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福建频道

立法引领、科技赋能、共治共享 厦门有效破解共享单车治理难题

2021年12月24日16:35 |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小字号

如今,在厦门的街巷道路上,共享单车停放规范有序,随意占道现象日渐罕见,“停车入框”已成为当地市民普遍遵守的行为习惯。

“以共享单车治理作为政府解决社会难题的实验场和探索地。”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厦门市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近日介绍,共享单车是新兴事物,进入厦门后的一段时期里,一度带来新的治理难题。为有效破解该难题,厦门通过立法引领、科技赋能、共治共享等多管齐下,让立法与行政、科技与法治、市场与社会融为一体,达到“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效果。

立法引领,治理方式法治化

据介绍,2016年12月共享单车进入厦门,到2017年7月激增至最高峰的46.8万辆。随着投放数量快速增长,其在保障市民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提供“最后一公里”交通便利的同时,乱停乱放、随意占道等诸多问题也接踵而至,严重影响了市容环境和市民出行。

有关部门开展《管理办法》立法前调研。厦门市执法局供图

面对这一状况, 2019年,厦门开始探索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共享单车治理难题,将共享单车立法提上议事日程。经过一年多的立法调研和修改论证,2020年4月初《厦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出台,明确对共享单车规划建设、经营规范、属地管理、社会共治等作出规定。

举办《管理办法》立法征求意见座谈会。厦门市执法局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管理办法》有三个创新做法:一是创新投放机制,即规定共享单车的投放,应当与城市空间承受能力、公共出行需求等相匹配,引导运营企业合理有序投放车辆。二是创新停放规范,即采取“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做法,在重点管理区域划设停车点、一般区域划定禁停点,并设置电子围栏,通过科技赋能提升管理成效。三是创新管理模式,即规定共享单车投放、停放区域划定等引入公众参与,明确运营企业、用户及其他个人、单位的责任,将共享单车管理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确立各方行为规范。

科技赋能,治理手段智慧化

聚焦共享单车乱停放核心问题进行治理是重中之重。《管理办法》要求有关各方运用科技手段干预用户行为,在科技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提高管理效能。

举措之一是构建平台、综合监管。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等落实“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构建集共享单车、运维人员、车辆调度等信息于一体的综合监管平台,准确提供数据,实现实时视频通话、远程指挥调度功能。

多方参与共享单车法治化治理。厦门市执法局供图

举措之二是上线围栏、规范停放。深入调研,合理规划,运用电子围栏测绘技术上线停车位17210处;通过语音提示、弹窗提醒、短信通知等手段,引导用户停车入栏;全域全量置换基于北斗定位技术分体锁共享单车,为电子围栏应用配强硬件基础。

共享单车智慧管理平台。厦门市执法局供图

举措之三是科学评测、引导投入。以大数据为支撑,科学评测城市用车需求,建立精准投放机制,引导投放总量从高峰期的46.8万辆调整至15万辆。

共治共享,治理效能集约化

针对共享单车涉众型特征,《管理办法》还要求,建立政府、社会、公民“三位一体”共治共享机制,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享单车治理共同体。

为此,《管理办法》实施后,线上借助报纸、电视、公交移动电视、楼宇广告、轨道交通站点LED屏、运营企业手机APP等载体进行集中宣传;线下组织开展“门前三包”市容环境宣传进社区等活动,组织“文明骑行、文明停放”专题宣传。

开展共享单车文明骑行宣传。厦门市执法局供图

同时,落实主体、齐抓共管:让共享单车停放点附近单位和运营企业共同参与停放点的施划,让运营企业按片按路段对营运秩序规整包干;将共享单车管理纳入“门前三包”责任、纳入网格化管理、纳入市容考评体系;畅通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受理涉及网约单车的投诉、建议;严格执法,根据《管理办法》对用户违规停放开罚单等。

厦门街头共享单车停放有序规范。厦门市执法局供图

此外,在创新方式、人人参与上,以25个潮汐点位为重点,督促运营企业做好网约单车时点资源的调度与匹配,实现供需平衡;还推出“环卫+”模式,在岛内区域全面推行环卫工人参与网约单车秩序保障给予补助机制,已发放定向补助5.8万元;推动运营企业升级赋能App奖补,对文明骑行、规范停放的用户给予购卡优惠,对主动参与秩序规整的,给予优惠卡、抵用券、现金红包等多种方式奖补,目前已有4.95万人次参与,综合让利36.8万元。(余乃鎏) 

(责编:陈楚楚、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