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新区·攻坚120天
福州高新区攻坚先锋:深入一线听民声 化企业所需为工作所向

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福州高新区在“抓招商、促动建、强产业”攻坚行动中涌现出一批科学城建设先锋和奋进者,他们深入一线倾听民声,化企业所需为工作所向,为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发挥产教融合优势 为技能人才培育添砖加瓦
福州天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内,福州第一技师学院的老师正在开展职业技能知识培训。自2021年11月成立以来,福州高新区职业技能提升中心促成了福州第一技师学院与福州天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培训对接,有164人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
园区企业进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福州高新区供图
“在老师的指点下,我的理论水平和实操水平都得到较大的提升。”一位公司员工在参与培训后表示受益匪浅。
高新区产教融合的背后,有党群工作部副部长、非公企业党委书记叶友明的一份力。
“在多次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企业技能人才短缺。”叶友明说,这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职业院校毕业生也面临就业难、就业慢、就业不稳定的局面。为解决这个结构性矛盾,他围绕“促成一批产教融合”的思路,推动园区职业技能提升中心正式运营。
叶友明(右一)走访调研企业。福州高新区供图
据介绍,不同于传统的技能培训,福州高新区职业技能提升中心聚合了周边人才、场地、技术资源,发挥周边院校集中的优势,在进行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跨境电商等专业性强或设备要求高的培训项目时,能利用院校师资、设备、场地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实际事务的操作,在职员工也能利用更优质的设备,院校实验室、产业基地的使用效率也提高了,产教融合在应用层面实现升级,得到了不少企业主的支持和点赞。”叶友明说。
数据显示,自2021年11月份至今,园区职业技能提升中心共支持109家企业开展以工代训,培训人员2973名,发放补贴320.8万元;指导36家企业组织“两节”培训,培训人员1113名,发放补贴212.7万元;支持335人参加保育员、育婴员等技能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52名,兑现见证补贴25.4万元;大力宣传、组织互联网营销师培训班,累计培训互联网营销师226名,发放补贴22.6万元;简易岗前技能培训7人,发放补贴0.14万元。
深入园区一线 想方设法为企业排忧解难
在许多同事的眼中,福州高新区商务局副局长余佳英是园区企业“百事通”,而她却笑称自己是个“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
在园区,人们常能看到余佳英走访企业的身影。“有事尽管招呼啊!”对她来说,到企业串门是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只有深入企业,才能真正听到企业的呼声,了解企业的难处,明白企业的需求。”
把自己当成园区企业的“店小二”,企业的需求是什么,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都是余佳英关心的地方,她认为只有更多地了解企业最真实的需要,才能真正将服务往前端化推移,才能让工作有的放矢,真正给企业排忧解难。
余佳英(右一)在企业调研。福州高新区供图
走访企业之余,学习是余佳英工作生活中的另一大组成。在她办公室的书柜中,横跨金融、财务、企业管理、税务筹划等多个领域的业务书籍占据了大半壁江山。
“思想要走在工作的前面。”在她看来,时代在发展,新行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原有的工作思路、方法有时候难免“失灵”,因此更要保持一颗探索的心,与领导沟通,向同事、业内人员请教,理解行业模式创新,研究揣摩新出台政策,时时处处不忘学习积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1年,余佳英这个“店小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外资预计实到资3.4亿元,217.9%完成年度任务;外贸出口预计完成37.1亿元,比增38.0%;限上社零预计完成30.6亿元,比增19.3%;预计新增提升规上限上商贸服务业22家,营收规模11.5亿,440%完成年度任务。
“军功章是大家的。”余佳英表示,自己很有幸能在商务口工作,高新区主要以高科技创新企业为主的生态环境,有许多优秀的企业家,这种工作中的学习成为她的知识实践化的机会。同时,好成绩离不开团队的守望相助,“一群同心合力的人才可以走得更远。一群平凡的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林盈 实习生张骁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