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厦门集美法院:繁简分流“走高速”  跑出公平正义“加速度”

2022年07月15日15:35 |
小字号

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工作成效显著;辖区万人成讼率连续两年下降,2022年上半年万人成讼率位居厦门市各区最低;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近年来,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简称集美法院)不断探索实践,通过强化诉非联动、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智慧建设等举措,持续推进改革试点工作、提升案件审理质效,以优质司法服务有效助力集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诉前调解成功率近六成

近日,一场联动交流会在集美区杏林街道莲亭社区举办。交流会由集美法院与街道、社区、建设部门等多单位联动开展,并召集小区业主、物业公司、移动公司参与,成功地预防有关矛盾升级,实现将一场纠纷止于诉前——此前,因不满房屋楼顶被安装信号基站、担心辐射影响而要求拆除未果,该小区部分业主与物业公司发生纠纷。

这是集美法院以诉非联动为抓手、促进纠纷诉前分流的新近事例。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该院诉前委派调解纠纷9404件,化解5600件,诉前调解成功率59.5%。

2022年5月7日,集美法院调解平台“三进”工作深化“一案由一治理”工作推进会召开,推进诉源治理联动共治。集美法院供图

2022年5月7日,集美法院调解平台“三进”工作深化“一案由一治理”工作推进会召开,推进诉源治理联动共治。集美法院供图

如此成效得益于一个创举。2020年6月,集美区委政法委、集美法院共同推动创建“一体三翼”诉非联动纠纷共治模式,并在厦门全市率先成立诉非联动中心,联合辖区33家综治单位共同参与。

期间,以诉非联动中心为主体,配套调解机制、科技平台、善良风俗的应用作为“三翼”支撑,集美法院等部门在消费纠纷、涉企纠纷、劳动争议等民生热点领域,建立专项共治机制,构建“非诉解纷挺前,法院协同保障”的纠纷治理格局,有效实现诉前分流,促进诉源治理工作形成实质化运作。

集美法院诉非联动中心。集美法院供图

集美法院诉非联动中心。集美法院供图

“我们聚合解纷资源,发挥非诉协同保障作用,共同化解纠纷,并通过司法确认方式进行补强,提升调解协议的强制执行力。”集美法院立案庭副庭长许明茹介绍,在“一体三翼”的模式下,该院探索“诉前终结”机制,针对“诉前即时清结”“达成和解,坚持自行处置”等诉前息诉情形,出具《诉前终结确认书》,使纠纷不再进入诉讼程序,并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统一纳管解纷数据,实现诉前纠纷减量可计。

据统计,2021年集美法院办结司法确认841件,同比增长37.35%,司法确认系列纠纷283件,占比34.77%,司法确认案件的自动履行率达99.27%。此外,自2020年6月创新“诉前终结”机制以来,大量纠纷通过“诉前终结”结案,不再成讼,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实质减少诉讼增量。

快调快处机制分流化解简单民商事案件

法官当庭宣判,文书当场送达,切实为双方当事人提供便利,在集美法院也已屡见不鲜。

这有赖于集美法院在繁简分流实践中探索运用 “小额诉讼+令状式文书”模式。据介绍,近年来,该院不断健全纠纷快速处理机制,在立案部门配备速裁法官,组建快处团队,对无法诉前分流化解的简单民商事案件,依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等进行快速审理裁判,仅2021年,快调快处机制即分流化解全院60%的简单民商事案件。

在近期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集美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令状式文书”,从立案到宣判,为时仅三天。集美法院供图

在近期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集美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令状式文书”,从立案到宣判,为时仅三天。集美法院供图

事实上,早在2019年,为提升繁简分流质效,集美法院即成立分调裁中心,2020年升级为诉非联动中心,全面统筹诉源治理、诉调衔接、收案受理、繁简识别、分流转递等工作。其中,该中心对外衔接非诉讼纠纷化解机构,依托调解团队,指导诉前调解,对内衔接立案,识别案件繁简程度,分流至快处团队、专业繁案审理团队,着力将纠纷匹配给最优的解决途径,加速纠纷分流化解效率。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集美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受理案件2839件,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20.65%,结案3251件,结案率96%;小额诉讼案件适用简式裁判文书115件,平均审理期限15.3天,充分发挥小额诉讼程序高效、便捷、低成本、一次性解纷的制度优势,实现提速增效。

集美法院、集美区总工会共同设立“工会+法院 集美区劳动争议诉调衔接法律服务站”及“集美区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巡回法庭”。集美法院供图

集美法院、集美区总工会共同设立“工会+法院 集美区劳动争议诉调衔接法律服务站”及“集美区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巡回法庭”。集美法院供图

“我们还不断加强繁案精审团队建设。”集美法院院长刘辉煌表示,针对涉及商品买卖、婚姻家庭、未成年人、医疗纠纷、劳动争议、建设工程等案由,集美法院组建繁案精审团队,“业务骨干担任团队长,补强法官助理”,并推行集中审理模式,开展类型化案件的调研总结,推行争点中心型庭审及裁判文书,提高案件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集中审理团队既与上级法院相应部门沟通请示,提高审判水平,还就相应案由的纠纷开展诉源治理,对接市场监管部门、劳动仲裁等非诉机构,通过裁判指引、司法建议等方式,加强纠纷源头治理,实现提升分类指导、分流化解的成效。

科技赋能促进流程集成高效

在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中,集美法院还率先应用“异步调解”,使得在调解员“缺席”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可实现“自助”调解,并让被告按期履行,纠纷得以诉前终结。

“‘异步调解’功能具有便捷、灵活的特点。”集美法院立案庭法官助理洪一帆说,通过“异步调解”,当事人不仅可“一次不用跑”,还可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诉讼活动,“这种相对轻松的调解方式,便于双方当事人心平气和地自主调解,让纠纷止于诉前。”

不仅如此,为促进流程集成高效,集美法院不断加强智慧法院建设,明确诉讼参与人通过人民法院信息化平台在线完成诉讼行为的法律效力,推进线上立案、电子送达、在线调解、在线庭审等工作。

其中,在应用电子诉讼、提升办事效率方面,集美法院畅通网上立案渠道,实现全程在线无纸化立案审查,2020年以来民商事案件在线立案13697件,在线立案率61.72%;立案收件阶段,积极引导当事人填写地址确认书,接受短信、微信号、邮箱等电子送达方式,电子送达总次数36393次,电子送达成功率78.5%;开通诉讼费线上缴退费功能,提前确认退费账户信息,实现线上缴费、自动退费,一趟不用跑。

集美法院干警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调解纠纷。集美法院供图

集美法院干警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调解纠纷。集美法院供图

在应用在线解纷、提速纠纷化解方面,集美法院研发应用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综合对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厦门市诉非联动平台、司法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等在线服务终端,推行在线调解、提升解纷便利、强化数据研判;率先应用“庭前异步质证”,当事人可在法官指定的期限内,不同时、不同步、不同地在线提交证据、发表意见,突破时空限制;积极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下称“三进工作”),强化基层矛盾纠纷的在线申请、分流、化解,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已入驻58名基层特邀调解员、23个综治单位开展在线解纷工作,并在“三进工作”的诉源治理模块中吸纳3个人民法庭、6个镇街、25家基层治理单位,2020年以来,在线调解纠纷(含诉前、诉中)12363件,调解成功8572件。

此外,在应用云端智审、提高审判效率方面,则运用“全在线”“云庭”等在线平台,开展云端庭审工作,破解因疫情等原因不便开展线下庭审的难题,提高诉讼便利度;推行庭审记录改革,经当事人知情同意后,以录音录像、语音识别等方式代替书面庭审记录,应用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换文字系统,配置庭审备份系统,规范数据校验存储,提高庭审效率;研发“法律魔方”要素式智能审判系统,配套推进要素式审理、要素式判决文书生成等工作,可根据案件要素,自动生成庭审笔录、调解书、判决书。2020年以来,依托各项在线审裁方式的改革,开展在线庭审近800件。(余乃鎏 谢婷婷)

(责编:陈楚楚、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