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福建频道

中轴线上探福州 古城“活化”正当时

林盈 实习生马思洋
2021年12月27日17:16 |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小字号

“百叠青山江一缕。十里人家,路绕南台去。”背鼓山、依闽江,以屏山镇海楼为起点,沿着鼓屏路、八一七路、上下杭一路向南,直达烟台山——“三山两塔一条街”一条中轴线见证古城福州的千载春秋,孕育了独一无二的闽都文化。

古老的土地如何滋养日新月异的城市?历史的沉淀如何让城市与众不同?福州正在这条千年中轴线上书写着古城“活化”的答案。

贯穿福州南北的中轴线。人民网 焦艳制图

福州中轴线的“第一笔”落于2200多年前。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践的后裔,闽越王无诸在这里建城,闽越国首都冶城由此诞生,福建的第一个城郭登上历史舞台。

今天的冶山“大隐”于福州市鼓楼区的东北部,作为福州文明的发源地,它显得很低调。一座冶山春秋园浓缩了两千多年的时光故事,欧冶池、摩崖石刻、马球场遗址……历史在这里凝聚,斑驳遗迹间依稀可见这里曾经的热闹繁华;历史在这里重叠,访学的学子、休闲的市民,冶山之中的故事在一代代人口口相传。

于山白塔位于福州中心鼓楼区东南隅,闽王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于唐天佑元年建造。黄海摄

沿着中轴线探寻福州历史,“山”是个绕不开的元素。“山在城中,城在山里。” 屏山之巅,镇海楼重檐飞角、冲霄凌汉;乌山之中,怪石嶙峋,乌塔古朴雄伟端庄;于山之上,白塔肃穆矗立,亭榭堂阁隐于层峦之间。

“三山”之上的“两塔一楼”已在时光的长河中化作福州城的精神寄托。“以镇海名,意在楼,实在海。”昔时大船进出闽江口,镇海楼便是船只“准望”的标志。登上镇海楼循中轴线向南远眺,可见乌白两塔东西相对,经千年风霜洗礼仍静静守护着这座绿意苍茫的古城。

乌山乌塔位于福州市内乌石山东麓,与于山白塔遥遥相对,原名“崇秒保圣坚牢塔”,因塔身风化成黑色而得名。福州市文旅局供图

它们是守护者,也是见证者。它们默默注视和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变迁,镇守着她的安宁。在新时代的朝阳下,古城古厝的修复、保护工作让这些城市精神的象征长久地屹立在古老的土地上,持续见证一代代福州人在这里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滋养了一城山水、满城书香。

在福州,人文气息最浓处当属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有人将这里称作福州文化之根、文脉昌盛之地。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郎官巷、塔巷、安民巷……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之中多钟鸣鼎食之家,人才辈出。

福州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福州市文旅局供图

在万马齐喑的年代里,林则徐、严复、沈葆桢、林觉民、冰心等“坊巷儿女”,“开眼看世界”、慷慨为革命,用青春和生命写就了“半部近现代史”,彰显了这方土地的血性和才情。

守护文化的根脉,便要守护坊巷这一载体。水榭戏台重引曲艺演出,脱胎漆器、软木画等民间手工艺入驻,借特色民俗活动让这里成为福州传统文化的展示中心和交流平台……在三坊七巷,古厝的活化正让历史重新融入市民生活。

福州城不仅有根脉深厚、文韵悠长的积淀,也有昂扬进取、吐故纳新的气象。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早年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成为各地商帮的集中地,八闽会馆云集。福州市文旅局供图

《福州双杭志》记载,上下杭地区商业崛起于明代,盛于清代中期至民国初年,曾是辐射福建、沟通海外的商品集散地。260多家商行,500多种经营物资,110多家私营钱庄……“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不计其数的商行、会馆都是繁盛的证明。烟台山在福州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开埠时,汇聚了众多外国领事馆、教堂、洋行等西洋建筑。中轴线上,津口埠头,烟台山的万国古建展示着这座城曾经海纳百川的气魄和繁华。

石厝教堂前的百年银杏。每年12月,这里便成为网红打卡地。福州市文旅局供图

近年来,福州市持续开展文化街区改造项目,把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入旅游发展,精心打造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文旅融合景区。近日,三坊七巷、上下杭等更是凭借景区夜游、沉浸式互动演绎等手段丰富旅游业态,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而烟台山也在完成对于古厝、街巷的还原和修复工作后推出商业漫步街区,为老城的“活化”做出新的尝试。

福州烟台山商业漫步街区。福州市文旅局供图

一条跨越千年的中轴线,承载着这座城悠久的历史故事,需要以文旅为引再焕生机。如何利用好历史、做好活化,推动福州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是新时代的命题。在中轴线上做文章,在古厝与年轻人间建立情感连接,让古今在新旧建筑之间产生交集,使城市生活与溯古鉴今的体验相融合,让中轴线上的榕城故事可触、可感,福州正在努力。

(责编:吴舟、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