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厦门2025年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将达40% 绿色出行比例达70%

2022年02月10日16:58 |
小字号

近日,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厦门市“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厦门市绿色出行比例将达70%以上,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或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厦门将以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为总体目标,全面巩固治理成果,坚持创新治理模式,立足其“山、海、城”相融共生城市特质,紧密围绕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文三条主线融合发展,夯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基础,着力超越既有、超越先进。

“十四五”期间,厦门将紧盯“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全国“双领先”“双典范”目标,聚焦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绿色经济体系建设、人居环境美化优化、绿色生活方式形成、社会全民共建共治、城市与生态深度融合等六个重点,谋划“六大工程”,积极采取闽西南协同、国际合作“两大行动”,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文协同互促、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全国典范效应的“美丽厦门”建设道路。

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 生态文明社会信用体系基本建立

按照《规划》,在生态人文方面,厦门将以推动全社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绿色消费升级为核心,持续构建利于消费理念与行为转变的良好外部环境。《规划》指出,到2025年,厦门市绿色出行比例达70%(或以上)。同时,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镇街、村居全覆盖,生态环境课时数超14个,“互联网+生态文明全民行动”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公民参与度不断提升,生态文明社会信用体系基本建立。

绿盈乡村覆盖率达85% 让生态旅游成为厦门旅游新名片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厦门生态经济水平要实现“跃升”,基本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到2025年,打造2-3家绿色产业区域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全国领先的绿色技术创新企业。让生态旅游成为厦门旅游新名片,海洋原生态水产品加工业和医药产业成为海洋经济发展新亮点。

与此同时,在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厦门将全面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绿色宜居环境长板得到强化。城乡绿色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城市颜值特色明显,生态景观持续美化、生态系统更加健康、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宜居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到2025年,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确保达到福建省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绿盈乡村覆盖率达85%(或以上)。

实现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此外,根据《规划》提出的“城市与生态深化融合工程”,厦门将着力构建花园城市发展格局,系统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进一步凸显该市山海环抱、自然天成的本底特点,建设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

其中,在提升花园城市发展格局方面,要持续推进重要景观界面山体林相改造,保护和恢复城市山体自然风貌。落实城乡环境提质专项规划、交通绿化景观整治行动方案等规划(方案),结合景观提升与生态修复,逐步形成“生态优良、绿量充足、结构合理、分布均匀、功能完善、文化凸显、特色鲜明、全民共享”的绿化格局。到2025年,实现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或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采取闽西南协同、国际合作“两大行动” 共谋绿色“一带一路”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规划》还明确了“以闽西南绿色协同发展专项行动、国际合作多元化建设专项行动为支撑,充分发挥厦门市区位与多区叠加优势,共建生态闽西南,共谋绿色‘一带一路’”的发展路径。

“十四五”期间,厦门将着力落实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和生态环境司法协作平台建设,推动信息共享、联防联控联治,强化厦漳泉和厦门湾海洋环保区域合作。同时探索建立绿色产业政策协商机制,打造区域环保产业链。积极举办绿色商品交易、绿色产业发展、环保人才交流会议,汇聚财智,助力闽西南绿色产业协同发展。此外,厦门还将积极引进金砖国家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创新主体,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海洋管理、海洋科技、海洋生物保护等领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来源:厦门市生态环境局

(责编:陈楚楚、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