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湖里法院建立诉源治理“分洪闸”机制 今年以来“万人成讼率”下降19%

2019年以来,诉前化解纠纷数年均增长40%以上,司法确认案件数连续三年居厦门市首位;今年以来,辖内“万人成讼率”由2021年上涨27%转变为下降19%,由全市增幅最大转变为降幅最大……
近日,厦门市湖里区诉非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该区诉非联动、诉源治理的工作情况。因深入推进诉非联动、诉源治理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湖里法院)受到肯定。
“这一成绩得益于建立起诉源治理‘分洪闸’机制。”湖里法院工作人员介绍,受防洪防汛中设立分洪闸以削减洪峰流量和水位、保障下游河道安全的启发,湖里法院在推进诉非联动、诉源治理工作中,通过设置一道合理有节的“分洪闸口”,并借助多部门协调联动力量,将部分可以分流的案件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化解于诉讼之外。
特邀调解员在线调解。湖里法院供图
日前,来厦务工人员刘先生来到湖里法院,欲起诉单位拖欠工资并以各种理由拒付劳动报酬。后经法院工作人员引导选择诉前调解,在不到一周时间,他与单位顺利达成调解协议,并结清劳动报酬。
“诉前调解比诉讼程序简便、节奏快。”工作人员介绍,诉前调解由专业调解员主持双方调解,调解期限不超过30日,且诉前调解阶段无需预交诉讼费,调解成功后可申请司法确认,也无需再缴纳诉讼费用。
近年来,湖里法院更加注重“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紧盯人民群众“打官司”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2020年9月,湖里法院率先引入一家专业从事民商事纠纷非诉解决的民办非盈利性组织派驻调解团队,探索构建“法院+民非组织”协同社会化诉前调解新模式。截至目前,已推动47家基层治理单位入驻在线调解平台,今年1月至今,诉前成功调解多达1130件。
湖里法院法官在线进行司法确认。湖里法院供图
不仅如此,湖里法院还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和自主研发的“全在线”诉讼平台,推行“一站式”在线调解模式,实现平台在线委派调解、特邀调解员在线调解、法院在线指导、调解协议在线签署、法官在线审查司法确认申请、立即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等“一条龙服务”,有力促使众多案件当事人采用诉前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同时,在“全在线”诉讼平台的基础上,该院近年来不断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全面推广在线多元调解平台运用,激活“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资源库,通过便利的在线调解,打破地域屏障,解决跨地域纠纷的化解瓶颈,着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分层次、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真正实现通过线上引流,将矛盾纠纷解决在云端。”
纠纷治理既要“治已病”,又要“治未病”。据介绍,湖里法院推行“一案一治理”举措,加强对诉讼高发领域、新类型纠纷以及社会治理动态和热点问题等分析研判,针对部分案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向相关单位发出司法建议,督促其改进经营管理模式、完善规章制度,从源头上“减流”,降低同类案件发生率。
此外,在深化“诉源治理”中,该院还通过挑选典型案件进行示范性诉讼,以及针对矛盾尖锐的纠纷进行示范性调解、裁判,助力调解组织以示范性案例为参照推动其他纠纷成功化解,以实现“判一件,结一片”的效果。据统计,通过部门联动、示范性调判、风险预判等综合施策,今年1月以来,湖里法院实现诉讼减量,车辆租赁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分别同比下降72.45%、42.74%、32.77%。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湖里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建立诉源治理“分洪闸”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该院将坚持推行、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坚持重心再下沉、纠纷化解端口再前移,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多维度、多层次推动诉源治理,切实为人民群众打造矛盾纠纷终点站,最大程度减少群众的诉讼参与风险。
来源: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