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翔安积极创新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今年,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凤路村的蔡亚丽有了全新的称呼——“社区专职工作者”,之前是“村居综合工作者”,再往前,则是“网格员”。“现在的名称能更精确地描述自己的岗位职责。”蔡亚丽说。
称呼变化的背后,是翔安区关于基层治理体系的重大创新改革——全面规范整合村(社区)各类专兼职人员。“过去只负责网格员的工作,现在社保、计生、文化、安监等工作都是我一人包干,工作干好了年底还能多拿一笔绩效考核补贴。”过去在凤路村,大大小小几十个“员”,人员既分散,又不集中上班,村民过来办事经常不知道要找谁。
规范整合后,社区专职工作者“一人多岗”,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片区履职,网格内的居民要办事,只要找准一个人就好,彻底解决了过去办事不知找谁、找不到人的问题,有效提高基层工作效能。
人员精干了,岗位职责明确了,服务百姓自然就更到位。“现在村部都有一名社区专职工作者提供窗口服务,办事效率更高,服务更好了!” 前来村委会办事的村民向记者连连称赞。
岗位整合了,人员少了,工作效率反而提高了。新圩镇组织干事朱燕婷说,在试点后,新圩镇构建起了领导决策,协调执行,落实执行互为配合的三级管理体系。
这样的三级管理体系,发挥出极强的战斗力。2021年,厦门本土疫情发生后,作为与疫发区毗邻的乡镇,新圩镇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的作用,组建32支“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设置50个“党员先锋岗”,全面落实闭环管理和社会面防控,迅速切断疫情输入传播渠道。
从2020年新圩镇改革试点后,再到今年翔安区全面铺开这项“改革工程”,全区各类专兼职岗位由38个整合为12个,人员由7042人(次)整合为2008人(次),保留的733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平均年龄33.6岁(下降10.31岁),大专以上学历比例95%(上升53.47%),党员比例49.38%(上升18.84%)。
今年5月,全区9个镇(街)所有村(社区)规范整合工作已平稳顺利完成,所有社区专职工作者全部统一完成任职培训。8月,该区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实施差异化绩效管理。
全面规范整合村(社区)各类专兼职人员,是翔安区委区政府率先全省开展的一项创新举措,进一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以更大力度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有力破解长期困扰基层的难题,也将更好激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大大提高了各项工作末端落实的质量和效率,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张建鑫 叶晓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