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上杭:“红土近邻”显活力 杭川党旗分外红

走进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临江镇镇南社区居委会,一幅社区“大党委”的组织架构图映入眼帘,勾勒出“镇党委—社区‘大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主要架构,并层层细分,延伸出楼道党小组、共建单位党支部、党员志愿服务队、社工志愿服务队等数十个细小单元,其中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的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也一目了然。这是上杭县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优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上杭县以提升基层社区治理能力为目标,以解决基层突出问题为着力点,积极探索“红土近邻”社区党建治理模式,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社区党建工作迸发出新的活力。
小区党支部:深扎基层根 织密组织网
如何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上杭县突出“红土近邻”党建工作,将党组织链条从社区延伸到小区、楼道,建立健全乡镇干部联社区、社区干部联小区、党员(志愿者)联户的基层党员干部“三联”网格化工作机制,织密组织网,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打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方位盘活区域化党建的“一盘棋”。
上杭县把基层组织的根扎进小区里,以城东社区为试点,在登凯豪庭小区成立了本社区第一个小区党支部,并建立楼道党小组,推选在职党员华国平作为小区党支部委员、楼道党小组组长。居住在小区内的在职党员通过主动“亮身份”,发挥在职党员八小时外的作用,将服务居民群众、接受群众监督开展到了“家门口”。
一个支部一面旗,一位党员一盏灯。在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中,上杭县注重扎好组织根系,把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作为组织建设的重点,以小区党支部为基本单元,实行小区(网格)党员积分制管理机制,倾力打造“一小区一亮点、一楼道一品牌”的小区楼道文化,建立小组认项目、党员认岗位、支部评实效、群众评表现“双认双评”机制,打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激活“神经末梢”。
“小区党支部这个‘微组织’在城市基层治理中能发挥大作用。”华国平介绍说,小区党支部成立以来,以小区在职党员为引领,结合支部主题党日、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目前,已经开展“邻里节”共庆元宵、“邻里和”垃圾分类宣传、“邻里爱”征集党员居民笑脸等活动,为邻里间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
组织根系扎得稳,网络才能织得密。上杭县在小区党支部的基础上,发挥社区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社区社会治理的组织领导,探索出了“一网格一支部、支部建在网格上”的模式,构建了“镇党委—社区‘大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一竿子插到底的五级组织架构,实行党委书记负责社区、支部书记负责小区、支委负责楼栋、党小组长负责楼道、党员负责家庭的“五级负责制”,并推动党建、综治、城管、文明城市创建“多网合一”。
“探索新思路,治理老问题,我们构建起了网格党员、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服务管理新格局。以往的‘脏乱差’小区蜕变成了舒适整洁的新型小区,治理效果也得到了保持。”城东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日洪说,“党建引领的思路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破解了‘三无’小区不能管、不让管、不好管的‘三难’问题。”
把力量聚起来的同时,上杭县还积极让党建引领的正能量得到广泛传播。例如,以“红土初心讲堂”“夜间流动讲习堂”为平台,定期举办微讲堂,及时有力地传播党的声音,充分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手段,推送身边好党员的先进事迹。
社区“大党委”:多元齐参与 合作促共赢
临城镇金山商业城小区作为上杭县开放式、商住一体的老旧小区之一,无物业、无业委会管理,社区环境脏乱,居民融合性差,缺乏有益的社区活动。为激活社区治理的“一池水”,上杭县将突破口放在了推动多元自治上,通过充分挖掘辖区内外的共建单位、社工机构、社会组织等资源,以党建杠杆撬动多元治理合力,实现协同参与社会治理。
通过搭起桥梁,共建资源直通到了社区里。县司法局经常为社区居民提供矛盾化解、法律宣传、司法指导等志愿服务;县市场监管局、县交通执法大队与社区共建,有效解决了社区居民临时摆摊就业、停车难等问题。
通过巧妙借力,专业社工服务走进了居民家。社区引进了上善、金雁、益民等5家社会机构,为社区中小学生开办书法、象棋、英语等培养兴趣的公益讲座。同时,社区还动员辖区上杭第五中学、临城中心小学、安澜桥幼儿园下沉党员师资力量,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为重点对象,持续开展亲情陪护、学业辅导、自护教育、爱心捐助等服务。
在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下,一批“草根”能人自觉加入到了家园治理的队伍中来。在临城镇城西社区党总支书记孔令斌看来,在社区“大党委”引领下的社区治理不再是单打独斗,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公益组织汇聚在一起,以往“各自为战”的局面变为如今的“集团作战”,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城市基层党建的整体效应都得到大幅提升。
在城西社区“大党委”的组织框架下,“大党委”成员单位间以“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双向共享”为目标,制定了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社区“大党委”为成员单位提供活动场所、岗位招聘、公益活动、党日实践等服务,成员单位也相应地为社区提供服务,以此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县纪委监委机关党委、县市场监管局机关党委、司法局党总支等10个共建党组织共认领社区服务项目25个,认领困难群众“微心愿”236个,累计帮扶困难群众1367人次。
城西社区“大党委”是上杭县城市基层党建“一盘棋”理念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县20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门)与所辖社区结对共建,成立“大党委”13个,组建“兼合式”小区党支部121个,实现组织架构全覆盖,让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社区工作难题迎刃而解。2021年以来,召开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56次,解决问题1500多个,开展共建活动476场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党员流动也越来越频繁。新兴领域党组织组建难、活动难、保障难成为管理难题。上杭县采取区域联建、行业统建、项目促建、挂靠组建、党群共建等多种方式,推动物业公司、商务楼宇、网络媒体等新兴领域建立党组织。
为打通社区之间的资源共享,上杭县搭建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县委文明办“志愿服务中心”、县妇联“妇女微家”“儿童之家”、团县委“青年之家”等服务平台共同参与,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培训、志愿服务、法律维权、心理疏导等服务,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信息、设施、文化、服务等资源共享,共建“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邻里一家亲”的文明和谐社区。近年来,上杭县城区12个社区中,有2个社区获评“省级文明社区”,5个社区获评“市级文明社区”,2个社区获评“县级文明社区”。
志愿党旗红:党员志愿行 服务暖人心
上杭县临城镇城北社区天和嘉园小区由社区牵头,居民、共建单位和党员志愿者们共同组织开展的“我为社区献一策”“垃圾分类我有责”等文明实践活动,让居民们纷纷点赞,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其中,社区、驻区单位和居民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更加和谐。
“每天在小区门口看到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我们就很安心。他们工作做得认真,为居民尽心尽力,太辛苦了。”天和嘉园小区住户钟菊花如是说。这群身着“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来自社区共建单位,疫情防控、创城宣传,他们总是冲锋在前,忙碌在社区治理的第一线。
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上杭县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不忘用好志愿服务这把“金钥匙”,将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与提升服务居民水平相结合,坚持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志愿红”“党建红”交融互促。
服务不仅要做得多,更要做得专、做得精。上杭县以“爱满杭川”为总主题,从居民需求的近千个项目中精心筛选出112个志愿服务项目,先后开展各类志愿活动近7000场次,直接受益群众近170万人次;同时,全面深化“党员回家工程”,开展“敲门行动”,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共认领居民“微心愿”3549个,帮助解决困难问题1752件,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来自党的温暖与关怀。(图文由上杭县委组织部提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