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上地村双拥记

“有了部队帮扶,我们村民自产的农副产品不愁销路,在家门口种菜和养鸡鸭同样挣钱。”4月10日,两辆满载“松针鸡蛋”和米粉、腐竹、魔鬼辣椒等农副产品的汽车,从大田县前坪乡上地村出发,送往东部战区陆军某后勤保障基地。
上地村集体企业佳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林佳君介绍,2020年6月,上地村参加某部队后勤保障部“革命老区农副产品推介会”,签订供销协议,把大田县域有特色、有规模、有质量的农副产品供应给部队,推动“军民融合,军地共建”发展模式走深走实。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春天的上地村,田野里高山反季节蔬菜长势良好、鲜嫩欲滴,村民散养在油茶林中的“跑山鸡”体壮、毛亮。
“‘跑山鸡’和‘松针鸡蛋’在部队里,知名度响当当。”林佳君介绍。上地村“跑山鸡”肉质紧实、味道独特,添加松针粉喂养蛋鸡产下的“松针鸡蛋”绿色、营养、无抗生素。产品定向配送,每天有不少于6000公斤的“松针鸡蛋”供应部队。
上地村有4个村民小组、108户、523口人,全村面积6190亩,其中林地面积4972亩,森林覆盖率73.5%,村民以从事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
“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部队的持续帮扶。”2018年11月,解放军某部大校军衔退休的部队长林佳山响应大田县委号召,回到上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面对家乡的落后面貌,他带领党员干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实施对接项目,完成党建公园、河道美化、饮用水改造、机耕道硬化、休闲健身步道等民生工程,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一年后,上地村获得“2019年度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三明市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三明市基层先进党支部”等称号。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2020年3月,上地村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村民”发展模式,村民共同投资入股成立佳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接东部战区陆军、中铁一局等单位,向部队、央企的超市、食堂供应特色农副产品,探索“军队+央企+村”融合促发展路子。当年,农产品总销售额达300万元,实现入股村民户均增收8000元。同时,部队给上地村开辟直销窗口,当村里有农产品滞销时,部队提供特色“应急消费”,好让村民安心发展农业经济。
油茶树种植和“跑山鸡”养殖是上地村特色产业,但布局和管理分散,人力成本和土地资源利用存在浪费,能否在油茶林中放养肉鸡?2020年11月,第73集团军某旅官兵不远千里到上地村结对子帮扶。调研中,旅保卫科干事、乡村振兴工作联络人罗正涛发现,上地村特色产业彼此之间互不关联,未能形成合力。他和同事及时提出指导意见。
军民融合促发展,某旅副政委沈金叶考察上地村佳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福林种植合作社、佳洋养殖合作社,在百亩油茶种植基地参加部队“助力乡村振兴产业路”开工仪式。
通过帮促党建、帮扶产业、帮兴文化、帮治生态、帮强教育、守住底线等举措,发挥部队优势资源,助力上地村振兴事业的发展,彰显新时代军爱民和部队践行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复垦闲置农田、整合流转土地、协调当地龙头企业定向收购……上地村继续扩大种养规模,挂钩帮扶的部队官兵筹措资金,为油茶种植基地开辟机耕道路,将村里与外界的主要通道硬化翻新。2020年,上地村佳洋养殖合作社养殖“跑山鸡”1.5万余只供应部队,村民创收40余万元。2021年,村民林初丘养殖“跑山鸡”增收13万余元。同年底,佳田公司营业额达到6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创收50余万元。
如今,上地村在部队帮扶下,靠着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油茶种植预计收成年产值可达100多万元,配套养殖的“跑山鸡”逐渐打开市场,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村里做起网络直播带货。
“看到你们来,我们特别开心,心里可温暖了。”上地村今年73岁的老党员退役军人林占竹,握着到家里来看望他的军官动情地说。
去年底,沈金叶又带队慰问上地村退役军人、退役军人遗属、脱贫户和五保户等,并捐赠给村产业发展资金、卫生所医疗器械添置等40万元。给前坪乡中心小学捐赠价值5千元的书籍,为村民送医送药和义务理发,送上了部队关怀。政治指导员王彬林为村学校师生上国防教育课,他结合时事,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学生们讲述国防的重要性。师生们反响热烈。
“围绕‘急需’‘民生’‘长远’三大主题,积极开展部队帮扶工作。”今年1月9日,某旅官兵再次来到上地村,开展结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在副主任苗成带领下,查看上地村“退役军人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跑山鸡”养殖基地、高山蔬菜种植基地等项目。官兵们在村里开展送医送药和慰问退役军人及遗属活动,代表部队领导向村民们拜年。
“部队给予支持帮扶,我们也按照县里领导要求,乡村两级干部出马,组织精干人员全力以赴跑市场、选商品,把质优价廉的农产品送到部队军营超市和食堂。”种养户林佳君根据部队不同单位在不同时间段的需求,按时保质保量把农产品供应到位,展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情怀。(林生钟/文 陈幼玉/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