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新罗:特色品牌示范带动 党建赋能治理升级

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实践形成“1+3+3”治理体系,注重加强党的领导,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建立常态化投入机制,更广泛地促进共建共治共享,构建“近邻党建”共同体,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建强“组织核心” 增强向心力
为增强城市基层治理向心力,新罗区以织密建强党组织为核心,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联结各类组织、各种力量和各项工作的“轴心”,从构建纵向到底的组织架构、完善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推行“三红”融合的治理机制入手,架起“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五级组织架构,全面推进实施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形成了区委常委担任“大工委”第一书记、街道党员领导担任“大党委”第一书记,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小区“红色党支部+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三红”联动的党建工作体系,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区7个街道‘大工委’、73个社区‘大党委’,530个小区党支部,推行区委领导、街道党工委负总责、社区党委负主体责任、小区(网格)党支部具体负责、楼栋党小组配合落实的工作模式,实现了事事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新罗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疫情防控期间,新罗区发动3000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积极参与各项疫情防控任务,建立疫情防控临时党委2个、临时党支部19个,8500余名党员通过一线值守、实地走访、电话通讯等多种方式,把各项防控措施覆盖到户、落实到人,形成“党员当先锋、网格做支撑、群众为后盾”的联防联控良好局面。
同时,建立“三方”联席会、“两议两评两公开”、党群议事会等机制,组织居民对业委会、物业企业服务质量等开展评价,促进物业服务提质增效。发动小区党员、物业企业、居民群众积极主动协助网格员开展社区治理工作,全面收集、集中掌握网格内社情民意,为居民群众提供常态化、多样化、精细化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共服务。例如,闽西交易城党总支通过网格化机制,协调解决阳光都汇小区、发展大厦物业选聘以及B9、C2商住小区集中充电桩建设等问题,辖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高。
凝聚“三种力量” 提高战斗力
新罗区高度重视“三种力量”,即骨干力量、中坚力量和物业力量,通过团结依靠“三种力量”,充分发挥街道社区资源集聚效应,凝聚治理合力,激发城市基层治理战斗力。
在充实骨干力量方面,新罗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将中心城区划分为308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2名网格员,吸纳民警、党员志愿者、楼栋长等力量,依托网格党组织对党员实行分类精细化管理,实现小区党员网格管、在职党员双重管、退休党员属地管、流动党员动态管。2021年,共聘用146名社区工作者充实网格力量。同时,从区直部门中选派200名领导干部到100个薄弱小区担任社区治理指导员,协助推进解决小区治理中的各类问题,截至目前,累计解决问题600多个。
在依靠中坚力量方面,新罗区加强对小区党支部换届工作的指导,选任299名有能力、有热情的在职党员,以及202名政治素质过硬、有公心、有威望的机关退二线干部,到小区一线担任党组织负责人,提高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水平。
在激活物业力量方面,以问题为导向,成立区物业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出台了《关于强化物业纠纷调解、裁判流程指引保障党建引领的实施意见》,创新建立“处、调、裁、执”流程指引。共摸排梳理出物业服务矛盾较为尖锐及平台投诉靠前的30个小区,作为常态常效推动物业纠纷化解的突破点,推动物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落细落实。截至目前,处理完成物业类诉求6400余件。同时,通过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措施,以信用分量化监管,健全物业服务质量监测机制。加大“红色物业”培育,成立物业行业党委,引导52家物业企业成立党支部,评选出物业工作突出企业20个和突出个人100名。2021年,对108家物业服务企业开展信用分管理,评选出15家表现突出的物业服务企业,下发整改通知书16份。
创新“三个载体” 强化服务力
服务,是“近邻党建”的永恒主题。新罗区立足街道社区党组织“主轴”,搭建治理平台、创设服务载体,通过推行共建共驻清单化、志愿服务常态化、服务平台多元化,实现了以最小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服务效益。
新罗区推动社区党组织与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结对共建,签订共建协议,建立问题清单、共建清单、责任清单“三单”服务机制。社区根据居民需求列出服务菜单,共建单位发挥职能优势“对单配餐”,把群众需求与单位资源精准对接起来。推动网格党组织成员与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交叉任职,共有204名党员担任业委会主任。社区党委和共建单位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与共建单位、各领域党组织联合开展活动150余场次,共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210余件。
新罗区全面实施“党员回家”工程,组织全区4320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亮身份、作承诺、带头干,积极认领巡逻员、劝导员、宣传员、清洁员等志愿服务岗位,主动参与社区普法宣传、入户义诊、知识讲座等志愿服务活动810余次,帮助群众做实事好事670件,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基层、奉献双岗位”的有效模式。同时,街道结合自身实际,建立300余支近邻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例如,金色家园小区发挥40余名医护居民优势,组建义诊志愿服务队,为小区居民开展免费诊疗。
新罗区协调社区与驻区共建单位实现场地交互共用,并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社区(小区)活动场所167处,通过购买租赁、项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方式建设338个小区党群服务站,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广“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等做法,依托“e龙岩”“在职党员进社区”“信访网上服务窗口”等各级政务信息平台和城市管理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推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采取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社区治理,不断巩固和扩大党员活动阵地。探索建设“智慧社区三单制”“2811811”“百姓管家”“全景华莲”等8个数字平台,在职党员可在线上认领小区(网格)岗位,线下开展实地服务,实现“居民点单、社区(小区)党组织下单、党员接单”的便捷服务。例如,东城街道通过“人文东城”小程序研发“百姓管家”平台,实现“百姓点单、管家接单”。
为确保“近邻党建”常态常效,新罗区建立了以区级财政投入为主、共建单位相应配套的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形成多元投入长效化机制。针对筛选出来的薄弱小区,区财政每年安排3万元固定经费给小区党支部用于支部建设,挂钩指导小区的党建指导员所在单位每年给予所指导小区党支部不低于3万元的共建经费,保障小区党支部活动开展;同时,区财政、镇(街)财政共同承担小区党支部书记每月500元、委员每月200元的交通通讯补贴,确保小区党支部书记、委员待遇有保障。同时,加大老旧小区改造投入,全面摸底建立老旧小区台账,开展小区燃气、消防、管网排查,策划一批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提升、消防安全改造项目。2021年,累计投入1.26亿元,完成239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1.7万户居民。此外,新罗区还积极探索社会资本投入模式。例如,尝试将电动自行车充电棚等经营性项目融入公共服务场所,并通过捐献“爱心亭”“爱心椅”等方式,组织居民参与小区建设。同时,成立区属国有物业公司,对老旧小区进行临时代管、兜底服务,采取先服务后收费方式,赢得小区居民的普遍认可和支持。
为在全区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新罗区在2021年新一批100个重点小区中筛选了14个问题较复杂、治理难度较大的小区进行重点培育。按照“典型性、先进性、可推广”原则,开展“一社区一品牌”“一小区一特色”创建活动,制定个性化打造方案,分门别类总结商品房小区、保障房小区、安置房小区、无物业小区等社区治理典型,形成了宝泰小区、万福城小区等新一批示范小区,以点带面打造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罗样板”。每年按照10%的比例倒排薄弱小区进行整顿提升,持续深化“近邻党建”带动效应,为加快打造宜居宜业有温度的“首善之区”而不懈奋斗。(图文由新罗区委组织部提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