小朋友在这里嬉戏乘凉。微风拂来,水波阵阵,偶尔还有蝴蝶和蜻蜓从水面上飞过。很难想象,在两年多前,这里还是一个让居民们避而远之的“臭池塘”。经过统筹治理,目前已经成为社区居民休闲的小场所。
居民何女士表示,前些年,这里的池塘很臭,一到夏天,蚊虫就非常多,平时居民们都不会到池塘附近。后来,经过美丽乡村建设和小微水体治理,池塘变清澈了,旁边还建起了公园,居民们都喜欢三五成群或者带着孩子来休憩。
据翔安区河长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何厝人口文化公园池塘,在2019年以前是黑臭水体、水体发黑、底泥上浮,主要是之前这个村庄截污没有完全,外来的污水有部分直接汇入池塘。由于靠近居民区,周边社区的生活污水直排进池塘,日积月累,水质情况就不断恶化。从2019年开始,开展截污纳管工程,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物进入池塘,同时采取底泥清淤、生态浮岛、架设喷泉等多种措施,改善这处小微水体自净能力弱的“症状”。此外,还利用生物技术,投放微生物菌质,利用微生物进行降解,从而达到水体自净的能力。目前经过统筹治理后,池塘水体基本上稳定在5类,微生物和鱼类已经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可以自行繁殖。
何厝社区池塘的蜕变只是翔安区小微水体治理的一个缩影。翔安区全区目前有279处小微水体,目前都已经进行了统筹治理,水体水质和周边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图文由翔安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